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三年下冊數學說課稿範文

一、 說教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三年下冊數學說課稿範文

1、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教材首先安排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並填寫表格,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交流量的方法。再通過“試一試”運用測量面積時的經驗思考出一個給出長和寬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最後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係,並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學生依據正方形的特徵,運用知識遷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練習中先安排看圖計算,再安排運用面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練習中重視了面積的估計和測量。

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教學關鍵:藉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

二、 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而不是由老師灌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呆板的機械的學習只能讓學生覺得無趣沒有生氣,所以這節課裏我主要是讓學生去體驗,去感知、去總結,一切都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不斷探究的過程就是兒童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

1、觀察比較,進行猜測

在課的一開始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教等寬不等長和等長不等寬的兩組長方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進行猜測長方形的面積會和它的什麼有關,從而引出新課。

2、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通過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聯糸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啓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實際應用,提高估計意識

在練習中設計一些實際應用和估計的題目,使學生學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於以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響。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複習,並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讓學生來猜猜這兩張紙面積可能是多少平方釐米?並用擺1平方釐米的'小方塊的方法來驗證。

在學生擺方塊的基礎上繼續提出問題,如果要求一塊很大的長方形土地面積或一個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用數方格的方法就不方便了,甚至是行不通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讓學生根據剛纔的一次操作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

二、小組合作,探索長方形面積公式。

1.這裏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靈活多變性,形象直觀性,讓四人小組合作實驗操作。要求: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並把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中的數據找一找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2.唐老鴨的兩個畫框中要配面積是多少的照片比較合適?

這一次我先讓學生利用剛纔尋找到的規律,先在作業紙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算算有多少平方釐米?再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量長方形的面積再次驗證剛纔的結論。學生就會想到“沿着長方形的長擺一排面積單位,然後再沿寬擺,就可以知道能擺幾排了”這樣的方法。經過兩次這樣的操作以後,教師再進一步地提出:“不用面積單位去擺,能不能用測量和計算的方法求出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這樣很容易地就能引導學生髮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最後再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感受自己發現的長方形面積=長×寬這個規律的正確性和簡便性,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小結,那麼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怎樣求長方形的面積?

三、觀察討論,探究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

1.在運動變化中,推導出正方形面積公式

在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時,先計算長方形面積,再演示寬不變,逐次縮短,最後變長爲寬同樣長。問:長和寬怎樣?它是什麼圖形?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特點?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然後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

四、鞏固練習。

1.小練習。說說什麼形狀?用什麼公式?怎樣計算的。書P84第1,2題。

2.比賽,這9格小格每個都有一道題,做對一題可以看到圖片的一個角。看看誰先把題目都做對,看到最後的圖片。

3.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請各小組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長方形量一量它的長和寬,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

4、挑戰題,幫奶奶設計游泳池。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種根據面積,拉動畫面選擇合適的長和寬,一種根據面積和周長,選擇合適的長和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