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教學目的:

1、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爲單位對南京地鐵作調查,收集有關信息。

2、學生準備計算器,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坐過地鐵,乘坐地鐵你有什麼感受?

生:舒適、快捷。

生:爽!

生:坐得時間短,還不過癮。

師:課前同學們都分小組收集了南京地鐵的有關信息,請每一小組的代表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收集的信息。

各小組代表彙報,並在實物投影儀上顯示。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圖片中附相關的文字數據)

配音: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於20xx年9月1日正式開通,地 鐵全線是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全長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區。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個區間。地鐵票價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定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8—11個區間票價3元;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通過介紹,你又知道了哪些有關地鐵的數學信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並交流。

出示下表

共設:16站臺(有15個區間)

票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

8—11個區間票價3元;

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數學問題,南京地鐵中就蘊含着許多數學問題。(板書課題: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出示南京地鐵1號線線路圖)

師:圍繞乘坐地鐵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組成員商量一下。

生:從小行站上車到奧體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生:用5元錢從小行站到紅山動物園站,一個來回夠不夠?

生:地鐵從邁皋橋站行駛到奧體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鐘?

生:地鐵一天運營多少趟?總共能載客大約多少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把問題分類。

師:我們一道來研究其中幾個數學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購票問題,好嗎?

[評析] 在數學學習中,提出數學問題有時比解決數學問題還重要。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的意識,也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二、解決實際問題

1、購票問題。

師:如果我們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到新街口站需要買幾元的票?到紅山動物園呢?(2元,3元)

師:除了用現金購票,我們還可以刷卡,這樣可以更便宜一些,這節課我們只研究用現金購票的問題。

師: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你可以坐到哪些站臺下車出站?

(同桌先互相說說再彙報)

師:同樣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最遠能到哪一站下車出站?你是怎樣想的?

生:往西走最遠可以到奧體中心站,往北走最遠可以到鼓樓站。

(課件演示地鐵從小行站分別到奧體中心站和鼓樓站走過的路程)

師:從小行站出發一共可以到達多少個不同的站臺下車出站?

師:如果給你2元錢,你能從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車出站?

學生在小組內先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2、乘車時間問題。

(課件模擬演示地鐵運行情況)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別從邁皋橋和奧體中心兩個底站同時相對發出第一班列車,以後每隔7分鐘再發一趟列車。地鐵對於時間的把握驚人的準確,每一站之間行駛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邁皋橋站、南京站、鼓樓站、新街口站四個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時從兩個底站相對開出最後一班列車。每列車有6節車廂,平均每節車廂載客約200人。

整理成表

運營時間: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

發車間隔:每7分鐘發出一列車。

每個區間行駛時間:約是2分30秒。

每個站臺停靠時間:每站停30秒。(邁皋橋、南京站,鼓樓,新街口等四個大站停45秒)

每列車:有6節車廂,每節車廂一趟平均載客200人。

師:如果這個週末爸爸媽媽有空,你最想讓爸爸媽媽帶你乘地鐵去哪兒?乘車途中需要多長時間?

解決短距離和長距離各1個時間問題,讓學生拿出計算器來算列車行使時間。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演)

從小行站出發 奧體中心站下車 從小行站出發 紅山動物園站下車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師:如果這位同學乘坐的是早晨8點從小行站出發的地鐵列車,大約什麼時刻能到達紅山動物園站?(8點33分15秒)

3、客流量問題。

師:小組內商量並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

(1)從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到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地鐵公司一共發了多少列次車?(262列次)

(2)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多少人次?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後,小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時40分-6時30分=15時10分

15時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發了262列次車。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314400人次。

[評析]讓學生經過討論與交流,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評價

師:正因爲地鐵運行的快捷、方便、載客量大,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我們南京已經開工建設了地鐵2號線。 ,將來還要建地鐵3號線、4號線……(課件出示2號線、3號線……規劃藍圖)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體會?

