【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集錦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集錦10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新型玻璃》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語文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去仰慕、去沉醉……且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新型玻璃》這一課的特點,

我設計了以下3大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瞭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

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話訓練、創新設計,發展語言及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分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真正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演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它應該是一種享受。

四、說教程:(第二課時)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語文教學應該是這樣的:

構建新的課堂模式。讓課堂成爲學生思想碰撞的場所;讓課堂成爲學生激情燃燒的火場;讓課堂成爲學生智慧的加工廠;讓課堂成爲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改變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大佔天下的局面,把活動引入課堂,把訓練貫徹課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活化課堂教學。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舉辦新型玻璃展銷會。你們看,我們的展銷會吸引了這麼多的客商。那麼,你們就是展銷會上的廠長、經理或者是推銷員,你們的任務就是將你們公司生產的新型玻璃推銷給在場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嗎?

二、確定目標,自主閱讀

1、師:我非常相信你們,你們的推銷一定會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過,要把你們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銷出去,你得首先學好課文,熟悉新型玻璃。你們都想學習瞭解有關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學什麼?名稱、特點、作用……)

2、師:怎樣才能瞭解新型玻璃的這些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怎麼學?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收集資料……)

3、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採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

三、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1、同桌或四人小組或自己找小夥伴,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補充,相互釋疑。

2、全班交流:通過自學交流,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教師適時點撥,強調結合實際和收集到的資料談)。

3、師:最近,老師家裏要裝修房子,請你幫老師的忙,我該用那種玻璃?爲什麼?

4、你們推薦的玻璃除了家裏可以用,還有哪兒可以用?(練習句式: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

5、你們推薦了這麼多的玻璃,請用“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說給老師聽。

四、發揮潛能,創造設計

1、過渡:你們的建議真好!老師謝謝你們。同學們,我們人類真了不起,研製了這麼好的新型玻璃造福於人類。你能聯繫生活實際的需要,自己也研製設計一種新型玻璃嗎?

2、同學們設計新型玻璃。

五、抓住重點,訓練說話

1、過渡:讓我們隨着輕快的音樂走進展銷會場,把你們設計的新型玻璃展示給客商吧!

2、學生設計展銷形式,展銷詞,要求形式多樣,語言生動,富有創意。

3、彙報推銷,師生點評。

六、總結評價,佈置作業

1、總結評價:你覺得今天的語文課你自己學得怎麼樣?(學生自我評價)

2、佈置作業: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課文中介紹的)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我說課的課題是《美麗的彩虹》。《美麗的彩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詩歌。全文圖文並茂,插圖優美,生動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非常常見但又非常神祕的一種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容易引發小朋友學習的興趣,激發小朋友的求知慾。

[說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遊戲識字,情感朗讀,發揮想象力三個環節,並說出自己所想的內容三個環節,它是地達到了識字、讀文、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說教法、學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小朋友在遊戲中主動識字,是本節課主要的識字手段。讓小朋友在遊戲中既鞏固了拼音,又認讀了本課要求掌握的二類字,並培養了小朋友主動識字的興趣。

2、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小朋友充足的時間,選讀詩歌中自己想讀的小節,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

3、培養低年級小朋友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如“彩虹還像什麼?”“你走過彩虹橋,還希望能看到什麼”訓練了小朋友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教學過程]

1、收集資料,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小朋友開闊視野。課前,我佈置

小朋友廣泛蒐集有關彩虹的資料,並相互交流,激發了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2、遊戲識字,情感朗讀。

新改版的教材識字多,難度大,單一的去認,去寫,既枯燥,又沒有效果,所以在教學流程中我始終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充分去青銅自己,能認識哪些字,能讀好哪一節詩歌。激發了小朋友主動識字、讀文的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練口語能力。

  最後,讓小朋友在課件中瞭解到更多的有關彩虹的資料,並教小朋友在課外“人造彩虹”,讓學習大膽嘗試,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白鵝》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的第四單元的13課,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再者篇文章之中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此外,作者還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整篇課文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通過對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的具體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高傲的白鵝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

