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時間》說課稿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認識時間》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

《認識時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的一個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這樣的教材安排,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1、教學重點。

我認爲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我是這樣想的,要想正確認讀幾時幾分,需要弄清以下幾點:①時針,②分針,③大格數,④小格數,⑤時針從12起走過幾大格,是幾時多,⑥分針從12起走過幾小格,是幾分。而看“幾分”所依賴的小格數,一般鐘面上又沒有標明,學生摸不着頭腦,容易將時針與分針,大格與小格混淆。

因此,我認爲要解決本課的重點,必須讓學生建立時針與大格、分針與小格的對應關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讀方法。

2、教學難點。

我認爲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接近整時的時間(如10:55)。由於這樣的時間,時針非常接近下一個大格數,肉眼幾乎辨認不出時針是否在下一個大格數之前。學生年齡小,觀察力有限,都以爲到了下一個大格數,認讀爲11:55。

我認爲要解決本課的難點,必須在學生“觀察認讀”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認讀經驗:當“幾分”越大時,時針越接近下一個大格數;反之,當時針很接近一個大格數,“幾分”也很大時,“幾時”應該看前一個大格數。

3、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能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1時和1分的時間觀念。

⑵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應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⑷勾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設計理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習不只是簡單的信息積累,還包括背景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信息。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構認知。教學設計中體現在①動畫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認讀時間。

2、在活動中學習。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種手腦並重的操作。在概括認讀方法後,課堂並沒有機械的叫學生認讀一個個鐘面,而是進行了一次組內撥鍾練習。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進一步認識了幾時幾分。

3、應用意識的培養。

學數學的目的是爲了應用,如本課練習一判斷誰遲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一般方法是通過認讀鐘錶。另發車時間的問題,更使學生體驗到認讀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法

1、圖示法。圖示法直觀而形象,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本課在學生疑難處,可採用圖示法。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又如認識幾時幾分,在鐘面上採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2、引導法。由於本課的內容特點和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啓發。在概括看時間的方法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四、說學法

1、小組合作。學生是在互動中,衝擊成見、已有知識和思考習慣,從而產生新知識的。本課中,可讓學生小組內說自己的想法,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鍾練習,相互糾錯。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得到知識,還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認爲,方法是學習的關鍵。如本課認讀時間的方法,學生一經領悟,具備的將是認讀更多時間的能力。因此,本課可讓學生觀察三個典型時間,概括看時間的方法,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方法;用數學的語言,修正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動手操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學生產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爲自身的知識。本課可讓學生在小組內撥鍾練習,學生輪流操作,共同記時。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理解了時和分的關係,理解了認讀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播放動畫片。

【設計意圖】在我的課前調查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看動畫片和吃零食,特別是大風車等,是孩子們的節目,播放時間是他們很關注的。本課擷取學生感興趣之最——看動畫片,與看時間巧妙結合,創設了以上這一情境,勾起學生無限興趣。

2、師:什麼時間播放?(出示鐘面)會認讀嗎?

3、揭題。師:要準時地守候在電視機前,我們必須要學會看——(時間)。

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當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動畫片時,教師順勢而下,追問播放時間,直奔主題。繼而出示此動畫片播放時間的鐘面,讓學生嘗試認讀,既關注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又引入了新課。最後,在教師鼓舞與號召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認識鐘面

1、回顧舊知、觀察鐘面。

①針:時針、分針。②數:12個數。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與小格的對應關係。

①填圖。填從12到各個數字之間的小格數。(生自行對照、修正)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5個5個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結果。接着教師直接讓學生自行對答案、修改。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使學生產生濃厚的主人翁意識。

②說說對應關係。大格數有對應的小格數。

師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看時間,往往只看鐘面上的數與格,很難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數所對應的小格數上。因此,讓學生來參與遊戲性的對口令,熟識對應關係,對他們正確認讀時間是很有好處的。而學生一紙在手,上面的大格數與小格數寫得清清楚楚,老師又同意沒記住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有了這樣的憑藉和支撐,學生參與興趣濃,效果甚佳。

3、揭示: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

4、體驗1分鐘。(聽古人記時方法及記時工具的故事。)

【設計意圖】古人的模糊記時方法,是一個歷史,也是一個看時間的好辦法。在本課1分鐘的故事裏,學生既瞭解了古人的模糊記時方法,及記時工具,又隨着音樂體驗了1分鐘到底有多長。可謂一舉兩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認讀時間

1、回顧舊知。

①整時怎樣認讀?(圖片:早讀課,鐘面:8時)

②幾時半怎樣認讀?(圖片:老師上班,鐘面:7時半)