學生回答略。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利用收集來的一些南京地鐵的數學信息研究了有關購票、時間和客流量等方面的問題,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爲第一課時尤爲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爲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爲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材分析】:

《認識時間》這一單元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爲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以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本單元主要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例2,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我選擇的是第一個層次的教學,即例1。

【學情分析】

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等,已經掌握了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數字表示法表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設計理念】

1、生活——數學——生活的大教學觀。

2、建構主義理論——“做數學”

3、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

【教法、學法選擇】

1、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的心理特點,爲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愉快教學法,把故事、遊戲貫穿於各教學環節中,例:在練習認讀幾時幾分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花的遊戲,同時還採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鐘表學具撥一撥通過合作交流學會看時間。爲了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撥一撥、畫一畫、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充分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賦予抽象的時間概念以鮮活的感性支撐,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作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目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下載於中國課件網),實物鍾,鐘錶學具。

【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課題,我實施了分層教學,開展了了“四步走”教學活動,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猜謎導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時間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以舊引新,掀起慾望

1、複習舊知:認識8:00和6:30。

2、引發衝突:課件演示分針由6轉動到9,接着拋出問題:“你還認識這個時間嗎?”引起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學習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層:認識鐘面,利用課件認鐘錶裏面的第1、2個分支,瞭解鐘面是由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的構成的。

第2層:認識幾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認識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是一個教學重點,我採用課件輔助教學,利用認鐘錶裏面的第2、3個分支,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我先將鐘面放大,讓學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針走一個小格就是1分,從12走到1走了5個小格就是5分,接着再5個5個的數,得出一共有60個小格。

爲了使學生對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讓孩子們在書上自己填一填,從用眼觀察到動手書寫,再從寫到說一說每一個數字對應的是幾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識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鞏固。

接着是感受一分鐘的長短,懂得一分鐘的時間雖然短,但還是能做許多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3層:利用分支4解決時針走過幾個大格就是幾小時的問題。

第4層:認識時、分的關係,理解1時=60分。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讀、寫時間

這一階段教學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帶領學生探究9時5分的寫法。第二步:扶。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10時5分和6時25分,會用兩種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認識。

2、同桌合作,撥時間,說時間。

3、完成課本P82“做一做”的第1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說“小明的一天”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採用擊鼓傳花的方法選擇學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4、畫一畫

從看着鐘面說時間到根據時間畫針,提高了難度,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

5、玩一玩

加強對時間的認識和判斷。

6、想一想

這是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的回顧和對時間知識的延伸,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總之,整節課,我儘量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勵他們去猜想、驗證、歸納、概括,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出色的發現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樂的創造者。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7時5分7:05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一)》這是一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的知識,這節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關圖形的知識。主要是認識立體圖形,能夠區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2.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能夠辨認這幾種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 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生活實際到立體圖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強調學生從生活實際到抽象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

三、 說教學流程

1.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組成機器貓,激發學生的興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讓學生玩積木,並要求按形狀進行分類(教師總結誘導),認識本節課所學的四種立體圖形

3.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通過用眼觀察,用手摸來體驗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

4.基本練習

(1)看圖形,說名稱;

(2)將物體和圖形連線。

(3)完成第35頁“做一做”,第37頁“連一連”。

5. 遊戲活動,發展思維

遊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裏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先告訴同學給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然後拿出來請同學判斷。

遊戲(2):問學生:你們想得到什麼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願望?

6.觀察生活,鞏固新知。

一是欣賞建築物的圖片,找出其中有哪些圖形;二是數一數動物建樂園準備了那些圖形的材料,每種圖形的材料用了多少個。

7.全課總結

8.佈置作業

完成37頁第二題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與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本部分內容爲以後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整個第三單元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爲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會學習的樂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材內容的安排,基於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4和5的組成,能夠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如下評價任務:

1、通過動手操作、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1的檢測。

2、通過口頭提問、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2的檢測。

接下來,對學習的重難點進行分析

學習重點:通過實踐活動直觀地瞭解4、5的數的組成。

學習難點: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三、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學習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設置多種問題情境來營造輕鬆、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經歷“具體→抽象”的探索過程。所以我採用“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並且使用“數學課件、教具圖”等直觀教具。