因爲這篇課文中有好多的具有文言性質的詞語尤其是四字詞語,如不勝其煩,引吭大叫 窺伺 淨角 侍候 供養不周等詞都很難讀正確,還很難理解,所以我們教研組研討後決定首先在第一課時先處理完這些難讀難理解的生字新詞,讀熟課文。今天所展示的是《白鵝》的第二課時。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特點設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

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教學重點:學習用比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徵的寫法。

教學難點: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

 三、說教法學法:

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本文是講讀課文,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整節課下來是老師引領着學生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最終對學文指導落實到了寫作方法的指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課文類型及現有的教學手段,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擴大課堂知識容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首先讓學生從回顧課文內容進入本課的學習。

然後通過教師的提問:"作者是怎樣把白鵝的叫聲特點寫具體的呢?"展開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因爲"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所以老師及時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字裏行間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寫白鵝高傲,叫聲很兇,實際是在讚揚它的盡職、勇敢。通過引讀有關句子,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老師的點撥,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認識明貶實褒的表達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閱讀。帶着感情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品味作者對白鵝的讚美之情。

接着在教學鵝的步態的內容時在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中,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鵝的步態特點。同時讓學生從課文描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並演一演。這樣設計一是進一步感悟觀察細緻的態度和用詞準確,運用對比、擬人來突出特點的表達方法;二是在多種感官及師生合作參與的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提高效率。並再次通過課件出示"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自由朗讀,抒發喜愛之情。

最後一環節是總結寫作方法指導寫作

在課堂充分學習閱讀的基礎上繳是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法,寫寫我們身邊動物的某個特點。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教學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體現出自瀆自悟的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瀆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圍繞鵝的圖畫老師適時的把鵝的特點進行板書,並把有關鵝 的 叫 聲、步 態、吃 相 的 詞語 如 "厲聲大叫" "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 等詞張貼 在鵝圖片的適當位置,這樣的板書能夠體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對此一目瞭然,易於回憶,具有直觀性、藝術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成長》是語文S版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共分十四個自然段,記敘了意大利小男孩約翰雖然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卻生活節儉,還堅持用自己的勞動——爲居民點送報紙,來掙零花錢的故事,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於他們成長。 課文的一至六自然段寫小約翰給我的最初印象,很可愛,很節儉。每次到“我”的麪包房總是重複的兩句話、重複的行爲引起了“我”的好奇。由此我推測約翰的父母可能不太喜歡他,也可能是他家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爲下文埋下伏筆。

七至十四自然段寫一個雪天,一個在媽媽陪伴下送報紙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最終“我”明白了,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媽媽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爲了培養他的生活能力,這樣更有利於他的成長。

設計理念:

1、由“我”前後對約翰家情況的不同猜測,引導課文分層,然後分層引導學生理解“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猜測。

2、抓住課文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讀。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運用對比法、問題發現法。抓住“我”前後對約翰家情況的不同猜測,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產生疑問,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用情感體驗法,讓學生理解“我”爲什麼會有那樣的猜測。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讀、思、悟,最終懂得從小培養生活的能力,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的道理。

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成長”

1.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第十一課《成長》,齊讀課題。

2. 誰能用“我們怎樣成長”說一句話

小結:是啊,同學們在家長的關心、呵護下快樂幸福地成長着。其實,我們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身體的成長,個子越長越高,一方面是心理的成長,懂得的事、會做的事越來越多。

4.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個名叫約翰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他是怎樣成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吧。

這樣的導入不僅直接,而且緊密聯繫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成長”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因爲故事內容有些曲折、複雜,學生不容易概括,因此,我用一道填空題加以引導。出示課件

填空

一個名叫約翰的意大利小男孩,每次來“我”工作的麪包房時,只花 買 。雖然他很想 ,可卻從不多花錢買。後來“我”發現他每月給人 ,獲得

。最後“我”終於明白 ,而是爲了 ,這樣 。

3、再讀填空,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

三、直接提出課文第6和第14自然段,引發學生質疑

1、不知道同學們注意了沒有,課文裏有這樣兩段話:(出示課件)

聽了他的話,我琢磨,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爲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爲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

2. 引導學生對比讀這兩段話,引發學生質疑

①琢磨什麼意思?“也許”表明這是“我”的猜測,我的猜測是什麼?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②恍然大悟什麼意思?我忽然想明白了什麼?生讀“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爲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爲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

③師引“我”開始這樣猜測(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後來又這樣認爲(生讀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我”開始猜測(生讀“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後來又認爲(生讀約翰家不是沒錢)。對比我前後不同的猜測,你們有疑問嗎?

