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四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四篇

說課稿 篇1

按教材教學安排,本課是三年級電腦打字的第四課,學生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鍵盤的中排鍵、上排鍵、下排鍵的基本錄入方法。結合學校高年級學生學習文字錄入時按教材進度教學,課上的快但不紮實,因而在學習本課之前,又給三年級學生增加了3節英文錄入練習課,學生已基本掌握正確的指法。英文兒歌這一課學習,有三個方面新知識點,分別1、應用爲大小寫鎖定鍵,2、應用上檔鍵,3、應用光標控制鍵,有**已學知識的鞏固。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三維目標,把這一課的教學分爲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使用學生日常經常演唱的flash歌曲引入新課,一方面可以放鬆學生心情,第二方面引入本課學習內容。

第二環節:找一找,試一試

這一設計的想法是:通過尋找歌詞中的錯誤,嘗試修改錯誤,先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和尋求解決的途徑。學生在嘗試中會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嘗試中培訓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只知道跟着老師走。

第三環節:比一比,誰是打字高手

這一環節是學生理解大小寫鎖定鍵、上檔鍵等知識後的一個鞏固練習。一方面可以檢驗上一環節學習的效果,同時又可以鞏固打字學習的文字錄入等知識。通過比賽的形式開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不會感到打字學習有枯燥的感覺。

第四環節:練一練,鞏固學習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在歌詞的中間位置插入新的內容的要求,引入光標的定位方法,一種是使用鼠標控制,另一種是使用光標控制鍵。

第五環節:我能解決問題

總結本課的學習知識點。

在本課的準備中本着學生體驗、練習、掌握的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下午好!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爲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手指點畫課。這個選擇首先來源於近十年的從教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美術教育對於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下面,我就從活動內容和活動主體(即幼兒)這兩方面,具體分析一下這節課的設計意圖。

一、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爲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說幼兒再來談談活動內容與活動主體(即幼兒)之間的適應性關係。《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還記得這個學期,我剛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給他們上美術課時,競然有大部分的孩子舉着水彩筆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會無從下筆呢。我想,主要應該取決於成人對待幼兒美術活動的態度。首先是教師,直接參與活動的組織實施和評價,可能是孩子們眼中的權威。那麼,教師能否深刻理解和貫徹《綱要》精神,對孩子的發展就至關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根據這些精神,我在平時的美育活動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簡單而有易於幼兒表現的教材,就像今天設計的這節手指點畫課,沒有特別難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並且在輕鬆自由的創作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

二、教學目標定位: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着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重點和難點: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裏就不再重複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教法和學法: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活動準備: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83的內容,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本單元教學異分母加、減法以及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以及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單元知識既是分數加、減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乘、除法以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因此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的關鍵是把要相異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過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後按照整數的加減運算法則進行計算。在對分數的教學過程中,單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個整體我們都可以把它看作單位“1”,然後利用分數的知識來解答。在分數的計算過程中,整數的運算法則同樣適用,例如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這些規律的使用能使分數加、減運算更加簡便,應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難點:

(1)、能運用運算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什麼時候一次通分好,什麼時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數混合運算的法則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設計理念

(1)注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主動讓學生參與。

(2)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並且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穫。

(3)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三、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係,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瞭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繫,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序

(一)、複習引入。

1、回顧上節課內容。

提問: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指出:計算異分母分數相加減時,要先(通分),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則進行計算,得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2、計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結果,並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2、談話引入。

師:大家已經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學習新的知識。

(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1、理解各分數的意義。

(1)出示例2:紅山小學校園裏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4(1),杜鵑花的面積佔3(1),其餘是草坪。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2)提問:誰能說說這裏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義?

追問:月季花的面積佔4(1),杜鵑花的面積佔3(1),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3)問題“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這裏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

(4)小組內說說剩下的草坪面積可以怎樣列式計算?

(5)指名彙報。

預設學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單位“1”,減去月季花的面積4(1),再減去杜鵑花的面積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積。

預設學生的答案二:先算兩種花一共佔花園面積的幾分之幾,再用單位“1”減去兩種花所佔的幾分之幾,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6)教師找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後補充板書: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請學生解釋兩種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探索分數混合運算順序。

(1)學生嘗試完成計算,交流計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問:比較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

(2)提問:在做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時與以前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嗎?