關於學法,新課程的最高理念爲: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學生應該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做到好學、樂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並且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經歷了探索、交流的過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四、說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分爲五個環節

一、談話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練習。

四、本課小結

五、佈置作業

六、課後反思

出示課題,開始新課

環節一:憶舊迎新 趣味導入

出示課件,複習鞏固。

環節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談話導入

孩子們,中秋節老師用四個蘋果招待客人。

你想知道老師是怎樣用兩個水果盤,分四個蘋果的嗎?……

在數學王國裏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分與合。(板書課題:分與合)

2. 探索4的組成

出示籃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們上臺來分一分,擺一擺,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

3.師生共同玩猜球遊戲,探索3的組成。

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4. 探索5的組成

出示盤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們上臺分一分、擺一擺。

5.直接給出2的分與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

環節三 自主練習

1、大家看看這裏有幾個籃子幾朵向日葵花啊?

問題:把4朵向日葵放到兩個筐裏,怎樣放?

操作:誰來幫我擺一擺,看看會有幾種情況。(叫學生上來動手操作)

看一看與我們分的怎麼樣?(課件)

2、開火車遊戲。

環節四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新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課堂總結:你今天都學習了什麼?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

以上是我的課堂教學預設,但是實際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景來教學。謝謝各位同仁的聆聽。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這四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教才進行簡單的分析,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作爲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認識圖行》是本冊教材《認識圖形》的起始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立體圖形,體現從平面到立體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他們的、周長、面積體積、三視圖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說教學目標

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體,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4、評價目標: 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3、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另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將長方體體和正方體混淆,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爲:分析各類圖形的特點,進行分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四維目標呢?新課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對於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它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好動,愛說。針對這種情況,我綜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採用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學法: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爲一體,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這一系列活動中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中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徵。

三、說教學過程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爲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三棱柱,並提出問題一:這裏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嗎,是誰呢?我想通過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起已學過的知識,這裏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生應該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棱柱,這裏我要簡要的介紹一下,爲後面認識三角形做準備 。提出問題二:今天我們來這裏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說我想知道他的名字,還想知道它長得怎麼樣,住哪裏等等,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置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學習中體驗,時間控制在18分鐘左右。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我創設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新朋友都在這幅圖中,請大家找一找然後再分分類,看這裏有幾種圖形(多媒體展示分類結果)問題一:你想和這些圖形做朋友嗎?學生會異口同聲的說:想!我就說,那我們來個比賽,看哪隊交的朋友最多:綠隊,藍隊,黃隊,橙隊。提出問題二:你們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嗎?這裏我讓學生進行嘗試,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邊出示圖形,邊板書圖形名稱。小結:知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都叫做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活動二:瞭解新朋友,提出問題一: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去找它們呢?這個問題,孩子們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於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在找家的活動中,我採用啓發式教學法:首先手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着它的一個面問:這個面是什麼形狀?接着我通過問題二引導學生從桌面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可能有學生從長方體上找出,也有可能從三棱柱中找到長方形,甚至會有學生找到幾個長方形,對這樣的同學我會進行這樣的評價,比如: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同時將小圖形獎給他們小組,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經過老師的引導找出長方形後,提出拓展性的問題三:你能從桌面的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嗎?這個問題我會採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的形式進行。我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採取先輔後方的策略,在這裏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從模型中找出這幾種圖形後,提出問題四:請把你剛纔找到的幾個面摸給同桌看看,並說說摸得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學生可能說,摸起來,平平的、滑滑的等等,這裏我想通過摸一摸的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平的。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面在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因爲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但是對體和麪的關係理解的不透徹。我想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更直觀更生動的揭示體和麪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起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提出問題一: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個好方法,把你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中請出來?我希望通過這個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還具有操作行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想到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學生只說到畫的方法,我就會引導他還有別的方法嗎?這裏我會給機會學生來說,說操作過程,並且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獎勵評價好的小組。接着,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學生活動: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讓學生通過做數學來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活動四:找朋友,提出問題: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些圖形呢?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說到門的形狀,窗的形狀,在必要的時候我還會進行引導,比如我們黑板面的形狀,紅領巾的形狀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先觀察,然後再來說一說。我想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有着廣範的應用。爲了體現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創設一個小朋友上學路上的情景:並提問,這些交通標誌牌的表面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景中,實現數學經驗生活化,並且我