生:“我”前後的想法爲什麼不一樣?

引導學生通過對這兩段話的對比,使學生產生並提出問題,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新課標理念。

四、圍繞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自己讀文找答案

1. 師:“我”開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測,我們得聯繫這一段的上文去理解。這一段上文是從哪兒到哪兒,(生1-5自然段)。

2. 學生自讀1-5自然段,找出使“我”產生這樣猜測的原因。

① 約翰每次來麪包房,總是親暱地拖長聲音,衝着我說:“您好——”等我回答後,他便從口袋裏掏出兩元錢,要買意大利香腸。

②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着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的說“不夠買兩根的”,這句話他幾乎天天重複着,好像他的身上只允許裝兩元錢。

理解:“不夠”、“幾乎天天重複着”、“只允許裝兩元錢”

在這裏教師是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師:正是由於這樣,才使我產生了這樣的猜測(生讀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

3. 師:“我”看到約翰很想買兩根香腸,可是他每次只帶兩元錢不夠買,於是有一次,我給約翰拿了兩根香腸,約翰要了嗎?(生:沒有)一起讀這段話。

“有一次,我拿了兩根香腸給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雙大眼睛閃了又閃,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

從這段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

約翰很懂事,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

約翰的兩元錢花的很有計劃。

4. 小結:約翰每次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雖然他很想買兩根,可他從不多花錢去買。因此“我”猜測(生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可後來我爲什麼又認爲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呢?我們也得聯繫這一段的上文來理解。這一段的上文是(生:7-13自然段)

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部分

學習7-13自然段,思考,後來我爲什麼又會這樣以爲呢?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5. 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①約翰家有車,所以他家不是沒有錢。

②他的媽媽在大雪天裏陪他一起送報,所以他的父母不是不愛他。

③師:約翰每月送報能掙多少零花錢?我們一起讀12自然段。

漫不經心是什麼意思?

他每月掙(生:八十元),聖誕節更多,能掙(生:一百多元),掙不少呀,他對此卻毫不在意,不放心上。說明他並沒有一次把錢看得(生:很重)。可前面寫道他每次到麪包房只花兩元錢。這又一次證明了他(生:節儉、花錢有計劃)。

節儉不亂花錢,花錢有計劃,這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能力。

教師的引導層層深入,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什麼是生活的能力。

小結:根據剛纔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我們現在知道了“我”後來爲什麼會認爲“約翰家不是沒有錢,他的父母也不是不愛他,而是爲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爲這樣更利於他得成長。”的原因了。

四、理解“而是爲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這樣有利於他成長。”

1、在這篇課文中約翰已經表現出一定的生活能力。你認識到了嗎?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一下。

2.學生交流

①花錢有計劃,不亂花。

②積極勞動,懂得通過勞動獲得報酬。

② 對工作負責任,大雪天也要送報。

小結:小約翰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在他父母的培養下,他還會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這樣長大以後,他就能獨立的生活,不依靠別人。

五、拓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同學們,你們和約翰是同齡人,學習了約翰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寫一寫吧。

拓展部分使學生心裏初步樹立從小要培養生活能力的意識,實現了新課標三個維度之一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19課的《秦兵馬俑》。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爲,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採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後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魅力,那麼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迴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爲一項人間奇蹟,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着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於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裏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衆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後,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然後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覆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遊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爲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裏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並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並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後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展示課件,着重理解“”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後延伸。

學生對於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侷限於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後繼續上網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爲自己提供更爲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像能讓學生直觀瞭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徵。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上查閱蒐集資料。

六、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剖析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2)說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是什麼

2、課時安排

(二)說教法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課題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業情況,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

教法與學法是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開展學習的兩種不同活動的反映,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教爲主導、學爲主體。說教法與學法,實際就是要解決教師“教”如何爲學生“學”服務的問題。

