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裏,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溫暖的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裏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說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着,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小學語文第一冊第15課《雪地裏的小畫家》。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本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九單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與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課文,也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一冊教材中不可多見的美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雪地裏一羣“小畫家”畫畫的事,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教學目的:

①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學重、難點:

知道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麼,青蛙爲什麼沒參加。

二、說教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上課後,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圖”,加上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着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展示在背景圖上。

通過變文爲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準確的理解。

2、出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根據低年級的特點,用圖示表示。看圖、劃句子、讀文、思考問題、朗讀背誦。

3、抓住圖與文的聯繫,理解課文重點。

在講課時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可利用反覆看圖的方法。

4、採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首先我採用“生活經驗的遷移”來指導朗讀第一句,在指導讀第三句時,我採用的是“體態語言暗示”的方法來進行抑揚頓挫的訓練。此外,我還採用了“教師情感的傳遞”這一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指導朗讀最後一句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徵,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5、在課中做“對號入座”的遊戲,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在教學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爲了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創造性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動物們還能在什麼地方畫出圖畫呢?

7、生字複習打破傳統方式,不是把複習生字詞和講解課文割裂開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地自然地指導他們複習鞏固。

8、板書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三、說學法:

採用“看圖——讀文——思考問題——劃句子——朗讀背誦”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敘事的記敘文,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爲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也是按時間的不同分爲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豔豔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通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爲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部份(最後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花叢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2、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會用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認、讀1個二類識字。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說教、學法

說教法: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法:

1、據圖想象法:“圖”是對內容的描繪,“內容”是語言文字對事件的記載。本文可以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純樸的親情。

學法:

1、回答問題法:解答問題是加強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動腦。聽別人解答,也能對問題有所認識。

2、對話練習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說教學設計

我是抓住“小女孩”這個主要人物與“花”來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一說小女孩在幹什麼?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麼?談話後揭示課題。並提出問題“花瓣飄香”是什麼意思?課文爲什麼以“花瓣飄香”爲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啓發思考:這篇課文是怎樣圍繞月季花展開敘述的?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教師出示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花開。第二自然段寫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寫談花。第十一自然段寫送花。

三、逐層理解,品位語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爲什麼要用“小心”與“飛快”兩個字來描寫小女孩摘花後的神態與動作?

我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

3、精讀第三段,因爲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是以人物對話爲主線展開敘述的。教學中啓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如“我輕輕地問”)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要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從中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雖然爲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具體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親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省略號省掉的會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還有着一顆美好的心。她不光爲了媽媽,還要想到別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作者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後,爲什麼買了兩盆月季花?爲什麼要擺放一盆在母親的窗臺上?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女孩的行動,給作者心靈上帶來的極大震撼與感染。

5、最後總結,①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解答揭題時提出的疑問。這一點要注意,準確地進行點撥、引導。②根據板書對全文進行概括性複習。

四、說板書設計

6、花瓣飄香

開花(概述)

摘花小心飛快

談花讓媽媽高興別人要觀賞(懂事,心靈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親

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清晰地顯示出課文的內容,還能突出文章的重難點。並能讓學生能根據板書,理解文章的中心,複習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它能體現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也把文章的脈絡展現出來了。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學習本冊第四組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試着比較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貓》是一篇需要精讀的散文。老舍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淘氣特點的描寫,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作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用平實、樸素無雕琢的語言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總之課文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感情主線,表現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了一個美好的境界。

二、說學生

小學四年級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着重進行篇的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的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的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老舍筆下貓的特點,並是從哪些方面,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貓的性格的。也使學生感受到主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緯度的有機整合,以此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三、說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變化多端、跌倒、開闢、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一特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導讀法、合作交流法,鍛鍊她們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是使閱讀教學成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樑。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趣談話,揭示課題

T:許多同學都帶來了自己養過的小動物的圖片,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它的小夥伴啊?

T:有一位叫老舍的作者今天也想向大家介紹它的動物朋友,你們歡不歡迎,想不想認識呢?

(此時介紹老舍,揭示課題《貓》)

(二)初讀課文,領悟感情

T:讀過閱讀課文後,大家有什麼感受,老舍筆下的這隻小貓有什麼特點?和同桌說說。

(經同學間合作交流後,大致能感受到這隻貓淘氣可愛,性格古怪,作者喜愛貓的特點。而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三)再讀課文,品味詞句

抓重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古怪在哪裏,再讀課文,自尋答案。

(要求學生把表現貓古怪的對比性質的句子畫出來)

閱讀後完成填空練習: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又();既()又();既()又()。

(在朗讀中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1~3自然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藍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麗麗借綠鉛筆爲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爲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詞句訓練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3.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爲樂爲美德。

"麗麗爲什麼沒有接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園園看見麗麗畫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說教法】

1.引讀法

麗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備課時仔細觀察圖,就發現文中第一幅圖與課文內容有明顯不符。倘若學生也能發現這一問題,不僅可見其觀察細緻,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鵰。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四次對話,着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結合課後第3題的訓練,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於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啓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後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後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後題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着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說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啓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爲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爲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藉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後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着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園園看見麗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啓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麗麗的角度提問:"麗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爲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後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後,出示:"一個星期後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園園前面的曉曉沒有帶彩紙,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藉"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於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餘的講解,訓練紮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概述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

《“黑板”跑了》這篇課文描述了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街上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數學題,錯把馬車車廂當成“黑板”的故事,表現了他專心研究科學的可貴精神。教學這一課要達成這樣的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並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本12/1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二、說說教學流程和教學構想。

(一)、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是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我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就抓住課文中“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中心句,通過感悟朗讀和角色表演來體會。現在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第一大塊進行初讀指導。首先教師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就題目設疑:黑板沒有腳,怎麼會跑了呢?黑板兩個字爲什麼加雙引號?通過學生質疑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按照常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疏通課文。

(二)、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大塊,如何進行精讀感悟課文?