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加減混合運算是同級運算,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有括號時,先算括號裏的算式。

3、揭示課題並板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注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例2的加減混合運算中,被減數是1。這道例題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爲什麼把被減數寫成1,二是怎樣計算。教材在第36頁概括分數意義時說,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叫做單位“1”。這道例題把花園的面積看作單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後,把計算留給學生完成。這是由於他們已經能計算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應用已有的計算知識解決更復雜的計算問題,能積累計算經驗,發展計算能力。計算1-(1/4+1/3),由於先算1/4+1/3=7/12,因此把1寫成12/12。計算1-1/4-1/3,會出現兩種情況:如果從左往右依次計算,那麼把1寫成4/4,先減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別化成3/12和4/12,那麼1只要寫成12/12。這兩種算法都是可以的,應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展示學生作業,交流方法。

教師追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此基礎上計算“練一練”裏的5/9+2/3-2/5,學生可能出現分步計算或一次通分計算兩種方法。前一種方法適宜多數學生,因爲按運算順序可以分兩步計算,而且每一步計算都是兩個分數的加法和減法,與例1是銜接的,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後一種方法把三個分數同時通分,計算可以快一些。由於本冊教材只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兩個異分母分數的通分,學生中有能力採用後一種算法的應該鼓勵,沒有能力則不必勉強,更不必要補充教學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三個異分母分數的通分。]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集體讀題。

提問:“我國約有10(7)的人口在農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回答:把“全國人口總數”看做單位“1”)

求“城市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1 - 10(7))

重點指出:全國人口總數看作單位“1”,這是解題的一個重要條件,雖然題中沒有寫出這個條件,同學們必須把它找出來並參與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2)指名板演,交流計算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麼運算順序計算的?

指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與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計算結果要約成最簡分數。

[練習十五里異分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純計算題比較少,僅第1題裏有4道。教學中適當補充三個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練習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費學生過多的學習精力。如果學生計算髮生錯誤,要仔細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2、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1)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自己的思路。

(2)學生獨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時)

(3)交流彙報,集體評價。

3、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1)、(2)小題,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鼓勵學生根據題中的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計算的,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並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提問:“1”從哪裏來的?把什麼看作單位“1”?

(四)、課堂總結

1、師: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成果的簍子中又裝了什麼新“果子”?說說看?

2、誰願意再說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在計算中要注意什麼?

(五)、板書設計:(僅供參考)

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爲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學生分析

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五年級學生,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爲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課學生對數格子法、剪割拼補法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爲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 、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程對圖形與空間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的“過程性”目標,同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五、 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

教學方式: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爲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着觀察、操作、推理、比較、交流

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本課多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

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

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

評價方式1、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學習狀況、學習態度的評價。

3、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

六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平行四邊形課件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學具 學生每人一個任意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 剪刀

七、 教學流程

爲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導入

爲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課件出示小故事)設疑導入, 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徵設計了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中無法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不是在學習純碎的數學知識。而是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玩中初步理解了抽象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動手實踐,多維探究

我提出“怎樣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大小呢?”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小組討論。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各自想盡一切辦法,這樣不但達到大家參與,共同提高的學習效果,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彙報交流時,找準切入點,突破難點。利用從小組彙報中得來的信息,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行性。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數方格(學生有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能力)、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寶貴的,因爲,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引導學生分析、驗證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學生彙報出多種答案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辦法,並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 ,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認知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

首先(課件出示數方格圖)要求認真觀察,然後填寫表格,最後討論總結出:即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並得出兩個圖形面積相同的答案。這一組實踐操作,實際上是組織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寬與高相同的內在聯繫。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裏進行合作探究,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彙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自然形成,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爲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個圖形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個結論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繫,而這個聯繫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於是讓學生自主操作探索,探究新知

(1)實驗操作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並選取小組代表把拼剪的圖形張貼在黑板上。學生操作方法如有誤,可用課件演示正確方法,使學生學會平移圖形的方法。這一環節的安排,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更爲下一步探究面積公式積累了感性經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2)合作探究

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結果,討論:

a、是不是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

b、拼成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係?

c、拼成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係?

小組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課件展示板書)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現、比較、歸納,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具體到 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培養髮展了學生能力。

(四)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

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 基礎練習 出示填空判斷題,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提升練習 出示例1及實際應用題。熟練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 發散練習 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爲什麼?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等地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本課小結 (課件出示 )

九 板書設計 (課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