(三)說學法

所謂學習方法,其實就是掌握知識的知識,它具有傳遞性、交互性和特點。

說學習方法和技巧,就是要說出學生從已有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方法轉化的切口或途徑,說出學習新知識時應重點關注的方法,有助於解決“怎樣學”的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所所謂教學程序,就是指教學活動和系統展開,它表現爲教學活動推移的時間序列。通俗地講,就是教學活動是如何發起的,又是如何展開的,最終又是如何結束的。

說教學程序是說課的重要部分,因爲只有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才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教學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程序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和藝術。

1、教具學具準備

2、設計思路

設計思路,就是對教學流程主要環節的概括。說設計思路,有助於聽者更清晰地瞭解和把握說課者關於教學活動的整體安排。

3、教學流程

說教學流程,就是圍繞教學設計思路,說具體的教與學活動安排及這樣安排的理論依據。在說教與學的內容時,不能照搬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詳細講解,而要力爭做到詳略得當,重點內容重點說,難點內容突破詳細說,理論依據(包括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簡單說。只要讓聽者知道“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就行。

4、板書設計

(六)說課教學基本功:

主要包括教態、語言、媒體使用、板書設計、說課完成時間、說課的創新意識及反思等。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蠶姑娘》這篇課文形象地描寫了蠶由“蠶卵→蠶→蛹”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相關知識:從蠶卵裏孵化出來,四次蠶眠,蛻皮,上蠶山,吐絲結繭,變成蛾。

全文結構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後貫通,易於學生閱讀把握。特別是文章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圖,傳達了有如孩子般的喜愛之情。如此充滿情趣的課文,孩子們樂學、愛學。

1.課題分析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題目,就能引領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課題爲什麼稱蠶爲姑娘,它含有親切的意味。把蠶看成美麗能幹的姑娘,表達了作者對蠶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課題也告訴了我們,文章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來介紹蠶的相關知識。

2.課文分析

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爲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春暖時節,蠶從卵裏孵化出來。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第一次蛻皮,從又黑又小變成黃姑娘。

第二次蛻皮,從又黃又瘦變成白姑娘。

第三次蛻皮,從又白又嫩變成胖姑娘。

第四次蛻皮,從又白又胖變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講蠶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蛾姑娘的情況。

3.教材的重、難點:

低段教學以識字爲主,因此本課的重點:

①還應是掌握10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會認識4個二類識字。通過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後能進行背誦。

本課的難點:我認爲是要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瞭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因爲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沒有見過蠶,多數學生缺乏對蠶的感性認識。但由於童心,他們會對新鮮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激發學生對昆蟲強烈的研究興趣,應作爲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這一課時,通過課文中那些形象、生

動的語句,有趣的生長變化過程,前後貫通的文章結構,是學生學習本課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發出學生對學習本課的極大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教學生字詞時,用猜謎法:15天是半個月“胖”;24小時是1天“舊”;上面的羊沒尾,下面的血沒撇“蓋”。再用部件法學習“蠶”天蟲;“姑”女古;“娘”女良;“牀”廣木;“響”口向,“桑”三“又”加一“木”。這些內容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

在學習課文時,用情境教學法,導讀法。一些較難理解的句子,用講解的方法。以上的內容安排在第二課時完成。

利用板書,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安排在第三課時完成。

2.學法

學生預習課文時採用自學法。學習課文內容時,採用讀讀、想想、劃劃、寫寫的方法。在鞏固時採用練習法。

我把學習生字安排在第一課時,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四、說教學過程

1.板書課題,引起懸念

首先板書“蠶”,請學習齊聲讀(cán),檢查學生是否能準確讀準平舌音。然後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蠶嗎?這時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好幾種。最後出示“姑娘”兩個字,學生齊讀“蠶姑娘”。向學生提出蠶是昆蟲,姑娘是小女子,爲什麼要把這種昆蟲叫做蠶姑娘呢?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爲什麼了。

我這樣做,是用課題,來引起同學們的好奇,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瞭解蠶的慾望。

2.學習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 分析字形,找出部首,準確書空筆畫。

3.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

課文共有四幅圖畫,通過觀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增加對蠶的感性認識。 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現圖畫意思的,蠶究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

