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集合7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集合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指導思想。

本課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爲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倡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有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並積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教材分析。

滾翻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之一,低年級的滾翻以最基礎的滾動、前滾翻動作爲主,活動形式接近生活,具有自我保護的使用價值。低年級的滾翻教材雖然只是一些簡單易學的動作,但是它是學習較複雜技巧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方法,強化運用動作進行自我保護是本課的主要目的。障礙跑是在快速跑中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過若干個障礙的運動項目。練習障礙跑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技能,增強個人的自尊和自信。

3、學情分析。

(1)上課的對象:初一女生(24)人。

(2)學生特點:

①由於學生年齡小,興趣遷移比較快,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學中安排了趣味性和靈活運用的運動形式調動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

②由於初一的學生以前都沒學過前滾翻,技能基礎比較差,各方面的素質也相對比較弱,因此我選擇了前滾翻這個教材。

4、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能使95%的學生說出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和知道動作的基本練習方法。

②技能目標:60%以上學生前滾翻時動作能做到比較正確的、協調的。

③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自信心,增強安全意識。

(2)教學的重、難點:

①前滾翻的重點:蹬腳用力、團身緊、速度快;難點:頭後部、頸、肩、背、臀、依次觸墊。

②障礙跑的重點: 鍛鍊學生的奔跑跨越和攀爬能力;難點:協調地越過每一個障礙物的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是體育教學中最常見的直觀教學法,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所要學習的動作的表象。

2、重複練習法:有利於學生在反覆練習中掌握和鞏固動作技術。

3、分層教學法: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4、輔助練習法:降低動作難度,使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5、遊戲競賽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流程:

(一)熱身。

1、教師的教師帶領學生成一路縱隊,利用場地器材進行蛇行跑、側並步跑、後踢腿跑的練習,教師用語言提示學生進行換動作。

2、熱身操:結合教材的內容與特點,着重活動學生的頭部、頸部安排了以下準備活動:頭部、頸部、肩步、上肢、俯背、踢腿、手腕腳踝運動。組織學生成四列橫隊,教師先示範再用口令帶領學生一起練習,在這部分配上音樂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3、《高人矮人》反口令練習,因爲技巧練習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二) 知識拓展一:前滾翻。

1、提問學生有沒有學過前滾翻,並請一位學生出來示範動作,教師糾正動作,並講解示範動作。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是,蹲撐、提臀,兩腳稍蹬地,同時屈臂、低頭、含胸,用頭的後部、頸、背、腰臀依次觸墊前滾,當滾過背時,兩手迅速抱腿跟上體,成蹲撐姿勢。

(1)重點:蹬腳用力、團身緊。

(2)難點:頭後部、頸、肩、背、臀、依次觸墊。

2、教師演示:圓形物體和方形物體,哪個物體滾的遠?設下疑問讓學生去思考。

3、“看誰滾的圓”,低頭、含胸、收腹、兩手抱小腿的滾動。每位學生練習5次,在做練習時把老師發的紙夾在下巴下,在練習中學生可能把身體打開,沒收緊,通過反覆練習解決重點中的團身緊,教師巡迴並及時指導。

4、“低頭看天空”主要是有些學生可能會沒有提臀,我就安排了這個內容,在做練習向學生重複動作重點與難點,特別強調向前滾的速度一定要快。在做練習是學生可能會滾不過去,或者是動作不圓滑,因此我設置了墊子的坡度,降低動作要求,使練習過程中得到一個順勢的力,每位學生練習5——7次,解決教材的重、難點,也使學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並且組織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讓學生練習時充當好另一角色——“小老師”,也降低了傷害事故的發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發現不足之處及時進行糾正。保護與幫助:保護時,單膝跪於練習者側前方,一手扶其臀部,幫助前滾翻。每小組分發了學習圖片,使學生更加明確動作要領,幫助更好的掌握動作。

5、講評動作後再示範一次,主要是強化學生建立正確動作,及時的糾正錯誤,讓學生再進行練習,每位學生練習5——7次,使動作更加的完美。

6、找2名學生,動作好的與還需要提高的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知道動作要領,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和還需要改正的地方。