想通過對這些標誌牌的認識來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我還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裏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4道練習題

第1題:連一連

我想通過該這道題目來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區別形和體

第2題:猜一猜

我想通過這道題目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

第3題:塗一塗

通過動手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

第4題:數一數

這裏我會引導學生數紅色的三角形有4個,綠色的三角形也有4個,所以共有8個三角形,黃色正方形一個,綠色一個,紅色一個,共有3個正方形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提出問題,這些都是今天認識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樣把它介紹你的爸爸、媽媽呢?

在教學結束前,我會對小組評價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組,給予鼓勵,表揚。、

四、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冊第九單元的學看鐘表,由於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指導思想我依據以下兩點:

1、建構主義觀強調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的,因此要強調學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應該選擇現實生活素材進行教學;

根據以上的具體要求,本次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已有認知和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和動手實踐認識鐘錶,通過對比觀察會看鐘表的整時和半時,感悟鐘錶指針指向的道理,體會鐘錶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學看鐘表》是北京市義務教育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也是小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關於時間的知識,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首先認識鐘面,通過觀察知道鐘面上有1—12個數字,是怎樣排列的;認識時針和分針。其次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時刻的方法,能正確讀出這樣的時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時間和生活是密切聯繫的,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向學生進行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教育。

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有許多關於時間的信息: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吃飯、休息的時間、……況且大多數孩子在家庭、幼兒園已經瞭解了一些看鐘表的方法,應該說許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些“認識鐘錶”的知識經驗。在上課前我也做了一些調查:

1、首先我找幾名學生做了課前訪談,我拿着鐘錶分別問了整時和半時,有80%的學生都能正確的說出整時,但只有40%的學生能正確的說出半時,當我在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時,也僅有一兩個學生能準確的說清楚認識鐘錶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調查問卷。

問卷表明,有91.5%的學生能夠正確的分清分針、時針。85%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整時,但一些學生在書寫上還有問題,有71.4%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半時,並且只有25.7%的學生能夠正確的畫出半時,可見,學生對鐘錶的認識還是粗淺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認識鐘錶的方法。而且多數學生表達時間的方式爲幾點、幾點半。

爲此,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認知和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各種生動的具體活動中學看鐘表。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在觀察比較,總結歸納出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區分時針與分針。

2. 經歷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3. 感受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區分時針與分針,認讀整時和半時。

教學難點:

認讀半時,掌握認讀方法。

教學環節: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仔細聽。猜猜他是誰?

2、師: 對了,答案就是鐘錶。生活中它有什麼用啊?鐘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訴我們幾點上學,叫我們起牀,你會看鐘表嗎?如果自己學會了看鐘表,那該多方便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看鐘表。

【設計意圖:從謎語導入,激起學生興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時間的聯繫,從而揭示認識鐘錶的重要性,讓學生產生認知需求。】

 二、自主感知鐘面

1、鐘錶王國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見過哪些種類的鐘表?你們想去鐘錶大世界看看嗎?(出示圖片)

2、師:快拿出你們的鐘表,仔細觀察,鐘錶面上,都有些什麼?

生:數字、指針、格

3、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針,你知道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是朝哪個方向走的嗎?(用手指比劃一下)像這樣順着錶針走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引導學生髮現時針比分針走的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它們不停地在鐘面上走着,隨時告訴我們是什麼時間了,該去做什麼事了。

【設計意圖:通過對鐘面詳細的觀察,讓學生明白兩根針是如何按數字的方向走的,學生有了對順時針方向的認識,頭腦中有了錶針走動的表象,在認半時的時候,學生自己就知道分針走過了7,是7時半,還沒有到8不能是8時半。這樣就分散認半時時的難點。】

 三、動一動,認識整時

其實,小鐘表不僅能幫小猴解決問題,我們在學校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也離不開它。

1、老師也用時間記錄了的一我們同學的一天,你知道這是幾時嗎?