4.學習課文的第一部份

讓學生知道蠶的生長季節,蠶是怎樣出生的。

5.學習課文的第二、三部份

我把這部份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問題上:如蠶的一生要睡幾次?是怎樣進行變化的?蠶最後是變成了什麼樣的?還有讓學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讓大家來解答。這樣能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去找出課文中有關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聽了別人的解答後,也有了明確的認識。這種解問的方法,可以使多數的學生都動腦想想。

6.閱讀

在閱讀上,重點指導學生的閱讀情感,語氣。如“春天天氣暖洋洋,蠶卵裏鑽出蠶姑娘。”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把春天來了和小蠶出生時的喜悅語氣讀出來。在讀“睡了四回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爬到蠶山上,吐出絲來,要蓋新的房。”這是蠶姑娘的最後變化,要把蠶快要完成它一生的歷史使命和就要結束蠶姑娘的日子,那種充滿激情的語氣讀出來。

這樣讀,能加深同學們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老師對閱讀情感與語氣的指導,能使學生融情於文中。我把閱讀穿插在理解課文中進行。

7.理解詞語

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採用劃的方法,把一些重點詞語勾畫下來。如脫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絲兒、繭子、開了窗、蛾姑娘,學生們能記住這些詞,也就基本記住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對背誦這篇課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學生邊理解內容,邊勾畫詞語。

8.總結

在總結中,我抓住一些擬人化的詞語,把爲什麼叫蠶姑娘的問題揭示出來。特別是通過對課文中反覆出現的“變成”,黑姑娘變成黃姑娘,變成白姑娘,變成胖姑娘,變成蛾姑娘這些活潑生動的句子,讓學生掌握了蠶的生長知識。明確爲什麼把蠶當作人來寫。

五、說板書設計

爲了幫助學生熟記住蠶的生長過程,我採用瞭如下的板書。

蠶姑娘

春 蠶卵 鑽

又黑又小 (不吃不動) 變 黃

又黃又瘦 變 白

又白又嫩 變 胖

又白又胖 變 亮

吐絲結繭 開窗 變 蛾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是圍繞“成長”這一專題開展的。編者安排了三篇課文,反映了不同人物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經歷。《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寫的就是童年成長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少年的心願,他是由祖母去世引出來的,說的是成長的一種心態和姿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比較密切,成長需要自信,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一種美德也是一份美麗,在青少年時代如果都能像作者那樣“和時間賽跑”做時間的主人,對學生而言是受益終生的。

2、教學的重點、難點

因爲這是第二課時,學生對生字的認識,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學生在閱讀時獲得這一啓示,並能引導他們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

由於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對其理解也比較模糊,因此,引導學生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3、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情朗讀課文。展示收集、積累的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

(2)、過程與方法:能對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質疑,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一去就不復返,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二、說教法。

1、授之以漁,教給學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方爲終身之用”。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感悟——朗讀”的方法來讀懂這篇課文。“活讀運心智,不爲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尤爲重要。

2、注重朗讀,感悟內容

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加強訓練,培養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練的。”課堂上,應抓住一切可選用的機會進行訓練,如朗讀訓練、說話訓練、思維訓練等等。

三、說教學程序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隨後,在學生初步學習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學生說說課文大意並讓學生提出質疑內容。(課前教師預設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如爲什麼說“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我爲什麼‘着急’‘悲傷’,又爲什麼‘高興’‘快樂’呢?”;“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等等)

新課標對三、四年級閱讀能力提出明確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對問題的認識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同時,爲了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帶着質疑探究課文內容,進而品讀課文內容,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教師由整體插入到部分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重點句段的品讀。

2、品讀重點句段

都說讀林清玄的散文有如飲一杯甘美的山泉。那就讓我們開始品吧,看看哪個同學從哪品出了什麼樣的味道。?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爲了將學生帶入文本的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爲學生指明方向。學生品讀時,老師參與其中,和他們一道思考、交流和分享。在這種開放的課堂思維狀態下,學生積極思維而不受約束,在交流的過程中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

下面,我將引導學生重點品讀如下兩個內容:

(1)、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怎麼來理解這個在學生心目中很抽象的一個句子呢?

