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竊讀記》,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閱讀。《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品讀課文,我們會隨着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着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痠腰麻,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複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和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來表達終於發現這本書並沒有賣出去,又可以接着讀的驚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

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有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二.說教學目標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理解,根據我對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容,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認識掌握課後生字,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竊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方法,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在以上教學目標中, 我認爲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竊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四、說教法 學法

接下來,我來說說爲達到教學目標,我對教法的選擇和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1、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新課程標準提倡新型的學習方式,主張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所以,本篇課文我主要採取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主,教師適時點拔的教學原則。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注重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自由讀,輪讀,表演讀)和不同層次地讀(自學讀,嘗試讀,理解讀,感悟讀),所以在教學時,要儘可能地指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曲折的情節,可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要引導學生讀出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等,通過朗讀,感受到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思想美。

3、在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上,我在教學中安排採訪與情境對話,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表達,想象,感悟,把讀和演相結合,讀和說相結合,讀和想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感悟體驗能力。

4、在理解重點詞句時,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情感,幫助學生理解得更深刻。

總而言之,我的教法歸納如下:品析詞句法,引導法、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學法指導歸納爲自讀自悟法,生活經驗對比法,畫面想象法。

總之,設計這樣的教學法都是爲了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對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兩課時,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交流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

2、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運用平時的詞語積累,爲讀加一個詞語或短語。如如飢似渴地讀,一絲不苟地讀,心不在焉地讀等。

3、理解課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題目就能引領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質疑:竊是什麼意思?竊讀又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換詞法理解竊讀的意思:

(二)定向自學,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出示自學要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可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我在閱讀中感受着書籍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老闆發現而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沉迷與吸引,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三)精讀詞句,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竊讀的滋味,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傳神細膩。

1、學習1-4自然段,感悟讀書之熱切。

2、、學習5-8自然段,感受讀書之艱辛。

3、、學習9-10自然段,再探竊讀之動力。

(四)整體把握,情感昇華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啓發。吃飯長大,是指身體對物質的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的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熱愛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仿課文最後一句話,寫一句話作爲自己的讀書格言。

2、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蒐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做摘抄,寫閱讀記錄卡。

六、說板書

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能簡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內容,一目瞭然

竊讀記 快樂――――收穫智慧 長大 渴望 ――不被驅逐 不被訓斥

懼怕――――遭遇困難 自由充分的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首詩是當代的女詩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後期,噩夢將過,光明即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爲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託。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裏,吸收養分,積蓄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瞭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詩的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重點

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文大意,積累語言,積澱語感,喚起學生創造性地想象,走進種子幸福美妙的夢境。

四、說教學難點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有關作者及作品《種子的夢》的資料學生蒐集較困難,另外學生對詩歌創作背景,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理解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上把閱讀詩歌,瞭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列爲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並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說說自己的夢想,並用詩歌的形式寫出來。

五、說教學方法

高年級閱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鑑於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選擇“讀悟結合法”,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爲憑藉,讓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放飛思維與想象。另外從班級實際出發使用“點撥”、“對話”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的作用,構建民主、和諧的智力活動學習互動空間。

六、說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出示目標。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常生活中你做過什麼美夢?(板書:夢)假如讓你轉換角色,成爲一粒種子,那又會做什麼美夢呢?(板書:種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女詩人柯巖的作品《種子的夢》,此詩寫於三十多年前,真實反映了她當時的處境和真實的感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種子的夢是什麼?表達了詩人什麼心願。

3、學會本課生字。

二、預習檢測,學習字詞。

談話瞭解:課前預習了嗎?幾遍?做了什麼?預習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長期堅持,必有好處。(選四人願意得到別人幫助的學生每人讀兩小節。另選四人上臺擔當小評判員,隨即寫出讀錯的字詞,然後試着糾正。最後由學生自己學習鞏固。)同桌互讀互幫,每人讀四個小節。

三、合作學習,理解大意。

師:第二個目標是瞭解種子的夢是什麼,我建議大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

提示:

1、討論每小節的意思,能用四個字來概括。

2、每個組員先主說兩個小節的意思,最後由大家商定,組長主持並記錄。

3、哪個組最先形成答案,可直接寫在黑板上。其他組可以修正完善。展示交流,在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吸收長處,完善自己的觀點。

老師的看法:藏進土地、孕育美夢、積攢力氣、雨水滋潤、迎風長葉、鮮花盛開、傳播花粉、果實豐收。

小結:這是一顆有理想的種子,即使在冰冷冰冷的冬天,仍然做着美好的夢:(齊讀)“我會長出兩篇綠油油的葉子”、“我要開出鮮豔的花朵”、“我願意相信它的盟誓”、“並且相信:明天的春天會更美麗。”

四、合作探究,理解含義。

過渡句: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文如其人,言爲心聲,柯巖寫《種子的夢》又要表達怎樣的心聲呢?老師給大家提供資料,讀一讀,看能不能從中悟到什麼。

1、資料:柯巖其人。

河南鄭州人,原名馮愷。在1966年到1976年我國國內極爲動盪不安的“十年動亂”時期,和同爲詩人的丈夫賀敬之一起被關入“牛棚”,受盡了非人的和身心的折磨。但她信念不滅,奮鬥不止,終於迎來了夢想成真日子的到來。關於這個筆名,柯巖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爲柯;巖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岩石。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2、提示:聯繫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

(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

(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願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麼?(提供資料:“*”後,她的種子夢終於成真,先後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裏》,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3、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藉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

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後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着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六、學習檢測,自我達標。

填空:

1、讓水分□□着我的□□,讓夢兒□□在我的心底。

2、我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3、提示:聯繫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願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麼?(提供資料:“*”後,她的種子夢終於成真,先後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裏》,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4、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藉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8分鐘)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後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着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七、總結全文。

讓同學們說說一粒小小的種子,身處逆境,但懷揣着一片夢想的藍天,這是一粒怎樣的種子呢?引導學生深入內容體會種子不畏艱難,頑強追求美好生活,回報春天的情懷就是詩人柯巖的情懷。種子的夢想就是柯巖的夢想。再讓學生帶着對種子的欽佩,對詩人欽佩再回到美麗的詩歌中去,選擇你最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八、談夢想寫夢想

因爲有了夢想,人生才變得堅實,很多人都像柯巖一樣用手中的筆激情地記錄着自己的夢想,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傳遞什麼樣的的夢想呢?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夢想,怎麼樣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這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懂得夢想的實現是要靠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字功底比較厚的同學可以寫詩的形式來表達)九、板書種子的夢

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不畏艱難樂觀向上追求不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

“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學習:一、課前佈置預習,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佈置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好的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學習本課前佈置了以下預習任務:

1、我會學字詞。(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並以小問卷形式呈現。)

2、我會讀課文。

3、我會蒐集。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於本課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識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內容。

4、我想問。預習中有什麼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道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與要求,有的放矢

預習起來不盲目,不流於形式。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上課後,學生出示預習卡,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與同學分享預習的快樂,然後在全班展示。

本次課程改革評價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同學預習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五年級孩子的思想日趨成熟,他們不再輕信吹捧,“你真棒!”“好極了!”等教師評語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從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同學評價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積極性。

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讀完後,再次默讀思考,並與同伴交流意見,最後共同明確: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

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教師板書)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第一段中應抓住哪個詞,重點讀好?