7、學生進行分層式練習,有坡度與沒坡度的墊子,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自主選擇,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8、表演或是自主創新,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展示。

(三)知識拓展二:障礙跑。

1、素質練習。

(1)擺臂練習(聽教師的掌聲節奏)。

(2)高擡腿各20次一組,主要是爲了充分的活動各關節,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2、講解過障礙物的技巧,如:爬、鑽等。方法:爬墊子——跑過體操凳——鑽過跨欄架——沙包投準——摘下紅旗(最後一次)——繞過標誌杆快速跑回到原點。

3、組織練習:自行設計過障礙順序,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站起點線後,各組根據自己組排的器材順序進行,在終點繞過標誌杆後跑回與第二人右手擊掌後站隊尾,依次類推,看哪組時間最短。在第一次試練之後進行調整,第二次試練之後進行三次計時跑,看哪組時間最短,當在第三次計時跑到終點的時候每人拿一枚紅旗回來。

(四)評價、總結。

1、放鬆:跟隨音樂《幸福拍手歌》來進行放鬆。

2、對本次課做個小結,對學生的表現做簡潔的評價,收放器材,宣佈下課,師生再見。

四、預計練習密度:

40%左右,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1、教學器材:大墊子5塊,小墊子4塊,體操凳4張,標誌杆4根,跨欄架4副,筐4只,小紅旗24枚,沙包24個,錄音機1臺。

2、組織圖形:(墊子)、(體操凳)、(跨欄架)、(筐)、(終點)。(學生學習圖片)

3、前滾翻的動作要領:蹲撐、提臀,兩腳稍蹬地,同時屈臂、低頭、含胸,用頭的後部、頸、背、腰臀依次觸墊前滾,當滾過背時,兩手迅速抱腿跟上體,成蹲撐姿勢。

重點:蹬腳用力、團身緊、速度快。

難點:頭後部、頸、肩、背、臀、依次觸墊。

障礙跑組織圖形:(墊子)、(體操凳)、(跨欄架)、(筐)、(終點)。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課選自語文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作者通過童話,巧妙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委婉地告訴女兒: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與力量,真正的愛情,包含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勞動,延續後代,忠貞不渝。應該說,這篇文章對我們今天的中學生來說是一篇極好的愛情觀教材。(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用優美的童話來闡釋道理的方法,學會分析童話中的思想內涵。

2.瞭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意培養學生愛情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的豐富情感,感受作者作爲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學會理智地生活,善於生活,熱愛生活,感受生活和愛情的真諦。

2.理解愛情是賦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類世代相傳的紐帶;愛情是人類所特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瞭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質和內涵,學會懂得愛,珍惜生活,成爲真正的人。

【教學難點】

1.準確把握童話中的深刻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2.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早戀的方式,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二、說學生本節課授課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青春期,處在成長髮育期,對愛情這樣的話題比較敏感,卻也比較感興趣。在他們的腦中已經有了朦朧的想法。作爲老師,我們首先應該深深尊重這種感情,同時還應當不失時機地教育他們該如何面對愛,如何正確對待愛。真正理解什麼是愛情。

三、說教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本課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創設一個有歌有詩有畫,輕鬆活潑的學習課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2、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啓思、點撥式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啓思、點撥。速讀課文,複述故事,瞭解文章內容。結合本文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什麼纔是真正的愛情。

四、說教學過程及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2、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先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從而引出本文所探討的問題:什麼是愛情?接着我設計了:與文本對話,課文中描述的是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假如你是作者的女兒,你看完故事後,是否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愛情?與家長對話,什麼是愛情?與古今中外的文學家、藝術家對話,文學藝術作品中的“愛情”這樣幾個環節層層深入主題,思考品位愛情的含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小結“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纔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纔會使人感受到幸福。

4、作業

(1)請寫出幾組我國古代象徵愛情的物品。

(2)請蒐集你認爲最爲感人的愛情故事。

(3)請你推薦最動人的愛情電影。

說課稿 篇3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薰陶學生的情操,達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義新目標。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以親情爲主題,所以,學習本單元要將情感教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啓發學生在社會中體味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奇特優美的想象和生動淺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母子情深圖,易於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味作品情感。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傾訴內心摯愛。

三、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學習文中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利用想象表達感情。

根據以上重點難點,應把精力放在朗讀和拓展練習上。(詳細方法將在教學步驟中體現,這裏不再贅述)

四、教學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感官理解課文,並採用談話法、討論法、練筆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將按一課時、七環節進行教授。

(一)導入

朗讀詩歌《真愛》,創設情境,話題導入:

1、你生活中最愛的人是誰?

