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圓形》說課稿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圓形》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圓形》說課稿

小班《圓形》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程是以現代幼兒數學教學理論爲基礎,吸收了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根據《綱要》的教育要求。集成了我國傳統幼兒數學教育的經驗。本次活動主題是對幼兒幾何概念的發展,認識的探索。幾何圖形有平面和立體兩種,今天活動要講的是平面圖形:圓形。

學情分析:這時期的幼兒的認識過程帶有很大的情緒性缺乏有意性的認識,學習方法以模仿爲主,思維方式主要是直接操作思維,因此教學過程中要以幼兒直接操作爲主,讓幼兒親身體驗。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圓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出圓形。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活中包含圓形的物件。

3.通過對圓形的學習,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了幾種基本顏色,能區分大小。

2.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神祕袋1個(布袋)(袋內有各種圓形的物體,如:圓鏡子,手鐲,圓盤子等)

(2)學具準備:“漂亮的向日葵”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中我設計了幾個遊戲,目的是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又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啓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慧,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學法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和幼兒通過遊戲操作,更直觀的學習,鞏固所學知識。

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經驗,回答問題。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遊戲:拉個圈圈走走。在線上,教師與幼兒手拉手朝一個方向邊走邊說:“拉個圈圈走走,拉個圈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手拉手快站好。”第二遍玩時最後一句爲“快坐下”。(每次都引導幼兒看看是否組成一個大的圓圈。)

2.師生共同尋找生活中的圓形。

(1)遊戲“神祕袋”。幼兒坐好後,聽音樂依次傳“神祕袋”,音樂停時,口袋在誰手裏誰就從裏面摸出一樣物品,說一說是什麼。然後把物品放好,遊戲繼續,進行三、四次後,遊戲結束。引導幼兒發現摸出的物品都是圓圓的。

(2)請幼兒發言,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含有圓形的物品。

(3)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含有圓形。如衣服上的圓形圖案,圓釦子等。

3.遊戲:圓形娃娃找家用粉筆在地上畫四個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綠色的圓圈,每位幼兒從“漂亮的向日葵”中任選一個圓形,拿在手裏,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走:“跑跑跑,找找找,紅的圓,黃的圓,藍的圓,綠的圓,快快跑進我的圓。”當最後一個“圓”字說完後,讓幼兒立即進入與自己手裏圓形相同顏色的圓圈裏。

4.分組活動第一組:圓形寶寶找朋友。幼兒拿出學具“漂亮的向日葵”,將裏面的圓形花心找出來放在一起,分出大小。第二組:描圓形。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個畫虛線的圓形,讓幼兒用彩筆瞄一瞄。

七.說活動延伸

1.完成《作業紙》中的活動。

2.在班級其他活動時也可讓幼兒找找什麼是圓形的。如瓶蓋,杯蓋等。

小班《圓形》說課稿2

這節課我依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設計整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我的說課內容分爲以下7個部分

一、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幾何形與事物形狀的關聯,利用半圓形概括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拼貼、繪畫的方法將半圓形進行添加、組合,變成新的有趣的形象,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二、說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學生通過藉助半圓形的概括和變化,利用拼貼、繪畫等方法對半圓形進行添加、組合,完成豐富的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教學重點:利用對造型的概括和聯想能力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如何引發學生概括與聯想能力。

三、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慾比較強,容易被直觀形象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暫。對半圓形有一定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層次打開思路,在教法上我採用“引導法”“演示法”和“評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來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審美能力,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

五、課前準備:

教師:一些半圓形的彩紙,4開畫紙,半圓形立體玩具、多媒體圖片。

學生:彩紙、彩筆、剪刀、膠水等。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六個環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材料準備情況(1分鐘)

(二)講授新課:(10分鐘)

1、導入階段

我選擇談話導入,帶小朋友們到圖形寶寶的家去做客。課件出示圖形自我介紹。學生看到方形變成了小房子,三角形變成了小魚。當圓形變成了西瓜、足球、向日葵時,他又高傲的說:不止這些就連太陽地球都是圓的,誰也比不上我!