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時喜悅的心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整段內容,我想詞語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句、整段、整篇課文相聯繫的。所以在教學這段時主要按以下步驟:①讀整段,抓住關鍵詞。②用聯繫上下文,替換近義詞等多種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悅之情。④最後自己用居然說一句話。

四個環節設計,由表到裏,由理解到應用,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陣地。在這一課時,我將用多種閱讀方式,抓住重點句來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寬鬆的學習情境,讓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究。

一、複習導入,質疑激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用以下方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開始學習了《落花生》這一課,下面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同時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默讀,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帶着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課文。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通過學生自主提問,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回憶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幫助孩子理清了學習思路,爲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二、抓住重點,細讀品味。

本環節中我想這樣設計:

1、找重點。由學習小組合作讀課文的吃花生、議花生部分。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將學生內容引到重點上來。全班交流時將重點句呈現出來。(10段、12段、13段)

2、讀重點:採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重點句。

3、品重點:個性展示朗讀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師適合點撥,如:喜歡10段的同學朗讀後,可以提問: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課文中哪裏寫了?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進一步問:“父親說花生有什麼好處呢?”怎樣表現出來的?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體會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表現花生內在的可貴之處,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叫“朗讀代表我的心”。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花生品質的詞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誰有權讀自己的體會。這個小環節,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我是想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誰猜對了,就有權讀,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裏贊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質。

“那麼,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呢?”齊讀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體面”等關鍵詞,深入理解父親教育的目的,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語氣。

4、悟重點。全班齊讀重點句,說說你在學習中有什麼收穫?父親的話給你什麼啓示?進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物或人?我們又要像這些人學習什麼?通過再次交流學習,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這裏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回憶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或物,交流歸納他們身上具有的優秀的品質,最後,完成以下練習:

我愛花生 ,因爲它。

我也愛,因爲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詳略。

巧妙的詳略安排是本文的特點,我想這樣引導學生來體會:

首先,用最直觀的方法,分部分朗讀課文,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四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時間上直接感受,課文略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詳寫了議花生。再次,通過小組討論,從本文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板書等各方面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採用計時法,直觀、形象地將課文的詳略呈現出來,再進一步理解,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化爲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學上的難點。

四、板書總結,深化感情(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結束本課學習)

7、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啓迪和美的享受,從板書中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容組成,最後化爲“學”字,深化主題,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又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寄予了老師對同學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1、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針對學生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現在老師帶來了什麼?學生:花生!你們吃過花生嗎?喜歡吃嗎?它還叫什麼呢?揭示課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師只要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行了。如在這節課質疑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自主質疑:其次,採用層層剝繭的方法,讓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讓學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位置、外表和給人的印象進行比較,深刻認識花生的樸實無華。最後,引導學生說出爸爸教育我們的目的。

三、課堂總結。在總結課文時首先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課文詳略得當的選材、對比的說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必須提醒學生注意,爲後面的小練筆打好基礎。其次是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爲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爲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爲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爲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隻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餚、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後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讚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爲己任,爲國爲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並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資料,交流彙報,學習其品質。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傑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生想更多地瞭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複習,爲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複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複習是爲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節採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隻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隻身求學的艱苦。最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隻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並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鬆懈,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餚;當食品變質時,對於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麼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爲什麼不爲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主線貫穿,有詳有略,並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爲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爲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認爲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爲最合適的詞語。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爲國,全心爲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後理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首先採用交流彙報資料的方式,瞭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於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說明:學習並借鑑了可兒老師《四季》一課說課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閱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5)把本課的內容演一演。

(6)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3、重點、難點

重點: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

難點:瞭解諸葛亮借箭爲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說教學策略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採用“啓發式”、“導讀法”和“實物演示法”爲主要的教學方法。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爲“清清楚楚一條線”。

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爲線索:爲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說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爲新課作鋪墊,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

諸葛亮爲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十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說明,並用上“因爲……所以……”(板書:神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爲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調度。”

師(插問):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說……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樣。”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及了。”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說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

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啓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爲他懂天文。

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說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

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說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爲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

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出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爲:繩索連接、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說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說明了什麼?