小結:要看時間,要看時針從12起走了幾大格,就是幾時多,還要看分針在哪裏。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適當地讓學生回顧舊知,特別是能產生正遷移的舊知,學生學習新知,如駕船恰逢順風順水,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圖片:課間活動,鐘面:9時5分,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師:這是幾時幾分?你是怎麼看的?時針在什麼位置,分針呢?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認讀9:05的鐘面,由於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學生很容易讀出“5分”;更由於學生習慣從左往右觀察事物,時針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針在右,學生能輕易得出9:05這一時間。這一認知,並非是學生已掌握認時間的方法獲知的,而是一種接近直覺思維的結果。因此,教師並未展開下一環節的教學,而是追問學生看的方法,讓學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追根溯源。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②11:40(出示圖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補充。

③3:35(出示圖片:放學)組內展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認讀內容由易而難。9:05是從左往右,11:40是從上往下,而3:35是從右往左,並且時針在扇形陰影之內。認讀要求也是由易而難,首先是獨立練習認讀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補充,最後是同組交流、展示自我。這樣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內在邏輯次序,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觀察歸納。

①觀察。

9:0511:403:35

師:同學們真能幹!認識了這麼多的時間。你看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嗎?

(幾時,怎麼看?幾分,怎麼看?)學生同組討論。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學生想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作了多種預設,既有開放的思考,也有適當的引導,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象這樣的開放課堂減少了預設性,增加了生成性,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幾時幾分

看時針看分針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年齡是小,但同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學生識字不多,就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來概括認讀方法。

③師小結:時鐘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多了幾分鐘,要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

小格(同學們可藉助外圈的數)。

4、撥鍾練習。

①記錄老師撥出的時間。

②小組活動,組內成員輪流撥鍾,共同記錄。(師說清要求)

彙報小組內認對了幾個時間。

【設計意圖】給受教育者更多的實踐和動手機會,讓他們在做中學,是北京市21世紀課改實施方案的一項基本原則。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撥鍾,加深了他們對時和分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了認讀的方法。做過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學生在同組合作中,撥鍾、認讀、記錄、校對、修改、討論,知識得以增加,情感得以昇華。合作中,其樂也融融。

③動態生成。從學生撥鍾中,選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時間。如4:06。

④練習。10:39(預設學生出現3種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師:你認爲哪個答案正確?爲什麼?(預設學生有兩種想法)

生1:分針從12走到7經過35小格,又走了4小格應該是10:39。

生2:分針從12走到8經過40小格,它還差1小格,應該是10:39。

(四)時分的關係

1、演示1時等於60分。學生觀察交流。

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60小格是——(60分)。它們所用時間是相等的,所以“1時=60分”。(板書)

【設計意圖】採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與分針的轉動,並以扇形陰影表示出時針走過1大格。能清楚看到時針與分針走過的格數。這與動手撥鍾,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係,其效果不言而諭。在學生疑難處給予幫助,並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尋求最佳的學習方式,以期最優的學習效果。

2、小結。師:1分鐘,我們聽了一個小故事。那麼,1時我們可以聽——(60個小故事)

(五)拓展練習

1、誰遲到了。(藍貓和淘氣約好早上7:00去爬山)

藍貓淘氣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剪切恰當的動畫片斷,融入課堂,激起學生學習的的“千層浪”。

師:觀察兩個鐘面,它們的時針都非常接近7,怎樣分辨哪個是7時多?

哪個還沒到7時呢?

師:我們要學會看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和別人約好的事,要按時去做。

【設計意圖】滲透思想教育:遵守時間。

2、車票上的時間(11:50)。鐘面(10:50)。

①師:可以開車了嗎?

②爭。10:5011:50。

③撥。10:00~11:00。

學生撥鍾,觀察:當10時“幾分”越大時,時針位置是怎樣變化的?

④小結:當“幾分”越大時,時針越接近下一個大格數;反之,當時針很接近一個大格數,“幾分”也很大時,“幾時”應該看前一個大格數。

⑤猜。讓學生猜“9:55、10:55、11:05,時針*近幾?”,

⑥辨。哪個鐘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設計意圖】再一次使學生了解接近整時的時間(有還未到整時的、有超過整時的),時針都*近整時數。因此,要仔細觀察時針的位置。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師的巧妙引領下,學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手、口、腦多種感官參與,接受與發現並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驗、辨別、認讀中來。

(六)總結

1、建立40分的時間觀念,並在40分的基礎上建立1時的時間觀念。

【設計意圖】讓學生建構時間觀念,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課採用多層次呈現的方法進行。使學生逐步建立1分和1時的觀念。

2、你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