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1

大家好,我是11231號江沿小學王穎,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一課進行反思性說課: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充實的課堂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是藉助塗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衆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的特點;例二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徵有所瞭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材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瞭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編排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所以,爲了進一步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我作了課前調查,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於四邊形並不是一無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學生的認識存在差異,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學生只是直觀上理解,還不能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基於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課件出示不讀》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和認識四邊形的特徵,能夠正確區分和辨認四邊形並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探索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四、設計理念及實施方法

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創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和探索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本節課的教學我儘量運用直觀的教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始終貫徹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1、動手操作的方法。通過分一分,圍一圍等活動,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徵。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類出不同的四邊形。

3、觀察比較法。通過觀察主題圖和圖形,找出四邊形,再通過分類等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知識,體驗了學習樂趣

五、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是否部署得科學合理,關係教學的成敗,因此爲了圓滿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下面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課件》

上課前,與學生交流你們喜歡那些體育運動?讓我們到運動場上去《課件主題圖》讓學生從熟悉的校園情境中發現的圖形,能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課程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與數學的外延重合,學生興趣盎然,不僅從整體上感知了生活的幾何圖形,而且產生了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同時,四邊形作爲幾何圖形之一,又滲透了集合的數學思想。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課課件

在這一環節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做一個四邊形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徵,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在題卡上找出四邊形,塗上喜歡的顏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師在課件上展示》,讓學生通過比較,明確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再引導學生逐步明確四邊形的特徵,《師課件在課件上展示四邊形的特徵。

在學生找出的四邊形的基礎上,給這些不同的四邊形分類。四邊形的分類教材上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分法,在教學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分類,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瞭解學生的思考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次,進一步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學生給圖形的分類中,大部分是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爲一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邊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對摺的方法主動去探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接着用課件展示出它們的特點,《課件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個過程學生選擇的方法是多樣的,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演繹,盡情發揮,盡情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老師的賞識中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使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練習

經過上述的教學,我抓緊機會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在課件上出示練習題。課件題讓學生找出四邊形,說出生活中的四邊形,畫出自己的四邊形。用這些方法來加深對四邊形特徵的認識。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趣味性的練《課件》這樣一來,學生不但發現生活中四邊形是無處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也讓學生明確生活處處皆數學,數學處處皆學問。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爲了更好地運用這一手段,我用課件展示四邊形的特徵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整個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瞭,更有利於輔助學生準確理解教學內容。

四邊形的認識《課件出示不讀》

四邊形:四條邊,四個角

長方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爲主,教師引導爲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幾次的試教和網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再加上團體的研討,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不斷的修改完善,基本達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強部分潛能生的動手能力,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必須關注的`問題。

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觀察發現法爲主,多媒體演示法爲輔。教學中,設計啓發性思考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教學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爲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1、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觀察→猜想→概括→驗證→交流→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2、學生一題多解,並及時引導學生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例題講解採取分解圖形的方法,使學生體驗並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

3、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成爲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七、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巧用實例,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一組生活中有平行四邊形的圖,請學生找有哪些平面圖形,當說到平行四邊形的地方用紅課件閃爍一遍,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師生小結後問:“想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更多知識嗎?”教師板書出課題。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探新慾望,明白探究內容。)

活動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要求學生用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用眼先看一看邊、角有什麼特點,再用尺子、量角器實際量一量,並把發現的結論填入“我的發現”報告單中。然後請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對發現多的及時進行表揚,師生共同整理板書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師接着問:“剛纔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那麼怎樣定義平行四邊形呢?”

活動三: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用長方形的活動木框,用手捏住兩個對角,向內外拉。請學生觀察有什麼變化,說明了平行四邊形具有什麼性質。師生小結板書出性質。

活動四: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着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動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2、你能從下圖中找出你學過的圖形嗎?

3、標出下圖中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西師版四年級下冊第97—98頁中的平行四邊形的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行四邊形的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圖形與空間”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指導思想,教法中採用觀察、操作爲主,多媒體演示爲輔。教學中,引導學生操作和思考,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爲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習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總結→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釘子板。

學具:以小組爲單位準備長方形活動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筆、方格紙、白紙、量角器、平行四邊形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數學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以前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平行四邊形,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發現平行四邊形。

(課件)問掛圖中哪裏有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

老師提問: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徵呢?

二)、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1)變魔術,拉一拉:

向學生出示一個長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對的兩個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邊拉動邊觀察木框的變化。老師向學生演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再到長方形的過程。

讓學生自己總結明白:長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不穩定,易變形。平行四邊形的這個特性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鐵拉門,伸縮衣架等。

(2)、畫一畫,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變,老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黑板上,學生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紙上。

老師問:畫的平行四邊形和學生們畫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一樣的?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

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檢驗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學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這種四邊形的對邊的特徵。

告訴學生,兩組對邊互相平行是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徵。然後,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怎麼樣來畫平行四邊形

在方格紙上畫,在白紙上畫。

這個環節的設計,本着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敢於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

2、藉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設問: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對邊的長短又怎樣呢?它的四個內角又有什麼特徵呢?

以小組爲單位,學生對畫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長短、內角進行測量。研究其位置關係和長度關係,大小關係。進行交流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性。

(1)不穩定性,易變形

(2)對邊互相平行的

(3)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4)兩組對角也分別相等

(5)四個內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發現老師一一板書

最後老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兩組對邊也分別平等。

(出示課件)

練習: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發現和交流,從本質方面去描述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結論。

3、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着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

小學數學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四邊形》的第一課時。首先,我對這一課時的教材和學生情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充實的課堂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是藉助塗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衆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的特點;例二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徵有所瞭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材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瞭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編排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

所以,爲了進一步瞭解學生的起點,我作了課前調查,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於四邊形並不是一無所知,但也並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學生的認識存在差異,學生只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學生還只能在直觀上理解,還不能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瞭解四邊形的特點,並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經過初步分析,我認爲本課時的重難點是:

三、重點和難點。

掌握四邊形的特徵,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創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和探索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此,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我是這樣設想的: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中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儘量運用直觀的教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所以教法的選擇以直觀演示法、實驗操作法、情景教學法爲主。

(二)說學法

托夫勒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達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論的知識。”這些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始終貫徹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動手操作的方法。如讓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四邊形,剪一剪四邊形。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類出不同的四邊形。

3、觀察比較法。如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他們的異同點。

五、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這節課我準備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學具盒一套。

一切好課行如流水。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重在激趣;主動探索,研究問題力求自主創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意在啓智培能。爲此,對本節課的主要教學過程,我做如下設計:

六、說教學程序: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麼運動?

2、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3、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圖形。

學生彙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爲是四邊形的就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學生剪完後彙報,並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四個角

(3)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學具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並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彙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