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接”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爲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使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爲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說明諸葛亮曉得地理。

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

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

四、說板書設計

造箭草船借箭交箭

神機妙算

大霧漫天懂天文

不敢出兵知人心

駛回南岸

順風順水曉地理

妒忌(因)歎服(果)

五、說理論依據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所以基於以上原則,我設計以上幾種教學方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再根據本課特點,我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以上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文章生動、細緻地描述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及在"我"的愛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警戒的道理。

課文字裏行間洋溢着"我"地珍珠鳥的喜愛之情。課文的插圖,着力表現了雛鳥對"我"的信賴,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要求學生掌握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本人是剛畢業的新教師,一切都在不斷的探索中,在請教了幾位老師後,大膽進行了教學的嘗試。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儘量讓學生讀課文內容,掌握課文要求會寫,的生字。在初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正音,特別是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在開始的階段,先在課件上出示珍珠鳥的圖畫,讓學生講自己看後的感覺,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多讀幾遍,在讀中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瞭解了珍珠鳥的可愛。朗讀的感覺也好了。

接着我引導學生講出,作者對珍珠鳥的感情。然後在課文中找"我"與珍珠鳥相處的語句,並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做記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效果良好。在瞭解"我"與珍珠鳥怎樣一步步熟悉的過程時,主要是讓學生自學,從珍珠鳥的動作、表情以及"我"的反應等語句中尋找答案,並通過朗讀來深入體會作者與珍珠鳥的感情,學生學得很投入,朗讀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充分朗讀、理解的基礎上最後引出: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題。學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學習也就變的簡單而快樂了。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徵集愛護鳥類,創造和諧環境的廣告語活動,將課文的學習推向高潮。

三、教學反思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了學習的快樂,在自學的時候,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深刻的瞭解。

2、教學過程的銜接上本人還是覺得有所欠缺,過渡還不自然,細節的處理不夠精緻,在教師本身的師範性上表現的不到位。特別是朗讀,教師應該把學生不正確的朗讀習慣及時的糾正。

3、課件的使用不是很確切,在製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

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本人的進步離不開你們的指導。

【片段一】:

師:快速瀏覽課文,作者在與珍珠鳥相處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信賴往往能創造美好的境界。"

師: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生搖頭示意不明白)

(評: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提問:作者與珍珠鳥相處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這一問題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賴,往往會創造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當學生示意不明白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知不足,方能主動學。")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生讀課文)

師:珍珠鳥爲什麼會這樣逐步的信賴"我"?

生:是因爲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接近……後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那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生:還有"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生:老師,從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說說你的依據。

生:文章開頭第一句話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充分表達了"我"對朋友送來的珍珠鳥的滿意之感,喜愛之情。在這種喜愛之情的驅動之下,"我"爲珍珠鳥精心營造舒適而溫暖的巢,"我把這對鳥兒放在一個用竹條編成的籠子裏。籠子裏還有一卷乾草,那時小鳥舒適而又溫暖的巢";"我"又在鳥巢紙上加了一盆吊蘭,垂掛的滕蔓覆蓋着鳥巢,這簡直成了珍珠鳥幽靜而安全的綠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對珍珠鳥有着特殊的喜愛之情,能這樣悉心照料嗎?

生:還有"我"對小珍珠鳥的關愛——"我"由聽到小鳥"又尖細又嬌嫩的鳴叫"開始,就幾乎與小鳥結下了不解之緣:小鳥出生了,"我"忍不住撥開綠蔓察看,映入眼簾的是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猶如蓬鬆的球兒的小鳥,"我"的喜愛之情不難想象了。

師:可見"愛"是"信賴"產生的基礎,沒有"我"對珍珠鳥的愛,就沒有珍珠鳥對我的信賴,"愛"與"信賴"相生相伴。

師:那麼,"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氣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到籠子邊,扭動着滾圓的身子,擠開那綠葉鑽進去。"——可見小珍珠鳥對"我"的親近與依戀。

生:"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不一會,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夢呢!"——這是人鳥和諧相處的境界。

師:看着這可愛的小傢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

師生:(齊讀)信賴,往往會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評:這裏,分三個層次引導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第一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第二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爲什麼會這樣逐步地信賴‘我’";第三個層次是理解"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這三個層次是由淺入深,由現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學生理解的是現象,第二層次是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這一環節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