1、集體朗讀第1自然段。並練習換一種說法介紹安培。可以用“因爲——所以——”句式。因爲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所以他成爲了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也可以用其它句式來說說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初步學會簡單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並進行語言訓練。

因爲這一段是概括介紹安培的,所以教學時不必花費過多時間,只要強調“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一句就可以了。

2、探究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首先帶領學生一起到100多年前的大街上看一看。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如果有課件,效果更好。喚起學生的體驗: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如果你走上這條街,你會怎樣?讓學生自由發言。

然後自然引到安培是怎麼做的?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用“一邊——一邊——”的句式說說安培在幹什麼?說完之後回到課文中的原句:街上很熱鬧,安培好像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聽見,只顧低着頭朝前走。深入感悟朗讀這個句子。

在朗讀中體會,把自己和安培作比較,激發對安培的欽佩之情。

3、嘗試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第3自然段。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提出小組學習的要求:

(1)讀一讀,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正在專心致志的思考,把有關句子劃出來,讀給小組成員聽聽。

(2)討論“心算,計算,口算”的異同點。

(3)還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商量。

然後進行反饋。根據學生的反饋,相機指導好以下幾處的朗讀:“特地”“太好了!”“高興地走過去。”

第3自然段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能通過欣賞、評議,抓關鍵字等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學會怎樣學習。

4、表演創造學習第4、5自然段。

首先在組長的組織下,讀課文第4、5自然段,討論怎樣說?怎麼表演?再分角色,配上道具排練。排練好後,請最好的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看並進行評價。評價時抓住以下幾點:

(1)黑板應慢慢地向前跑。

(2)安培的話要讓人聽出很着急。

(3)、安培是“不知不覺”地跟着走。

(4)、當安培發現是馬車車廂的後壁時,情節該如何處理較恰當?

5、在這節課的最後,我引導學生閱讀《豐子愷學畫的故事》。其思想內容類似於這一課。學生讀完後彙報自己閱讀後的收穫和體會。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的抒情散文,蘊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繪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特點,同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本文的教學。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第二課時:

1.深入研讀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學習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並收集交流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說教法、學法

崔巒老師指出: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用肢體語言表演,“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三、說教學程序

這裏,我主要就第一課時的教學作一番陳述。

爲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情境激趣——整體感知——細讀探究——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舞蹈《千手觀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課堂伊始,通過多媒體播放舞蹈片段,讓學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時提出問題:一羣聾啞人怎麼能在無聲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齊劃一的優美動作?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同樣的奇蹟也發生在一個叫安靜的盲童身上。是什麼促使了奇蹟的發生呢?一起到書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掃清閱讀障礙

a.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b.自學生字,並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c.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d.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2.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a.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請同學們試着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b.默讀課文,邊讀邊標註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夥伴幫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較爲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書中畫出,暫時不做討論)

【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理解的起點,又是閱讀理解的歸宿。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弄清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鼓勵學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達出來。】

(三)品讀欣賞,體會感悟

教師告訴學生:剛纔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於閱讀一篇文章來說還不夠,還應對文章進行仔細的研讀。這篇課文有許多含義很深的詞句,讀時令人感到言盡而意無窮。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到這樣的詞句,並想辦法進行深入的理解。然後,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1.閱讀標畫

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通過不同的辦法深入理解。這方法包括:聯繫上下文理解,通過抓關鍵詞語去理解,通過有感情朗讀去理解,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去理解。

(學生邊讀邊畫出句子)

2.學生分小組彙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隨機出示重點句子,師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收穫。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句子的理解去體會文章的主旨。

①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請大家注意這個句子,作者傳神地描繪了這一奇蹟。通過“悄然”、“竟然”、“奇蹟”、“靈性”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從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攏住蝴蝶這一系列的動作中,分明讓人感到這一系列動作根本不是一個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說安靜攏住蝴蝶“真是一個奇蹟”。若不是有一種神奇的靈性在牽引着她、指揮着她,睜着眼睛的蝴蝶怎麼會被盲女孩抓住呢?這神奇的靈性不正來自小女孩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嗎?與其說是蝴蝶被盲女孩攏住,不如說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所攝取、所捕捉。

②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在理解這一句話的時候,我們不要忽視了課文插圖的作用。通過觀察圖畫上小女孩的神態、動作去體會小女孩豐富的內心世界。儘管安靜什麼也看不見,但追隨着蝴蝶飛舞的軌跡,她豐富的內心世界裏,已經感受到飛翔的快樂,人生的美好。

諸如此類地語句文中還有很多,比如:“我彷彿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等等。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反覆研讀、思考、交流討論,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總結出理解句子的方法,同時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思考,學會推敲句子的深刻含義。同時注重了句子理解後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深化感受,不斷完善、昇華各自的認識。從安靜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總結拓展,昇華情感

在學生交流之後,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然後總結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收穫了些什麼,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你對下節課的學習還有哪些期待,也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抄寫下來並背誦。

2.按照課文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爲主題的板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爲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爲“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爲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啓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爲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爲“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爲“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爲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啓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