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下人家》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精讀感悟,配樂朗誦,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本文的特點及本組的編排目的,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好句,培養語感。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在讀文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重點:引導生隨文章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四、說過程

(一)音畫同步,創設情境感知文章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鄉下風光的多媒體課件,配樂旁白:這是順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藤蔓;這是依着時令次第開放的鮮花;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筍;這是覓食的雞羣戲水的小鴨。這裏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鄉下人家。在作者的眼裏鄉下人家的畫面是怎樣的?學生藉助第一課時感知的框架,加上畫面的重現,在文字的引領下,下鄉來了解這是什麼樣的“家”,是怎樣的“人”。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引發閱讀期待,走進鄉下人家。爲深入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描寫上獨特的表達方式奠定了基礎。

(二)整合內容,教師導學細化理解方法,夯實學習實效

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後直奔中心:“獨特、迷人”來統領全文教學,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明確用“抓重點句、關鍵詞”的方法品味風景“獨特”在哪裏,“迷人”在何處?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作者是怎樣用文字生動形象地描述一幅幅畫面的慾望。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對比的描寫方法並不難,抓住動詞體會也很容易,但是透過文字提取情感,再聯繫落實到朗讀感受就是需要教師具體操作,學生體驗實踐的最具實效的學習歷程。

用“方法”實踐自主閱讀,進一步感悟“獨特迷人”的風景,我設計了下列教學板塊:

(1)動靜結合品植物“獨特中的迷人”

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寫了瓜架、花草、翠竹這些景物,表現出樸實的自然之美。教學這一部分,我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讓學生反覆讀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文字中建構畫面中捕捉色彩、體驗動靜。重點品味風趣裝飾的獨特農家風光。

“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這裏花開不斷,樸素是因爲自然生長的勃勃生機,華麗是天然、茂盛的生長態勢,反覆品讀獨特之處,學生品出生命之美。

鄉下人家的竹讓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機,“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教學中重點抓住一個“探”字,學生體會出“探”字所蘊含的“奇妙和生機”後出示繁花修竹圖片,把花與竹迷人的景色連起來品讀,學生盡情感受到了動靜之美和生命自然向上的勃勃生機。

在這一環節中,電教媒體豐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樂感染着學生,更加重要的是“方法”的導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字裏行間的田園詩情,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身心愉悅地享受着學習。

(2)水陸相間悟“迷人中的獨特”

課文中對雞和鴨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江南鄉村畫面,教師抓住他們最感興趣的小動物在交流閱讀體會和評讀的過程中,巧妙地指導:“聯繫‘家’的概念你發現什麼?作者在描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什麼?”隨着雞閒庭信步、鴨戲水面場景的出現,學生明確了正是擬人寫法的恰當運用,這裏的雞和鴨像人一樣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裏。賞讀課文,也就自然而然地讀出了悠閒,讀出聲色,讀出快樂,讀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景中鄉村獨有的意境。

(3)重組文章內容,感受“自然和諧”

課文第5自然段,我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以媒體音樂渲染情境,以情感語言描給情境,力求把孩子們帶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教師深情地範讀課文,孩子進入意境後再重組課文內容,把語文的積累訓練和個性化讀文結合起來:“讀着課文,你們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在方法導行的實踐中,能扣住“辛苦”“甜甜蜜蜜”二詞,品味出鄉下人家正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麗的家園,和動植物一起幸福生活,進一步感悟到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幫助我們理解了“自然和諧”的真正內涵。

(三)整體迴歸,拓展遷移昇華美

在學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後,學生反覆品讀課文的中心段,以加深學生對“獨特、迷人”關鍵詞的理解和感悟,回扣作者之所以身在美國卻久久不能忘懷“鄉下人家”,他憶的是一幅幅畫面,心中思的是“自然和諧”,提升了感受。還能總結出:文字帶領我們認識了形象描寫,發現了“具體的美”“平凡中的美”。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我把背誦和默寫引進課堂,真正把“感悟擬人描寫的生動形象”,“積累優美語言”落實心頭,準確到筆頭。

五、說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獨特迷人

綠藤紅瓜 鮮花春筍

雞羣覓食 羣鴨戲水

庭院晚餐 月下蟲鳴

我將整篇課文濃縮成了14個詞語,它們是文章的精華所在,而這14個詞語,又形成了一首詩,一幅畫。學生朗朗地誦讀着,感受到的是詞語美,韻律美,意境美。在詩的薰陶中,學生積澱了語言,受到了美的薰陶。