2、你通過什麼方式表達你的愛?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用心朗讀課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學習合理想象,表達內心真愛。

(三)掃清文字障礙

出示生字,齊讀正音

(四)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思考問題

2、出示問題組:我以什麼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我具體爲媽媽做了那些事?

3、板書總結:金色花(花瓣兒、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齊讀課文,體味真情。(配樂)

(五)品讀賞析

1、找出最能表達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寫得好。

2、品讀3-5自然段,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運用

1、展開合理想象,抒發內心真情。

2、小組討論,互訴真情。

3、紙鶴傳真情(在摺紙鶴的紙上寫一段話或幾句詩,再折成紙鶴送給最愛的人。)

(七)佈置作業

用實際行動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說課稿 篇4

一、 單元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

二、單元教材分析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思維的發展,特別的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在實際生活中,分類思維有着廣泛的應用。本單元主要是爲了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先讓學生學會按一定標準分類,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不同標準分類,並對分類結果作出簡單的整理與分析。

三、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教材將本部分教學內容由原來的一年級上冊調整到下冊學習,並且在原來只單純教學分類進行簡單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數據的整理和用簡單統計表表示結果的內容。這時候的學生經過了一學期的學習生活之後,對周圍的一些實際現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觀察和思考的意識,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樂於觀察、思維活躍的特性有利於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學內容。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進行分類,最後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的能力,並能用簡單統計表表示分類結果。從而初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四、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的多樣性。

2、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的結果。

3、使學生能夠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能根據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 四、內容安排及其特點

1、 教學內容和作用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實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成果認爲,兒童數概念的'形成起始於對物體集合的感知,他們對物體數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對物體的匪類、排序和比較多少的基礎上的。因此,歷來的教科書都講分類、排序和比多少作爲學生徐誒數和計算的知識準備,安排在準備課中。

由於《標準(20xx)》講“分類”放在了“統計與概率”領域,突出了分類與統計的密切聯繫,解開了在上一輪教材實驗中教師對於教學“分類”這一單元內容的“目的”的困惑。

2、教材編排特點

1、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設計了學生熟悉而又現實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由於統計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注重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體會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如,例1通過解決簡單而又熟悉的實際問題“有這麼多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引入,並給出了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之後再分析計數的結果,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例2的安排也是類似的。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分類的含義、方法及目的,突出了分類的實際意義,又完整的體驗了統計的全過程。

2、爲學生的探索留出了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例1中,對氣球分類計數結果的呈現是學生通過自由探索得出的。例2中,學生自行選擇標準進行分類計數也給學生留出了探索的空間,並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於分類的深層次的思考。這些都充分體現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

3、從易到難,坡度合適。本單元在難易程度的把握上非常注意由易到難。例題設計由給定標準到自己選擇標準、由單一標準到不同標準、由形象的表達分類結果到利用統計來表達。練習中由簡單的基本訓練到複雜的綜合訓練、由只記錄結果到在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和提出問題等,難度逐漸加大。

五、本單元課時安排

本單元用3課時進行

六、單元教學建議與注意事項

1、爲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從中體會分類的意義。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 ,如分學具、整理書包等。使學生充分體驗分類,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徐誒素材。

首先,在引入時,應注意由熟悉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類的實際需要。其次,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組織分類活動。如整理書包、整理自己的房間,讓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後,教學中要結合具體情境強調分類結果正確的重要性,同時要將分類結果的呈現方式由實物圖逐步過度到圖和表。

3、對學生不同的方法可以可定但要有引導,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

首先因爲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會千差萬別。體現在對物品的分類上,選擇的標準往往不同。對於學生對所選標準所作的解釋,合理的應當肯定。但不要過多引導學生找不同標準,否則會使分類失去意義,也將難以駕馭課堂。