此時,“唰”的一聲,西瓜被切成了兩半併發出哎呦,哎呦的聲音,圓形再也驕傲不起來了。

【設計意圖】這種導入方式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圖形寶寶的自述能夠引起學生興趣,並隨着切水果遊戲中圓形的西瓜被切開,很自然的引出半圓形。

揭示半圓形的定義:圓形的一半是半圓形。

課件出示半圓形流着眼淚自我介紹:我是半圓形,我的用途……我……我……它找不到自己的用途

啓發學生髮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幫助半圓寶寶把生活中半圓形的東西找出來,讓它快樂起來變成有趣的'半圓形。

板書:有趣的半圓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在黑板上隨機畫出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半圓形的哭泣喚起學生的互相幫助的情感,啓發學生思考生活中半圓形的東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現新課標提出:美術不是獨立存在的,與人文修養也有密切聯繫。

小結:原來半圓形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缺少發現。

小朋友們這麼熱情,老師也要幫助一下半圓寶寶,課件出示圖片。

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金魚、鸚鵡、瓢蟲、風車等。

肯定學生的記憶力,再考察一下學生的觀察能力,你們看風車和瓢蟲分別用了幾個半圓形來表現的?

瓢蟲用了一個,風車用了四個。

得出結論:有些東西是由半圓形變化出來的,有些東西是由半圓形組成的。

2、發展階段:也是教師示範的環節

我們大家幫半圓寶寶找到了這麼多的用途,它變成了彩虹開心的笑了。

可是,這麼多的用途半圓寶寶能不能記住?爲了防止半圓寶寶忘記自己的用途老師想了個好辦法。

教師示範:(邊語言敘述邊繪畫拼貼)清晨太陽公公出來了,暖暖的照在草地上,草地上開着鮮豔的小花,藍藍的天空飄着幾朵白雲,小烏龜伸了個懶腰開始做早操,小蝴蝶跳着優美的的舞姿,和白雲握了個手,向太陽公公問了聲早。(剪貼)這時小牛,小豬,小狐狸,小瓢蟲也都紛紛來到了草地上鍛鍊身體。

示範結束提問:老師用的什麼方法?引出繪畫和拼貼的方法。

(三)學生分組創作:(20分鐘)

通過徵求學生的意見,全班分爲3個繪畫組和3個拼貼組,每組共同完成一張作品。在製作前對學生進行使用剪刀的安全教育,行爲習慣的養成,保持環境衛生。播放音樂,教師巡迴指導,對每組有針對性的啓發和指導及時展示好的作品和創意,相互借鑑。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7分鐘)

1、教師把作品貼在展示區,同時學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2、每組組長先介紹本組的作品。在拼貼組和繪畫組各評選出一個優勝組,把教師的示範作品作爲獎品,獎給他們。最後評價你喜歡的作品。

3、播放半圓寶寶錄音:謝謝小朋友們熱情的幫助,幫我找到了半圓變化出來的東西和半圓組成的東西,掌聲送給你們,謝謝。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半圓寶寶的錄音很親切和學生之間沒有距離,同時也是借半圓寶寶做了一個小結,讓學生體會到了互相幫助後的喜悅之情。

(五)課後拓展:(1分鐘)

出示半圓形的立體玩具,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六)總結:(1分鐘)

我們用靈巧的雙手幫助了半圓寶寶,和他成爲了好朋友。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不僅能創作出漂亮的美術作品,還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最後讓小朋友們伸出靈巧熱情的小手和老師揮手再見。結束教學。

七、說效果:

本節課通過:半圓寶寶遇到困難——解決困難——記錄用途,來設計各個環節,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裏和年齡特點。

學生說出半圓形的事物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來,充分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教師示範簡單直接的讓學生知道可以採用繪畫和拼貼的形式,展開豐富的想象後,用半圓形變化出有趣的形象,突出了教學重點,大部分學生的作品通過聯想做到了半圓的組合,突破教學難點。作品評價和評比時學生的興奮度很,高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審美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學習有效的評價學生,用恰如其分的語言來鼓勵學生、讚美學生,體現評價的多維性和多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