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

本節教材屬於世界地理分區部分。印度是南亞面積、人口最多、自然條件有代表性的國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圍繞環境——資源——人口這一主線,闡明瞭人地關係,爲進一步學習區域地理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印度的人口數量及人口問題; 2.掌握印度地形和氣候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瞭解印度的工業概況。

二是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對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的學習,初步學會對一個國家的自然地理條件進行綜合評價。

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印度人口問題的嚴重性,進一步懂得人類必須自覺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一是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農作物分佈及其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本節教材的難點是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分析,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一是造成水旱災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問題。二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較差,難以將諸多的地理因素綜合在一起,得出結論。

重點和難點已經確定,怎樣處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節課我將用兩個課時講解,詳講的內容是印度的人口問題、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爲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講練結合的啓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和利用圖形展示直觀教學法。我採用這種教法的依據有三: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象,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過直觀的圖形圖表表現出來,變難爲易,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集成並顯示在屏幕上,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纔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抓住這一生理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知識量豐富、資源共享這些優點,我鼓勵學生從互聯網和圖書館中獲取知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網站,搜索引擎和關鍵詞,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爲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爲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印度的人口概況,印度自然環境,農業和工業的狀況"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四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激趣設懸導入新課,採用多種直觀手段,有利於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本節課在導入過程中,首先放映幻燈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恆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風光等),配以解說: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是佛教的發源地,有着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譽世界。這是一個視牛爲神明的國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這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已超過10億,僅次於中國……猜一猜"這是哪一國家?"使用直觀的手段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揭曉答案— -印度,轉入新課。教材第一部分內容是印度的位置範圍及地形,我將結合多媒體課件,圍繞印度地圖進行講解,通過讀圖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1.印度在世界中處於什麼位置? 2.印度的臨國主要有哪些?它們在什麼位置?(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 3.找出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佈的特點。這樣處理可使學生對印度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還可以突出地理學科的特點,即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

印度人口這一部分內容我採用結合圖表,以問答的形式解決,這樣可以訓練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從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2.讀圖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長速度.3.學生閱讀"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數據表,分組討論人口過度增長會給印度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合作討論,我再做歸納總結。

印度除了人口壓力外,還面臨着水旱災害威脅,我用多媒體展示印度的水旱災害圖片,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自然災害的無情,激發同情心,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災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那水旱災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引出下一個難點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分析。

這部分內容我讓學生讀圖合作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 .對照亞洲氣候分佈圖,看看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爲主?以圖7 . 38爲例分析該氣候類型的特點。 2.比較分析1月、 7月盛行風向有什麼不同?西南季風對印度的降水有何影響?完成38頁表,以說明印度的水旱災害與西南風變化的關係。這樣知識點明確,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突破了難點。最後我做歸納總結的方法解決,這樣既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又能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這部分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 、"綠色革命" 2 、印度農作物的分佈及其影響因素,其中"綠色革命"是次重點,而且容易理解,我採取給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自學的方式解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印度農作物的分佈及其影響因素這部分內容是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採用結合動畫對比分析的方法解決我先用動畫向學生展示印度的農作物分佈及印度的降水量分佈圖。讓學生自己觀察得出結論,我再用表格對比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培養了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業和印度農業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這部分內容我採用引導學生自學的方式解決,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蒐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一是填空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二是綜合題,考查學生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兩類練習題,起到了鞏固本節內容,考查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教學效果的功能。這些練習題確定的原則是:遵守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性、基礎性和教學重點、難點;訓練量適中。

對於課後總結這一環節,我的理解是,總結不應該僅僅爲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我設計了以下3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1.你學了什麼? 2.你的體驗是什麼? 3.你掌握了什麼?因而其總的設計意圖是回顧知識,強化記憶。

本節課的板書我是如下設計的:這種網絡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更加完整。

最後是佈置作業: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作到學以至用,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學習並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