爲什麼是8時呢?(幾名學生說)(貼圖)

對了,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時間記錄下來,先寫數8,再寫一個時間的時,讀作8時。(板書:8時)

誰來完整的說說,8時我們在幹什麼?

2、時間滴答滴答向前走,轉眼間,同學們上第二節課了,誰能完整的說說,現在是幾時?你們在幹什麼?(出示圖片和鐘錶)

快來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分針和時針各指向幾,就是9時?

3、時間過的真快,兩節課結束了,同學們的大腦該放鬆一下了。10時是我們上課間操的時間,你知道,分針和時針該指向幾嗎?(出示圖片)

生說

對,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就是10時。(出示鐘錶)

4、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3個整時的時刻,快來觀察一下,這三個鐘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個鐘面)

幾名生回答: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指向9就是9時,指向10就是10時。(圈出分針,出示時間)

你們找到認識整時的方法了嗎?

對,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出示重點字)

【設計意圖: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爲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3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培養學生進行思維的梳理,使學生能夠進行初步的觀察、概括、抽象、歸納等思維活動,突出培養學生對數學規律的發現和概括。】

5、拿出你的小鐘表,播出一個你喜歡的整時,和同桌說一說,

6、剛纔我們一起找出了認識整時的方法,此時,我們在幹什麼呢?(出示午餐圖片)你認識這個時間嗎?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對,這個時刻就是12時整,他比較特殊,當分針和時針重合在一起,都指向12,這個時候就是12時整。你記住他了嗎?

四、動一動,認識半時

1、吃完午餐後,同學們該午休了,從12時到1時,經過一個小時的午休,同學們該進行下午的學習了,下午第一節課的時間是幾時呢,快來看看吧,你認識這個時刻嗎?(出示圖片鐘錶貼圖)

生說,1時半或2時半,

2、到底是幾時半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3、請你仔細觀察,從1時到1時半,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變化的?(出示動態指針)

生說變化:時針走到1和2之間,我們也可以說剛剛經過1,沒到2.

分針從12走到了6,我們也可以說,走過了6大格

4、所以,當時針剛剛經過1沒到2,分針指向6,這個時刻就是1時半。(圈出1、2,分針閃動)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鐘錶動態演示從1時到1時半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半時的表象認識。有效的避免了學生錯把1時半認成2時半的發生。】

5、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學校生活,回到了家裏,大家是怎麼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這是幾時半,小偉在做什麼?(出示圖片和鐘錶)

真聰明,這是5時半,西西在做。。。

請你仔細觀察,另外兩幅圖中,西西什麼時間在做什麼?(6時半看動畫片,8時半睡覺)

7、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三個半時的鐘面,有了學習整時的經驗,你們一定能夠很快找到認識半時的方法。快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吧。(出示三個鐘面)

幾個生說:這三時鐘的分針都指向6,時針剛剛經過5,沒到6,就是5時半。。。(圈出5、6、8)

8、怎樣認識半時呢?

生說

對了,分針指向6,時針剛剛經過幾,就是幾時半。(出示重點字)你也來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次的對比觀察,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整時和半時的錶針指向特點。有利於學生更加熟練的辨認整時和半時。】

9、播鍾。拿出你的小鐘表,撥一個你喜歡的半時,考考你的同桌。

五、情節引入電子鐘錶

1、經過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牀了,沒用媽媽叫,原來他有了自己的新手錶,你見過這種時間表示方法嗎?(出示起牀圖片,電子錶)

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是電子計時法,你知道這是幾時嗎?

2、你在哪還見過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老師也帶來了幾個電子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認識他們嗎?一起來看看這都是什麼時間?(出示電子錶)

生:第一個鐘面上,是12時

怎樣用電子計時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呢,先寫12,再寫兩個豎着的圓點,最後再寫兩個0。讀作12時。

3、第二個鐘錶是幾時啊?生:6時半

你知道如何用電子計時法表示它嗎?