七、分課時分析教學重難點

例1的教學重點是掌握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在具體分類過程中做到不重複不遺漏。難點是會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例2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會按不同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並用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的結果。難點是體驗不同分類標準下的結果的多樣性。這裏關鍵還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雖然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物品的總數是不變的。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篇小說,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說明,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單元及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我的叔叔于勒》是蘇教版第五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小說,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啓發,耐人尋味。

二、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

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本單元上承第一冊的小說單元,下啓第六冊的小說單元,對於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啓發,耐人尋味。

三、對教學理念的思考及教學方式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於小說,應該能運用簡潔的語言理清其脈絡,品析人物的言行,窺探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而提煉小說的主題,表明自己的看法。還應該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的啓迪。

本節課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融入學習當中,努力創設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獨特感受,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作爲教學組織方式。

教學說明:《我的叔叔于勒》有太多的教學價值,我是如何選取其核心教學價值的呢?我遵循兩個宗旨:一是爲學生而教——教到學生的需求上,教到學生的心坎上因爲這篇的故事情節很直白,不是學生最想要的,我簡單處理二是因教材而教——準確而有創意地挖掘文本價值,使學生知識上有積累,能力上有提高,思維上有發展“精巧的構思”是這篇小說最突出的亮點,“細緻的描寫將扭曲的人性刻畫得入木三分”,“扭曲的人性將法國社會揭露得淋漓盡致”是其最顯著的特點。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一堂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情感目標: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知識目標: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 格。學會欣賞短篇小說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把握的主題,啓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能力目標: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學情及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是九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已經有了學習語文的獨特體驗,也具備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有很強的表達慾望。

我所授課的班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課堂上通過話題討論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五、說教法:

1、對話教學: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爲,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和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這篇小說行文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它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處於商品經濟社會的今天的學生所熟悉的,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討論的話題。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文本經不同人的解讀之後,成爲了“第二文本”,“第三文本”。同樣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可越俎代皰,讓學生成爲被動的接受者。課堂中如果讓學生獨自地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罔然而無所得,因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萍果,我有一個萍果,我們交換之後,各自還是隻有一個萍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的理論基礎。

我的教學,就是從這些疑點開始的我希望超越傳統的文本解讀,帶領學生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於勒和菲利普夫婦,讓學生通過這篇精彩的小說獲得對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體驗,而不是簡單地去評判任何一個人或者簡單地去批判任何一種人生。

2、討論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追求立足文本,通過鼓勵學生深情並茂地朗讀和紮紮實實地咬文嚼字走進文本深處我不斷地把學生推到文字的“懸崖”面前,讓他們不斷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我嘗試着不斷設置兩難處境,讓閱讀介入學生的生活我相信科爾伯格的話:讓他們產生兩難處境,讓他們的靈魂顫抖每一個選擇都是掙扎,都是冒險,都是精神生命的參與唯有這樣,師生生命才能產生共振,才能獲得高峯體驗那是教育的極致,也是生命的大美。

六、教學設想:

1、本課爲一節文學欣賞課。

2、本課的教學,追求教學思路最簡化。

3、課前準備工作:

學生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

(2)看課後練習題,概括課文的情節。

(3)瀏覽課文,感受課文中的人物與細節。

對教師的要求:

(1) 精細的閱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內容提煉。

(2) 個性化的閱讀課文,對課文的細節內容有自己的體會與看法。

七、教學過程;

1、導入並介紹作者的背景知識。

2、教學內容之一:讓我們討論一個大話題:屏幕顯示:

讓我們來討論一個大話題:如果這篇小說可以分爲兩個部分的話,最好如何分?每一部分在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學生看課文沉思、默想四分鐘)

說明:①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要問題,落實整體把握課文的閱讀要求。因爲要知道這篇課文可以分爲哪兩個部分,學生便要閱讀課文,便要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與概括,這樣就將學生引入了課文。因爲要知道每一部分在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學生便要從小說的情節、人物與主題方面對課文不同部分的表達作用進行揣摩,這樣就將學生更深入的帶到課文之中。

