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蟈蟈吹牛皮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對蟈蟈吹牛皮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對蟈蟈吹牛皮說課稿

一對蟈蟈吹牛皮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言語活動《一對蟈蟈吹牛皮》

教材分析:

《一對蟈蟈吹牛皮》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材下冊中的第三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沒有題目的故事》和《把句子邊長》後的一節兒歌教學活動課,作者寫了一對吹牛皮的蟈蟈,它們牛皮越吹越大,結果反被公雞吃了。這首幽默詩朗朗上口,情節有趣,小朋友們非常喜歡。

學情分析:

大班的小朋友經過小班和中班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很多兒歌歌謠,但今天的這首《一對蟈蟈吹牛皮》兒歌,是以諷刺幽默的形式來展現,小朋友學習起來覺得有趣,好笑,好玩。

我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兒歌和情景表演,懂得不能亂吹牛皮,要實事求是。

2.在分享幽默故事、兒歌中,體驗閱讀的快樂,培養幽默氣質。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兩隻蟈蟈的大圖片、蟈蟈頭飾兩個、大公雞頭飾一個、幼兒用書、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出示蟈蟈圖片,引導幼兒自由發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大家看圖片上的針對昆蟲,穿着綠衣服,唱着動聽的歌,你們認識它們嗎?(蟈蟈)

你們都知道關於蟈蟈的什麼知識呢?”(幼兒自由發言)那你們猜一猜圖片上的這兩隻蟈蟈在幹什麼呢?”(吹牛皮)那這對蟈蟈是怎樣吹牛皮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欣賞理解環節

1、教師播放《一對蟈蟈吹牛皮》,幼兒認真傾聽。

2、師生共同閱讀兒歌,理解其中的內容。(請小組長或值日生髮幼兒用書)

(1)開始部分。

教師:這對蟈蟈在哪兒吹牛呢?(家西)

(2)主體部分。

教師:兩隻蟈蟈第一次怎麼吹牛的?

(大蟈蟈說:“我在南山吃了只鳥。”二蟈蟈說:“我在北山吃了只雞。”)

教師:兩隻蟈蟈第二次怎麼吹牛的?

(大蟈蟈說:“我在東山吃了只狗。”二蟈蟈說:“我在西山吃了頭驢。”)

教師:兩隻蟈蟈第三次怎麼吹牛的?

(大蟈蟈說:“我在關外吃了個虎。”二蟈蟈說:“我在東海吃了鯨魚。”)

(3)結尾部分

教師:兩隻蟈蟈的牛皮越吹越大,結果怎麼樣了呢?”

(餵了大公雞)

(三)拓展環節

1、分角色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樂趣。

可將幼兒分爲男女角色朗誦,也可分組進行朗誦,加深對兒歌的理解。提醒幼兒注意朗誦時的語氣。

2、表演兒歌。

請三名幼兒自願扮演大蟈蟈、二蟈蟈、大公雞,進行表演。提醒幼兒注意吹牛皮時的表情和動作。

表演活動可重複兩到三次。

(四)結束環節

教師:這對蟈蟈爲什麼餵了雞?(吹牛皮)生活中我們能不能像這對蟈蟈一樣吹牛皮呢?對,要實話實說、實事求是,不能“吹牛”、說大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

 活動延伸:

1、在區域活動表演區進行表演。

2、幼兒與家長一起改編兒歌,如改編兩隻蟈蟈吹牛皮的內容,或者改編故事的結局。

活動反思

1、講述的形式有點單一,應該以多種形式講解,讓幼兒更進一步地理解詩歌內容,效果更好。

2、開展此活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並通過表演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從中還讓幼兒懂的了做人的道理:要誠實、實事求是、不吹牛皮。

一對蟈蟈吹牛皮說課稿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xxx學校的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二年級第三單元《幽默》中的《一對蟈蟈吹牛皮》一課,這篇課文是一則以詩歌形式出現的風趣而帶有諷刺意味的小幽默,作者寫了一對吹牛皮的蟈蟈,它們牛皮越吹越大,結果反被公雞吃了。

這首幽默詩朗朗上口,情節有趣,讀後讓人忍俊不禁,暗自發笑,感受到幽默帶給我們的愉悅。笑過之後,不由得引人深思:牛皮吹大了,收不回來,就會連性命都搭上。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抓住文中的興趣點設計教學情境,情趣相融,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幽默的寓意,培養學生實話實說、實事求是的良好品質。根據低年級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部首“馬”“頁”。

2、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幽默的愉悅,體會幽默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1、興趣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欣賞幽默故事的興趣。

3、體會幽默的寓意,培養學生實話實說、實事求是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蟈蟈頭飾、課件、字卡。

爲了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以及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讓情趣教學貫穿在教學的始終,我的教學設計分爲三個教學環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情趣中感悟體會寓意——拓展延伸昇華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笑話嗎?老師給大家講個笑話:希望這個笑話能給你們帶來快樂。在字寶寶樂園裏住了許多的生字寶寶,熊覺得自己很高貴,因爲熊掌是很名貴的美食,有一天他遇見了“能”,熊很驚訝地說:怎麼了兄弟,缺錢花了?你怎麼把四個熊掌都賣了?話音一落教室裏聽見了學生的笑聲。(這樣的設計目的是故事往往具有懸念性和趣味性,我以風趣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在上課伊始營造了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