生:先寫6,再寫兩個圓點,再寫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電子計時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時間,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應該如何表示,找兩個同學到黑板上寫。

六、拓展知識

現在有各種這樣的鐘表幫助我們表示時間,那你知道古時候人們如何表示時間嗎?想不想看看。(出示圖片並介紹)古時候的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發明了很多表示時間的方法,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下課後繼續瞭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古代計時方法,豐富知識,激發興趣】

七、總結回顧

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我們一起渡過了40分鐘的時間,真快呀!同學們,時間就是這樣,很快過去而且不會再回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時間非常寶貴,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一、經過和大家一起學習,小猴已經會看鐘表了,爲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小猴邀請大家一起參加智力大闖關遊戲。

1、第一關,連線(練習卷子4個表面)

鐘錶圖:6時 9時半 3時 3時半

選項:3時半 6:00 9時半 3:00

分別說一遍確定方法。

第三個和第四個鐘面上你是怎麼知道哪個是3時和哪個是3時半的?

2、第二關,照樣子寫一些(卷子3個表面)

請你將鐘面上的時間用兩個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來。

例子:9點 9時 11點的 4點半的

9:00

二、回家後製作一張自己的作息時間表,讓你的星期天更加有充實。

【本節課的設計特點】

(一) 在動態中認識鐘錶。

學生伸出手指跟着鐘錶的指針順時針轉動,邊走邊數,體會順時針方向。

教師利用鐘錶動態演示從1時到1時半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半時的表象認識。

有效的避免了學生錯把1時半認成2時半的發生。

(二) 在對比中學看鐘表。

第一次對比:凸顯整時錶針指向特徵,有利於學生準確熟練的辨認整時。

第二次對比:區別整時、半時。有利於學生更加準確熟練的辨認整時和半時。

第三次對比:凸顯半時錶針指向特徵,有利於學生準確熟練的辨認半時。

(三)、本節課以情境以及聯繫學生的一天生活等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同時把對時間的認識融入到具體有趣的情境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在交流中鞏固對鐘錶的認識。

教師的提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出現意見的分歧,讓他們自己說說爲什麼,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學生一步步對鐘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整節課學生經歷着在觀察中思考,在對比中發現,在發現中爭論,在爭論中提升的過程。我們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師生在共同的研討、交流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這節課我講的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的第一課時“認識整時”。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目標爲是: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學習習慣。

這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認識整時,會用兩種形式表示同一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等多種形式,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猜嗎?(出示課件)“滴噠滴噠,滴噠滴噠,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能告訴我謎底是什麼嗎?(鐘錶)答對了。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鐘錶”(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

a、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表,仔細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把你的發現說給小夥伴聽聽。(學生玩學具,觀察鐘面。教師指導。)

b、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請同學們放下手中的學具,一起來看黑板上的大鐘面。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聽。(貼鐘面)

*鐘面有兩根針,一根長的,一根短的。

*還有12個數,我們數一數。

*鐘面上還有12個大格。

(教師小結)我們把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板書時針、分針)

同桌拿學具表互相指一指“時針和分針”

(二)認識整時

1、認識

(過渡: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針,你知道這些表的時間嗎?)

課件出示7時、3時、6時(學生說出時間)

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3個鐘面,看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髮現分針都指向12。

(師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2、撥一撥

同桌合作,二人一組撥鍾練習,一人說時間,一人撥。

(教師小結:像這樣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我們把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

(三)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過渡: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表)

1、認識電子鐘。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電子錶。

學習同一時間用鐘錶和電子錶怎麼表示。師板演7時,7:00,學生板演8時、3時、6時用電子錶表示

小結:小圓點後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7時和7:00是一個時刻的兩種寫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老師和學唱“找朋友”。頭飾上時間相同的纔是好朋友,可千萬不要找錯呀。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個好朋友吧。問:“1:00,你的好朋友呢?”老師戴上1:00的頭飾,原來在這兒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通過遊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後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並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並說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麼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於10就行)

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遊戲——數字划拳遊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說: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說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遊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