②課堂教學以靜讀爲主,學生佔有大量的閱讀思考的時間,然後就是師生關於這個話題的對話和交流。

3、教學內容之二:讓我們討論六個小話題:1.于勒的“稱呼”欣賞2. 巧合讓故事如此美麗3.說說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寫欣賞5.神態、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6.船長的作用欣賞。

活動方式:每位同學自選一個話題,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請拿起手中的筆,邊看、邊畫、邊想

(學生看書、思考,大約5分鐘)

說明:①這是六個微型話題,用以落實對課文內容的深入品讀,每個話題也有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②選擇話題時注意兩個方面。第一要得體,要認真的突現小說教學的主要內容。第二要多角度、多側面,儘可能以點帶面,加強對課文學習內容的覆蓋。③這樣的話題能夠更深層次的將學生引入課文,讓學生細讀文本,從而突現課文的欣賞與訓練的價值。④課堂活動以學生獨立閱讀爲主,在對話中教師的重要性逐漸顯現,教學的深度逐漸顯現。⑤教學活動採用學生自由選擇話題與教師展開對話的形式。

這樣的設計,要求教師對每一個話題都要做準備足夠的對話內容。

八、教學內容之三:小結---說說短篇小說的欣賞

1.欣賞短篇小說展開故事的視角2. 欣賞短篇小說設置活動的場景3.欣賞短篇小說波瀾起伏的情節4.欣賞短篇小說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賞短篇小說豐富表現的手法。

設計這個教學內容,主要是教會學生欣賞短篇小說的方法,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我的教學主張是:教學內容明明白白;教學過程清清楚楚:教學方法簡簡單單;教學活動實實在在。

九、教學評價及反饋

1)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一方面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能與同伴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是否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歸納、概括等。

(2)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對於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語言、表情、答題情況等注意信息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對於學生的表現情況教師要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這篇說課稿根據新課標以及教參,結合本人平時的理論積累撰寫的,必然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意圖:

《指南》語言領域明確指出: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

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

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動物對話特別適合小班的嬰幼兒學習,尤其

故事中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誰咬了我的

大餅》。

二、說活動目標:

《指南》中要求能聽懂日常會話,並能完整表述,結合小班幼兒

的認知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目標: 1.試從牙齒的形狀來猜測是誰咬了大餅。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句表述:“xx,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三、說活動準備:

我抓注小班幼兒對直觀圖片感興趣的特點做了如下準備:

據故事內容來設計製作PPT課件;製作小動物圖片;一張大餅圖片。

四、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ppt ,我運用了直觀法;引導幼兒說出是誰咬了大餅

時,我運用了討論法。

說學法:幼兒在觀看課件及在分析是誰咬了大餅時主要用了觀察

法。

五、說活動流程:

基於以上活動目標,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買了一樣東西,寶寶們看!

師:圓圓的,黃黃的,上面還灑着香香的芝麻呢,這是什麼呀?

幼:大餅。

師:誰吃過大餅的?大餅的味道是什麼樣的呢?

幼:甜甜的、鹹鹹的..

(二).結合圖片,以“牙印”爲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師:恩,看來你們都吃過大餅。今天這個大餅是它做的,(出示PPT)

誰做的啊?

幼:小豬。

師:恩,小豬做了一個圓圓的大餅。噓..它累了,躺在大餅上睡着了。

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了?(出示PPT)

幼:被人咬了一口/被人吃掉了

師:小豬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它去問周圍的朋友,幼兒認一認小動物。 它周圍就住着這些小動物哦,你認爲是誰咬了它的大餅呢?

師:小豬和你們的想法一樣,它也不確定,它要去問個明白。

(三).觀看PPT,通過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在比較同時,引導 兒說出句型:“xx,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四)、通過板書,再次說出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從而確認“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中班語言《秋天的顏色》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指南》明確提出: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如: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兒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裏,幼兒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秋天是多彩多姿的,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散文詩《秋天的顏色》。

(二)說活動目標

《指南》中說: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利用現實生活中真實事物的顏色,讓幼兒親身體驗、感受到秋天的多樣性,設計瞭如下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2、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收集製作小草、楓葉、菊花、松樹、大地的小圖片和紅、黃、白、綠、彩色的小圖片。2、提供散文詩磁帶。3、準備幼兒用書。