第一步提問:什麼事物是屬於時間裏永遠不會回來的?指名學生用書上的具體語言來說明。

第二步:課件出示內容:

學生很容易找到下面的句子,這三句話分別用了生活中常見的三種場景來闡述時間裏的事物是怎樣不會回來的。

第三步,充分地並多形式地朗讀(指名讀,自邀夥伴讀,範讀),談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的理解必定是粗略的,淺顯的。爲了更進一步地體會句子的含義

第四步教師聯繫生活經歷對學生進行啓發引導。

看着幸福的你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老師心中真是羨慕。於是老師就想呀,我要是能回到和你們一樣小,就也能幸福地坐在教室裏讀書學習了。可是——不可能了。因爲我不可能回到和你們一樣小的年齡,因爲它是時間裏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

同學們,你有這樣的經歷嗎?(以此讓學生聯繫生活經歷自由說)在學生切實理解的基礎上,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失望,無奈,傷心)最後老師小結:是呀,我們從中感受到時間是多麼寶貴,如流水般,一去再不復返。關於時間流逝飛快卻又無法挽留的句子,林清玄寫得如此的細膩,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寫,出示課件顯示《匆匆》中的一段文字。學生讀讀悟悟。

通過教師對文章這三個自然段的分析,學生水到渠成的對“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引用《匆匆》的段落更是爲了讓學生學會欣賞文字,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起到了幫助的作用。

(2)重點句段二 假若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老師帶領學生回顧了作者由着急、悲傷到快樂得不知道怎麼形容的這一段心路歷程。

課件出示句子一、我爲什麼‘着急’‘悲傷’,指名讀並談談理解。時間是很寶貴的,所以面對時間的流逝我悲傷

課件出示句子二自由讀,說說高興和快樂的理由。

作者和時間賽跑,受益無窮啊。他成功了。課件出示林清玄的簡介

回過頭去教師小結並引導學生反思:一位作家,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受到這麼多人的歡迎,我們不得不停下放飛的思緒,尋找原因。那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正因爲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所以他才更加珍惜,才更加努力,最終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功!)(板書:珍惜時間 努力奮鬥 )

緊接着老師讓學生從自己身上或周圍人的身上用具體的事例再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在這一句子的教學中學生對文本中進行深入地解讀,加上真實材料輔佐驗證,他們心裏定能泛起不平靜的漣漪。達到了很好的教育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假若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將這句話送給自己。

隨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並選擇一句送給自己或同桌。老師也課件出示一些經典的關於珍惜時間的名句送給同學們。

四、說說板書設計:

這是根據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課文的重難點設計的板書,學生可以簡單明瞭的理清文章脈絡。因爲時間一去不復返而顯得寶貴;因爲寶貴,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奮鬥,這樣才能成功。

很久以前讀過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一隻特例獨行的豬》,仔細揣摩一下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就是要教會學生們學會做一隻這樣思想的小豬,行走在文本的字裏行間,讀出文本背後屬於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個性化的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課文《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着濃濃的童真童趣。全詩共五個小節,第一節寫夏天這位“小姐姐”問我在夏天想變點兒什麼;第二、三、四節分別寫“我”在令人神往的夏天想變成什麼;第五節寫“我”爲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詩歌蘊含豐富,語言淺顯明快,親切生動,富有兒童情趣。

遵循新課標“以人爲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根據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階段要求和蘇教版教材編寫的意圖。本課設計教兩課時,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爲立足點,緊緊圍繞“讀好書,寫好字”這兩大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訓練,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爲:

教學目標(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②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4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③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悟,悟中讀。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根據本課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難點,我把本課分爲兩個課時來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大致瞭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寫好5個生字“戲、穿、柄、眨、蟈”。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悟,悟中讀。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指導學生寫好2個生字“遊、傘”。

二、說教學理念和方法

(一)教學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感悟是一種複雜的心智和情感活動,也是一種心理能力。通過閱讀來感悟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感悟是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體驗,教學中堅持三個“爲主”:以學生爲主;以讀爲主;以自學爲主。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反映閱讀教學中基本規律,強調學生獨立的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感悟的核心是理解,教學中注重閱讀雙向心理過程的運用。師生互動能引發學生形成憤悱和智力激盪,勢必激發靈感,啓迪心智,加速催化閱讀感悟。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文本爲中介,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增強閱讀的興趣,嚮往美好的情境。