引出課題《一對蟈蟈吹牛皮》後,問:課文裏有兩個生字寶寶,“吹”和“蟈”,你是怎樣記住他們的?讓學生做“吹”的動作。(這樣做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體會漢字的意義)

二、情趣中感悟,體會寓意。

1、我範讀課文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問:“在讀之前你能給大家提提讀書的建議嗎?”(讀書要求不但老師可以提,學生自己提出來效果會更好,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生讀完後教師給予評價:同學們都能夠接受別人的建議去讀,這真是一個讀書的好習慣。

3、兩個蟈蟈都吹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大蟈蟈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二蟈蟈的話。(這樣做不但培養學生的動筆習慣,也是爲下文的分角色朗讀做鋪墊)

4、學生彙報大蟈蟈說的話,學生讀完後教師進行朗讀指導,聲調越來越高,讀出大蟈蟈的神氣,末尾字讀的要重一些。誰願意試着讀一讀?誰願意評價一下他讀得怎樣?(二年級的孩子雖然不能用準確的評價語言,但只要能說出聲音洪亮,讀出了神氣的語氣就可以了,學生間的互動可以促進他們朗讀的興趣)

5、彙報二蟈蟈說的話,學生讀後教師問:“二蟈蟈的話應該怎樣讀呢?”(學生已經掌握了上一句的'朗讀技巧,由此及彼二蟈蟈的話學生也就會讀了)誰願意讀?讀後教師評價:聽到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到了那隻神氣的蟈蟈來到了我們身邊。(教師發自內心的評價語言會給孩子很大的自信增強學習的興趣)

6、大蟈蟈和二蟈蟈要比一比,看誰牛皮吹得響。同桌分角色讀,你們讀得這麼有趣老師也想讀了,想和老師比一比嗎?老師讀大蟈蟈的話,你們讀二蟈蟈的話。(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而比賽又是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方式,所以學生積極參與,興趣十足)

7、現在同學們肯定想看看被兩隻蟈蟈“吃掉”的動物長得什麼樣?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我們班,課件出示雞、狗、驢、老虎、鯨魚圖片。誰見過驢,猜猜“驢”是什麼部首?貼字卡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老師有個更好的辦法記住它:此戶養匹馬,都說不像嗎,拉出來遛一遛,的確不是馬。馬字家族還有哪些字?貼相關生字。(順口溜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生字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讓枯燥的識字變得樂趣無窮。)

8、誰見過鯨魚?學生說完後教師出示課件介紹:鯨魚不是魚,是哺乳動物,最大的鯨魚是藍鯨,長達27米,相當於一棵高大的白楊樹那麼長。(二年級的孩子對27米只是模糊的認識,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學生思維一下子就活躍了,由抽象認識轉化爲形象認識)猜猜“鯨”是什麼部首?怎樣記住它?組詞。

9、兩隻蟈蟈牛皮吹得怎樣?如果不是來了一隻大公雞他們還會接着吹,還會吹些什麼呢?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幫它們吹一吹,課件出示以填空的形式完成:我在南山吃了——。我在北山吃了——。我在沙漠吃了——。我在大海吃了——。(課文的補白是發散學生思維的最好載體,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思維活了就是有了積極參與的興趣。)

10、學生回答後教師及時評價,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只可惜它們沒機會吹了,爲什麼呢?找到文中句子讀一讀。

(1)學生找到後,教師問:同學們認爲用怎樣的語氣才能體現此時兩隻蟈蟈的心情?

(2)誰想讀一讀?同學們來評價一下,老師也有同感,他聲音洪亮,語調準確,真是讀得聲情並茂。

(3)兩隻蟈蟈有個可笑的動作是什麼?對是伸腿和捋須,誰有興趣到前面來表演一下,大家跟着他一起做,表演後教師評價,你們的表演讓老師看到了一羣蟈蟈都來了。(表演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文本達到了落實重點的目的。)

11、這句中有個生字老師總是記不住它,如果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一下,老師肯定能記住,同學們也會永遠難忘,學生上臺後帶上鬍鬚,學生猜字,頁是頭,三撇是鬍子。剛纔這位同學的表演讓大家在快樂中學會了知識,下面還有更精彩的呢。我們班的幾位同學想用他們最精彩的課本劇表演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掌聲歡迎,三人帶頭飾表演。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再次感謝三位精彩的表演。(表演課本劇是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整體回顧,學生幽默的語言加上誇張的動作,達到了學生興趣的高潮,也突破了難點)

12、表演後問學生:你想對兩隻蟈蟈說些什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的過程,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激發了興趣點)

13、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牛皮吹大了,收不回來,就會連性命都打上。

三、拓展延伸,昇華情趣。

生活中吹牛皮會有哪些壞處?(語文的工具性體現在它來源於生活,把文中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才是發揮了語文的價值)

有了兩隻蟈蟈的深刻教訓,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一定會做一個實話實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