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平移與旋轉》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平移與旋轉》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平移與旋轉》說課稿範文

《平移與旋轉》說課稿1

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今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並不陌生,而作爲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並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使學生能在方格圖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點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格數。

說教學用具

課件、動畫視頻、圖片、操作卡片。

說教學策略

爲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環境教學,主要的教學策略有: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拓展應用;運用媒體,整合資源;自主小結,體驗成功。

說教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爲,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爲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說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感受遊樂園項目的平移和旋轉

新課標認爲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遊樂園項目運動方式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通過談話“遊樂園“,瞭解學生對遊樂園的熟悉程度,出示圖片認識各種遊樂項目,播放視頻引導學生進入遊樂園,讓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聲音、表情表現遊樂項目的運動方式,並引導學生嘗試把運動方式起名,瞭解平移和旋轉,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後,再次回到遊樂項目的卡片中,將學生帶入遊樂園的情境中,然後就問學生:遊樂園裏各種遊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我再創設體驗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卡片以及學生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探究發展平移的特徵,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爲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爲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又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同時將爲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學以致用,爲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設計了小練習(1)(2),內化新知。

三、解釋拓展,靈活運用平移與旋轉解決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而且,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階段,只有藉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後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後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新聞視頻黃河博物館平移搬家,讓學生感受平移的力量,自由表達其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出示操作學具,合作探究小貓怎樣才能吃到小魚和老鼠?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後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通過想一想,試一試,小組合作探究一個簡單圖形沿着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格數的不同方法。最後通過與學生一起利用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創編舞蹈,再次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受平移和旋轉。

四、課堂小結

與學生交流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感受?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爲自己的知識。

說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繫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變化。

平移現象:觀光梯、纜車、推拉窗戶……

旋轉:物體圍繞着某一點(一箇中心)移動。

旋轉現象:鐘面的指針、摩天輪、螺旋槳……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平移與旋轉》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平移和旋轉是課標教材新增內容,屬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圖形與變換。人教版小學教材把平移和旋轉按兩個層次進行編排,第一學段認識平移和旋轉,重在掌握平移;第二學段重在掌握旋轉。本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掌握簡單圖形的平移變換。本課內容是學生認知系統中此類知識的初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就要注意尋找學生生活實際中的例子作爲教學切入點,以使化陌生爲熟悉;雖說是此類知識的初始認知,但有一樣東西是從學生開始認知世界起就一直貫穿其中的,那就是空間觀念,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點初步的空間概念,對於變換的數學思想在一年級圖形的拼組中也有點滴的積累,本課內容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對今後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圓形的面積(割圓術)、圓柱的體積等知識都是一種數學思想上的滲透,這些因素都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隱含的思維主線。本課教材是這樣編排的,一是通過例1認識平移現象,二是在方格紙上平移,三是通過例2認識旋轉現象。考慮到平移和旋轉都是圖形變換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可以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它們,我就將教材進行了順序的調整,將認識平移和旋轉放在第一環節,第二環節進行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由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平移後的圖形。

3、在學習過程中,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建立空間概念,鍛鍊動手能力。

重點是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圖形。難點是判斷平移距離和根據平移特徵畫出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水平、垂直平移後的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達成課堂目標,突破難點,依據二年級學生認知心理,本課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引起生活聯想,結合實際直觀認識平移和旋轉,在感性認識兩者的變換特徵基礎上抽象出平移和旋轉的數學模型;通過運用課件演示,獲得平移動程的直觀體驗,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操作、討論、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想本課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課始:

(一)從生活出發,感受數學在身邊

初始知識無舊知可遷移,爲了去除新知的陌生感,我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作爲學習新知的起點,出示遊樂園場景引發學生聯想各類項目的運動方式,指出運動中有學問;出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指出生活中有學問。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探究兩種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動手演一演,體驗中建立數學模型

人們常說:聽過看過會忘,做過印象深刻。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平移和旋轉,切身體驗兩種變換特徵,從而初步建立起數學模型。