(二)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品讀感悟法

依據閱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有機滲透人文教育。

如教學第五小節時,我創設情境設疑:爲什麼當“我看見荷塘”時,又“真想變成荷葉”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五小節,想想你讀明白了什麼?學生自讀自悟,能悟出多少是多少。我再根據學生彙報點撥:爲什麼把“荷葉”比作“一柄大傘”?你們見過荷塘裏的荷葉嗎?它是什麼樣的?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就是因爲荷葉像一柄大傘嗎?那是爲什麼?自己再讀一讀最後四行詩。學生通過再讀理解了:小魚有荷葉這把“大傘”遮擋烈日,可以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動玩耍;雨點落在荷葉上能發出的美妙動聽的聲音,體會到荷葉不僅自己美麗,還能給小魚、雨點帶來歡樂。荷葉還給誰帶來歡樂?能不能象課文這樣說:____來了,在荷葉____。荷葉給這麼多的小精靈帶來了歡樂,所以當看到那小小的荷塘時,我(生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荷葉真是太偉大了,讓我們一塊來欣賞欣賞。(課件)同學們在讀中悟,悟中讀,明白了“我”

爲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人文教育不言而喻。

2、情境教學法

如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創設情境啓發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那條遊入清凌凌小河的小魚,你會覺得怎麼樣?如果你就是那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你又有什麼感覺?你有什麼感覺就讀出什麼感覺。學生通過讀讀出了自己的體驗。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還認識什麼東西也是透明的,從而理解“透明”。又如教學第三小節時,我注重激活學生思維,一生自選第三小節讀,這時我創設情境: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想象:你好像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假如這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如果你就是那隻蝴蝶,你會怎麼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裏飛舞),誰還願意做那隻蝴蝶,就一起穿梭吧。可愛的蝴蝶們,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能不能通過讀讀出它們的快樂、自在。男女生合讀。

3、cAI課件輔助教學法

利用cAI課件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僅能傳送文字、語言、圖象,還能增強信息的表達能力和教學的直觀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藉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如教學學習第四小節,我這樣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夏天迷人的東西真是太多了,我又想變成什麼?引讀這個小節後課件出示夏夜的畫面:並聲情並茂的描述:在晴朗的夏夜裏,滿天的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眼,好象在對我們微笑,彎彎的月兒像一隻小小的船,飄呀蕩呀,這樣的夜空美嗎?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小組合作讀。

三、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交流的活動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的參加語文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還注意運用學生的差異資源進行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在課堂上採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爲今後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如在進行拓展想象遷移練習中(如果,夏天小姐姐問你們想變成什麼,你們會怎麼說?):我讓學生想象說話練習,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在四人小組裏說。在彙報時能不能像課文那樣說。可以說一句,兩句,能說上三、四句就更好了。

四、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在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之後,第二課時我主要設計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導入,溫故知新

1、課件出示生詞,複習導入。

在教學新知時,採用複習生字詞導入,加強生詞出現的復現率,遵循低年級學生認知規律,爲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五個小節,其中夏天小姐姐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哪一個小節?我們一起讀一讀(齊讀第一小節)回答部分有四個小節,你們喜歡讀哪個小節呢?自由練讀。

[以人爲本,尊重學生自己的意願,喜歡哪個小節就讀哪小節,自由讀。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悟中再讀

1、學習第二小節。

指名讀(好生:我喜歡讀第二小節)。:如果你是那條小魚,你會覺得怎麼樣?如果你就是那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你有什麼感覺?能不能通過讀讀出你們的感覺。

創設情境啓發學生想象,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把自己當小魚、雨滴,會什麼感覺,你有什麼感覺就試着讀出那種感覺,以讀代講,學生自讀自悟。

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認識什麼東西也是透明的?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詞語的教學不能機械理解,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還見過什麼東西也是透明的,從而理解“透明”這個詞

2、學習第三小節。

指名一生讀(我喜歡讀第三小節)其他生,你好像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假如這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如果你就是那隻蝴蝶,你會怎麼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裏飛舞),誰還願意做那隻蝴蝶,就一起穿梭吧。可愛的蝴蝶們,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能不能通過讀讀出它們的快樂、自在。

