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範文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小時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難,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援救的動人情景。教育學生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聰明以及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二、說學情

本單元以“成長”爲主題,寫了不同人物在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事情。他們當時的年齡與學生比較接近,學生讀起來容易產生共鳴。四年級的學生比較活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難體會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來,但要學生從作者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啓示,這有些困難,需要教師教學時注意啓發引導。另外,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讀、找、劃、議、悟、說”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深刻理解全村人對我的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我”在危難之中的堅強、勇敢、聰明,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四)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四、說教法

根據本篇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特點,在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法:

(一)、以讀代講,悟真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盡情地去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品詞析句,重理解。

教學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中得到啓示。

(三)、圖文結合,助體會。

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感知畫面,體會當時惡劣的天氣以及滿山遍野都是燈籠火把的壯觀景象。

五、說學法

本課,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採用如下一些學習方法:

(一)、採用“讀、找、想、議、悟、說”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打算用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裏我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大約4分鐘)

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做?

(設計意圖: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插圖,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爲理解整篇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2、根據學生髮言,教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約7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主張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做到讀思結合,可以增強讀的效果。)

2、再讀一讀課文,把你認爲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圖文結合,讀中感悟:(大約20分鐘)

1、再次多媒體出示圖一,讓學生邊看圖,邊勾畫文中描寫天氣的詞語,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下大雨 抄近路

(設計意圖:進入情境是理解下文的必要前提。圖文結合,能夠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惡劣天氣,使學生能身臨其境。)

2、學生了解了當時的天氣以後,引導學生思考:“我”是怎麼墜入那口土井的?當時的情景怎樣?學生答問,教師相機指導:由於腳滑,“我”不慎墜入土井中,當時非常的害怕着急、無助。並板書:腳下滑 墜井中

3、接着,我追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學生默讀課文第3-5自然段。

在這裏,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

(1)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①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不再哭喊了?

②用自己的話誇誇文中的“我”。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環節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爲主,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再用課件出示表現“我”在危難之中勇敢堅強、沉着冷靜、遇事動腦筋想辦法的句子:“ 不能再這樣盲目地胡亂掙扎了,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我應該保存體力,堅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來援救。我知道親人一定會來救我。”“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的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堅持着,堅信着。”學生齊讀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堅持”的意思,然後請學生用“堅持”說話。

(3)再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並說說自己從中得到的啓示。教師相機板書:明白 保存體力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的朗讀、感悟,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我”在危難之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堅強、沉着冷靜、遇事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的意志品質,這是一般年齡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

4、提問過渡,引入下一部分的學習:是啊,這樣的情景既驚險又令人感動!文中的“我”在努力地堅持着,等待親人來救他,那結果怎樣呢?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第6-8自然段。

(1)教師課件出示圖二,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圖畫,並結合課文找出描寫鄉親們打着燈籠火把來找“我”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件的展示,爲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畫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滿山遍野都是燈籠火把的壯觀景象,加深感悟鄉親們對“我”的愛。)

(2)教師再用課件出示句子:“突然,從遠處村莊的方向傳來我急切渴望聽到的聲音,那是一聲又一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緊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線,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越來越近,越來越亮……頓時,我淚如泉涌。”

①指導學生朗讀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的意思,請學生用“渴望”和“滿山遍野”說話。

②讓學生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③再讓學生帶着感動的語氣讀句子,加深感受。

(3)用課件出示句子“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這淚是感動的淚,更是感激的淚。教師相機板書:得救 淚如泉涌 愛 (並將板書串成心形)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句子,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親情、友情是偉大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心,那世界將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四)總結全文,拓展練習:(大約9分鐘)

本環節,我主要分成兩步來進行教學:

1、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說讓學生懂得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要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熱心地幫助他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親人、朋友關心和幫助的事情。

(設計意圖:將課堂與課外聯繫起來,使學生能將課堂上的感悟用於實際生活中,珍惜親情,獻出愛心。)

最後,師生在歌曲《愛的奉獻》中結束本課。

七、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我緊緊地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把課堂內外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此外,本節課通過教學,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懂得了在危難面前自己應該怎麼做,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後的表現,最後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後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爲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採用“以讀促悟法”爲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爲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採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瞭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爲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課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分頁標題#e#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於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着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爲什麼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麼啓發?

(首先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於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後一段,認識設問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複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複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說板書

滿山的燈籠火把

墜入土井 哭喊 動腦筋 獲救

一線 一片 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