(四)說活動教法

幼兒獲得知識總是從已有經驗進行轉移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這篇散文詩時,主要採用了討論法,聯繫法、遊戲法。

1、討論法:爲了調動幼兒的參與性,積極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討論法是必不可少的。

2、聯繫法:圖片聯繫實際,讓幼兒把已有經驗與事物圖片進行聯繫,這是對幼兒已有經驗更好的體現。

3、遊戲法:遊戲法是萬法之首,遊戲更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讓實物圖片與顏色圖片想匹配,才能達到幼兒理解、鞏固的目的。

(五)說學法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感官參與活動。通過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積極主動學習的。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爲指導,由淺入深,從具體到形象的,我將活動設計 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兒通過直觀的看和聽,教師啓發式的運用圖片,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第二部分:給孩子一定的圖片參考,讓孩子學習仿編句子。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提問導入: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讓幼兒進討論。目的是讓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顏色和事物,並進行必要的聯繫。

第二環節:欣賞散文詩,目的是讓幼兒對文章有了解。

第三環節:根據散文內容進行提問,目的是讓幼兒初步理解散文內容。第四環節:教師一邊朗讀散文,一邊演示教具,讓幼兒從視覺上直觀地接觸到散文內容。

第五環節:欣賞錄音,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設計提問:小草、楓葉、菊花、松樹、大地是怎樣說的?

討論:爲什麼小草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說秋天是紅的?松樹說秋天是綠的?大地說秋天是絢麗多彩的?

第六環節:幼兒跟錄音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目的,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大班繪本《老鼠娶新娘》說課稿

一、設計思路:

《指南》語言領域明確提出:爲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如: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老鼠娶新娘》這個故事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畫面具有濃郁的“中國風”,且其中的童謠朗朗上口,因此,

說課稿 篇7

《雲房子》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沒有什麼太難的地方,重點在於讓學生感受雲的不同形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它用清新、活潑、生動的文字描寫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姿百態,惹人喜愛;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得潔淨、豔麗。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啓發學生想象,提高說話能力,豐富學生語言積累。2、瞭解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觀察、愛思考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首先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直接引出了重點段第二段,這一段作爲重點指導朗讀的一段,通過讓學生體會小鳥的心情來讀好第一句、第二句。抓住重點句“哇,這麼多白雲!我們來造雲房子!”讓學生以讀悟出小鳥們造雲房子的快樂,體會小鳥的驚奇、開心。後兩個重點句,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小鳥造了哪幾種雲房子?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想看的那一種,再讓學生看多媒體畫面,理解“很高的大樓房”“很寬的大禮堂”“傻傻地橫着”“美美地開着”“一點點小的”,在看畫面的過程中加深對雲房子樣子的體會,並且通過邊朗讀邊做動作,在讀中加深對雲房子的感悟。

在學生感受到雲房子的千姿百態後,爲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邊讀邊畫,畫出自己想象中的雲房子,也成爲了勤勞的小鳥,此時,這些“小鳥”們快樂無比,造出了“蘋果、汽車、雨傘、小兔、松樹”等雲房子,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思維跳躍起來,想象是那麼豐富,創造是那麼獨特。造完雲房子之後,又請學生來介紹自己造的雲房子,最後用規定的句式來練習說話,並寫一寫,使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情境中鍛鍊了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充分運用電子教材的優勢也是我備課中的一大重點,如對“天空像洗過一樣乾淨,只剩下一個笑眯眯的太陽和一片水汪汪的藍天”一句中“水汪汪”一詞的理解,並不需要學生用語言來描述它的含義,通過情境的創設,通過直觀形象地感受讓學生自然理解

“水汪汪”就是指雨過天晴之後,藍天的明鏡清純、碧空萬里。又如在教學第四段時引導學生想像說話時,讓學生目睹小鳥在雲房子裏歡樂地飛來飛去,耳中聽到小鳥那清脆的叫聲,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作用下,充分發揮想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縱觀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注重指導學生朗讀,啓發學生想象,進行語言積累。做到以讀爲本、讀中感悟、以畫深悟、以說練寫,讀寫結合,語文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