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再創設情境讓學生做動作理解“穿梭”。

3、學習第四小節。

夏天迷人的東西真是太多了,我又想變成什麼?引讀第四小節,齊讀。

(課件出示夏夜的畫面)瞧,晴朗的夏夜裏,滿天的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眼,好象在對我們微笑,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多美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齊讀,小組合作讀:我想變眨眼的星星,我想變彎彎的新月。最後,我看見什麼?(生接讀:最後,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創設情境,利用cAI課件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藉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加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

4、學習第五小節。

過渡:多美的夜空啊。爲什麼當“我看見荷塘”時,又“真想變成荷葉”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五小節,想想你讀明白了什麼?

這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重難點。語文是人文性學科,是藉助教材對學生進行人格薰陶的有效載體。在這過程上,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加上教師的點撥,使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

根據學生彙報點撥:爲什麼把“荷葉”比作“一柄大傘”?你們見過荷塘裏的荷葉嗎?它是什麼樣的,誰來說一說?

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就是因爲荷葉像一柄大傘嗎?那是爲什麼?讀一讀最後四行詩。

它們的快樂是誰帶來的?(荷葉)荷葉還給誰帶來歡樂?能不能象課文這樣說:出示句子,說話訓練:______來了,在荷葉上______。

荷葉給這麼多的小精靈帶來了歡樂,所以當看到那小小的荷塘時,我(生接: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荷葉真是太偉大了,讓我們一塊來欣賞欣賞。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覺得快樂嗎?讓我們帶上這種心情讀一讀全文。這麼美的詩,想想把它背下來。喜歡哪個小節就試着背背。

如果,夏天小姐姐問你們想變成什麼,你們會怎麼說?

通過自讀體會到小魚有荷葉這把“大傘”遮擋烈日,可以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動玩耍;雨點落在荷葉上能發出的美妙動聽的聲音,從而體會到荷葉不僅自己美麗,還能給小魚、雨點帶來歡樂。巧妙地滲透人文教育,體會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美。同時創設情境進行口語訓練,積累語言,逐步內化,變爲自己的知識,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五、指導寫字

1、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這兩個生字,請同學們讀一讀(出示卡片,齊讀,貼在黑板上)

2、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在寫“遊”字要注意什麼?師範寫。寫“傘”字呢?(可結合荷葉或雨傘理解“傘”字)師範寫。

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繫起來,幫助學生用自己認爲最容易記字的方法來記住字形,避免煩瑣的分析和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識字自主性和能力。

3、學生描紅,臨寫,抽兩生的作業進行反饋。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荷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6冊第1單元的第3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二)、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能正確寫出12個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地部分,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感受荷花的美麗,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的體驗。

(四)教學難點: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的含義

二、說教法: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纔有鑑別”,通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課件

 四、教學過程設計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

出示《荷花》插圖,請學生說說有關荷花的古詩和看荷花的感受,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這樣的導入既展示了學生的文化素質、語言表達,也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積累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以後思考:荷花美在哪裏?課文怎樣寫荷花的美?

(2)劃出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並當堂反饋矯正。同時培養用詞造句的能力,因爲三年級學生正處於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過渡。

(三)、細讀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所以我就採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這一段教學的着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

首先指名讀文,然後找出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三句話中的重點詞。接着就抓住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樣先學後導,導練結合,有利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1.讓學生在掛圖上批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在教學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紅花還需綠葉扶,花美,那麼葉子呢?”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掛圖上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練習說“荷花是怎樣冒出來的?”比如開開心心地冒出來。“冒出來彷彿想幹什麼?”這一環節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彙,培養超凡的想象力。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

四、學習第三段

在第二段讀出美的基礎上。第三段的着力點是根據有關句子想象美、表達美,使美感進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圖想象,寫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_。它們真是啊!(1)小小組討論,再寫下來;(2)指名說。

課文中沒有對“姿勢”進行具體描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2.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後兩句話。

3.要求學生輕聲讀這一段,說說“爲什麼畫家如果能畫出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態、生機盎然。同時化解本課難點。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爲什麼會去看荷花呢?”這一問題導入第一自然段學習。這一段較簡單,只有2句話,所以只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後,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這一段主要意思。

 六、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從學法、課文內容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