語文,語文,就是要讓語文課“文”起來,讓語文課堂的“文化氣息”更弄一些。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感染着學生,啓迪着學生。漸漸地,詩意的語言,詩意的情懷,就會流進學生的心靈,注入到學生的血液中,內化到學生的生命中。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2

一、說體系:

我講的是人教版《鄉下人家》第一課時,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目標

1.認識“檐”、“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爲“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音樂導入

課件播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這首歌曲,聽後歌曲同學們覺得自己的家鄉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那現在讓我們走進作者筆下的鄉下人家,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吧。

二)、初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大聲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生詞;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概括畫面

默讀課文並找出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你們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來。

四)、自由交流

同學們,這麼優美的風景,每一處都是一幅獨特的畫面,那麼你們喜歡哪一幅?

這麼美好而又獨特的畫面在作者心中又是怎樣的呢?用原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五)、小結

這六幅場景圖,每一幅讀來都是令人念念不忘,那下節課我們再來感受這和諧的鄉下人家生活吧。

六)、作業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

五、說效果

本節課學生的配合非常好,但由於我個人因素,課堂把控能力差,使本節課一開始就太趕,課文賞析深入不到位,只是完成了課文的朗讀,過程中多媒體操作不當,這堂課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再此我希望各位評委老師能能對我的課提出意見,在我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改進。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3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教材分析】《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教學目標】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過程與方法: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教學難點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二、突顯主體,說學情

【學情分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與過程,但此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課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場面,他們司空見慣,覺得平凡無奇,不能深入體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進發展,說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目標導學法、以讀代講法;學法爲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

四、發散思維,說過程

(一)誦讀經典,導入課文(5分鐘)

學生背誦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經典誦讀中的田園風光古詩詞與《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後面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初讀課文,感知畫面(10分鐘)

新課標提出學生在閱讀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學習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一想,鄉下人家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並寫出你的感受。你從文字中發現了幾幅畫面?用筆在書中作批註。

學生自主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1、中心句、感受(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交流從文中看到的畫面(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文章的中心句,疏理課文描寫了哪些生活場景,意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17分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又出示瞭如下學習提示:

學習提示: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找出自己認爲描寫得最美的一處風景美美地讀一讀,並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

學生合作交流,品讀感悟,教師隨機點撥或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美的情感薰陶。

(四)、聯繫實際,拓展畫面(8分鐘)

欣賞鄉村風光圖片,讓學生在“誦”“寫”“畫”“唱”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我們的鄉村生活。

(設計意圖)將學生閱讀的視角引向課外,投注進自己生活的世界。既鞏固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又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鳴。

五、突出重點,說板書

瓜藤攀檐圖

鮮花輪綻圖

21、鄉下人家雨後春筍圖

(獨特迷人)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整個板書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目瞭然地感受到課文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回顧課堂,說反思

1、以讀爲本,在“讀”中感知、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時重點引導他們以讀爲本,在讀中思、讀中品,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2、爲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環境

在這節課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學習;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現鄉村生活,爲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

3、沒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於永正老師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教師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沒能很好的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我想如果能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評價相結合,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說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爲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教法:

朱熹《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並非要求教育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

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爲“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爲後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爲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默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採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範爲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爲什麼?學生通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爲“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通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通過“讀文想象畫面——凝練概括畫面——動情欣賞畫面”,充分感受到鄉下風景的獨特、迷人。

(四)再讀課文,昇華情感:

(五)佈置作業,學法遷移:

爲了進一步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

(CAI:請試着運用本文中學到的寫景方法,課後寫一段話,介紹鄒城的一處美景,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繫,我設計的板書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地感受到課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鄉下人家》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文是新課標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裏的一篇精讀課文,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二、說設計理念。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面對這樣一篇詩情畫意的,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抓住一條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本文的特點及本組的編排目的,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空間和時間交叉的順序。

3、教學手法的運用。

四、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課文。

1、邊讀邊想象畫面,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導朗讀。感情朗讀。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試着有感情地朗讀。

3、體味語言,注意用詞準確性。

4、抓住擬人以及對比等手法體會作者意圖。

5、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六、總結全文,領會作者表達方法

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有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通過交流體會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七、說特色

(一)抓住一條主線,使教學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段,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這樣加深了學生對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