首先通過課件演示幾組生活中的平移現象讓學生直觀認識平移特徵,引導觀察平移過程中什麼不變,什麼變化了,以把學生從直觀認識逐步引導到抽象的數學概念的把握上;再請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現象符合這種特徵;然後讓學生模仿這種運動方式移一稱文具、身體等,爲避免思維定勢,啓發學生從不同方向去平移物體,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斜向的、前進、後退、上行、下行等。這樣,學生就從課件中觀察到、生活中聯想到、做中體驗到平移特徵:沿直線移動,物體或圖形的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化了,總結出變化兩因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這個過程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過程,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建立數學概念後又迴歸於生活,在生活認識和生活應用中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接着從主題圖中提出摩天輪場景,比較其與剛纔的運動方式有何異同,模仿這種運動方式演一演,在比較、觀察、實踐、討論、探究中體驗並概括旋轉特徵:圍繞中心(可以是一點,也可以是一根軸)轉動,物體或圖形的形狀、大小不變,方向、位置變了。

從數學概念上分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後,學生已初步建立起了這兩個數學模型。爲了深化認識,我安排了一組動畫,讓學生判斷運動方式,既可以鞏固新知,使模型更清晰明朗,又爲以後的學習奠定認知基礎。有了以上的認知基礎,轉入第三個環節:

(三)實施六大解放,探索中形成數學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爭取頭腦解放、雙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和時間解放這六大解放。通過上面兩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放眼觀察、放手操作、放開討論,這就如同比賽前的熱身,學生在參與學習和思維上已達到一種興奮狀態。這時課件演示房子的平移過程,讓學生觀察房子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在這裏,平移方向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對平移距離,學生可能會把兩個圖形間的距離當作平移距離,在課件中,我用一個紅點讓學生的注意力有所側重,因爲形狀不變,每個對應點的移動距離相等,因此找一個關鍵點很重要,這樣可以排除其他信息干擾,化整爲零,把圖形整體轉化爲一個部分點,點移動的距離就是圖形平移的距離。這樣,在觀察和討論中,認清了平移的距離。

接着讓學生在動手移一移中昇華認知,提高能力。這對學生是個難點,難在根據圖形各點間與關鍵點的位置關係畫出圖形整體。通過觀察課件動畫,讓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畫出平移後的全部圖形?在提供的作業紙上動手畫一畫,爲分散難點,作業紙上已畫出關鍵點平移後的位置,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關鍵點平移整個圖形。學生可以找出圖形中線段轉折處的每個頂點平移後的對應點,然後連點成線。在後面的反饋中對畫法進行優化,用圖形中各頂點與關鍵點的關係來畫平移後的圖形,化零爲整,顯得更有整體感。

最後,展示優秀作業,談談學習收穫,結束本課教學。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敏感地發現學生思維上的亮點,保護創新的思維熱情,及時予以行爲習慣和思維上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保持探究的熱情和可持續的發展。下面說說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中既點明瞭兩種變換的本質特徵,又表明了兩種變換的聯繫與區別,把說的數學凝固在了黑板上,不時提醒,不時溫習。

平移和旋轉

平移:沿直線移動 旋轉:圍繞中心轉動

不變 形狀、大小 形狀、大小

變 位置(方向和距離) 方向、位置

本課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演一演、畫一畫,落實了教學目標,建設有效課堂,營建靈動的有生命力的課堂。立足於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識結構,經歷過程,獲得方法,滲透數學思想,在體驗中感悟數學,形成能力,這一直是我追求的教學理想。

《平移與旋轉》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應該說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鑑於這部分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

2、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據以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難點是對沒有旋轉到一週的物體這類現象的判斷。

本課要準備的教學具:多媒體、格子圖等。

教學重點:

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標理念我在本課中採用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及觀察法與分析法,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與旋轉,進而又通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節展開教學流程。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爲什麼這麼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裏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並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1、總結

(再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2、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以後,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說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後,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再出示判斷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

本環節我又分爲3個小環節進行。

第1個環節,讓學生看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我爲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同一圖形不同顏色的平移圖,讓學生髮現雖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動的距離是一樣的。接着讓學生進行換位,通過換位,學生們自己能發現平移圖形的一些特徵。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始、1、2 3……)

第2個環節,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畫三角形的平移圖形,小組通過討論,很快就能畫出平移圖形。可以選了幾個畫得快的同學上來彙報,你是怎樣畫的?最後讓學生總結出畫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第3個小步驟是讓學生根據這種方法,每人畫一張小樹的平移圖。

(這樣讓學生由發現——總結——應用使學生逐層深入瞭解所學知識)

四)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1、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應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回答,請他們說一說。

2、爲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老師爲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

(1) 汽車方向盤 (2) 水龍頭 (3) 推拉窗戶覈對。讓學生判斷。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同學們想到什麼問題了嗎?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都本着體現生活實踐數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化,即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個體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性這樣兩次飛躍。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