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電阻的測量》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的《電阻的測量》。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後的一節,是歐姆定律的應用,也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來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係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運用間接測量的研究方法,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電學的重點,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在中考考試中也是一個熱點。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測電阻的原理,加深對電阻的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通過對比和數據處理,就可以加深對電阻的認識。

⑵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體驗測量電阻的過程中,瞭解歐姆定律的應用,加深對科學探究中設計實驗和數據分析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在電路連接以及測量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護用電器的意識,養成規範操作的習慣。初中電學實驗中,規範操作始終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每次探究實驗都要強調。

⑵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數據分析。

重點依據: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爲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這也是本節探究要重點訓練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和定值電阻的因素 。

難點依據:燈絲的電阻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的,是學生很難接受的。因此如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尋找規律,是本節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雖然經歷了幾個探究,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數據表格

(2)在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

(3)在數據分析中出現困難。

2.主要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啓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1)小組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參與探究,學會在小組中合作。培養合作能力。

(2)分析歸納法: 通過對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數據分析,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流程

我的整體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爲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這個是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完成探究的前提。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爲七個環節,本節課我重點訓練的是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另外我讓學生先做定值電阻再做小燈泡、通過對比,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向學生出示實物,2.5V的小燈泡和定值電阻。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它們的阻值。

通過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藉助其它儀器來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入本節課的課題。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我們本節課的任務就是測量導體的電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知道要測量導體的電阻有不同的方法。

2.合作探究:實驗原理,學生通過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我通過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抓住關鍵。測量電壓需要什麼儀器,測量電流需要什麼儀器?那麼只有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學生在討論中,把這些問題解決,設計電路圖水到渠成。設計實驗步驟及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充分發揮小組合學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斷完善。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討論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接電路應注意什麼?強調保護用電器,安全操作。

3.進行實驗

學生先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再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在學生做實驗前,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第三次取1V。並再次強調安全操作問題。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小組的電阻值,並繪製圖像展示。

(2)提出問題:小燈泡和定值電阻的阻值在三次變化大嗎?

(3)燈絲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都不變,那麼爲什麼電阻卻變化很大?

(4)燈絲電阻的變化與電壓、電流的變化有什麼聯繫?

(5)小燈泡的亮度是怎樣變化的?電阻的變化與亮度之間有什麼聯繫?

(6)亮度增大時,燈絲的溫度如何變化?

(7)當燈絲溫度升高時,電阻會如何變化?

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對數據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信息的處理,是探究實驗中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更是中考的熱點。因此在此處濃墨重彩的處理。

而這一點又是學生難於接受和掌握的。因此把難點分散,把問題分解爲一個一個的小問題,具有層次性,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激烈的碰撞中,從而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還要看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看能否順利的出現知識的遷移,進而作合適的引導。學生能否在小燈泡的阻值與亮度之間建立聯繫,是這個環節的關鍵。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4、自我檢測

交流評估這個環節放在課下讓學生討論。一節課不可能把探究實驗的七個環節全做爲重點,時間不夠,因此放在課下處理。最後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探究前的準備和探究環節學生活動比較充分,但在數據分析環節的處理教師還是有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

《電阻的測量》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後,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係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爲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爲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爲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爲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準。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並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於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爲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爲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啓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準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採用啓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準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繫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麼儀器?(2)爲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麼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後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後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爲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麼?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後,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接電路應注意什麼?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準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鐘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並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爲什麼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