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說課稿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家庭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家庭說課稿

我的家庭說課稿1

一、課標要求

品德課程的新課程理念強調社會性。這種社會性源於兒童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這就要求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並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等,不斷積極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基於此理念,我展開了本課的教學活動。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我的家庭》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爲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的家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瞭解家庭構成的基礎上,體會家庭如同大樹的根基,是“我”健康、快樂成長的源泉。這節課中,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我所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都源於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生活、引導兒童生活,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爲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對家庭成員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於家庭經濟來源不易明白,所以教科書從瞭解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個角度入手,對爸爸媽媽辛勤的勞動進行探究,瞭解他們的勞動爲社會與家庭的貢獻,在潛意識中滲透對經濟來源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學習方法

信息技術學法指導顯得格外重要,這是因爲,一方面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快,如果學生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就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今後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爲信息技術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即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學習。因此,我確定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學習法。提出以完成任務爲目標,要求學生自學支持網站上的電子教材內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內容;

2、合作探究法。通過自學方法後,嘗試運用於案例中表格製作的任務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再進行合作討論。

3、實踐操作法。實踐出真知,計算機課更重操作

4、知識遷移法。在許多軟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異,學習編輯方法上要學會舉一反三。

四、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與同學溝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積極參與和探究的學習態度與精神。

五、教學建議

本單元共有四個課題:我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我成長的故事、我會做的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

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生活生命與安全教案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能力:

1、學習知識料我生活的地方教案理自己的生活,儘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2、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知識:

1、知道家庭生活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平等對待,會正確處理家庭成員間的矛盾。

2、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說說我的家

畫畫家庭樹

根據問題講家庭故事

親情樹下寫句話

六、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入手,引導學生回答:1鳥窩是小鳥的家2蜂巢是蜜蜂的家3樹洞是熊的家4山洞是老虎的家。學生的回答出小動物們都有家,我們也有自己溫馨的家,,我隨機播放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歌曲《讓愛住我家》的錄像,讓學生體會錄像中一家人的溫馨和和睦,同時學生聆聽着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教室裏就洋溢着濃濃的家的氛圍,相應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相信咱們同學也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的家庭。

課前,孩子們收集到與家人的照片,在活動中讓學生展示交流,,相應的用課件出示其中一名學生的照片,說:照片中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班的一位同學,你來猜一猜,他是誰?其他同學猜出來以後請照片中的同學來介紹一下照片的內容,激發學生回憶暢談自己與家人之間發生的故事。在三、五個學生的展示交流中,整個課堂營造出我說我家,我愛我家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

學生談完課件中的照片後,我指名兩個學生起來介紹自己手中的照片。

最後說:老師這裏還有一張照片,這上面的小朋友也是我們班的一員,大家快來猜猜看。課件出示我的家庭照片,學生猜出來,我對學生給予表揚: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這就是老師的一家,我也想來說說我的家庭,大家願意聽嗎?隨後介紹我的一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把老師對家的介紹與學生對家的介紹溶爲一體,在學生暢談家庭的基礎上進一步昇華,同時體現老師也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對後面的講家庭故事的感情渲染做鋪墊。

看了這些照片,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家庭成員都有誰?學生會回答: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畫畫家庭樹

感情渲染:對,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組成的,我們人類就是像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像一棵棵大樹,枝繁葉茂,課件出示家庭樹,引導學生述說家庭的`組成:看到這個小朋友的家庭,誰能試着說說你的家庭有那些成員。整個過程以學生爲主體,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全面參與,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能力,有利於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根據問題講家庭故事

這個環節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講我家的故事,讓學生對爸媽的辛勤勞動進行探究,瞭解他們的勞動爲家庭帶來的貢獻:在這棵家庭樹上有五個蘋果,每一個蘋果上都有一個問題,我請每個派一個代表選一個蘋果,然後進行討論,只要你能回答對了,這個蘋果就送給你。

我設計了五個問題:

1你和家人最愛做的事情是什麼?設計這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在爸媽的關愛下成長。

2你和家人之間發生的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3、你覺得爸媽的工作辛苦嗎?在課下,我讓學生調查了父母的工作,讓他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父母爲家庭付出了很多。

4、你知道爸媽的生日是那一天嗎?通過這個問題,學生會突然發現自己一直在爸媽的愛護下成長,可是自己卻連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在此讓學生知道以後要回報父母的愛,對父母的愛懂得感恩。

5、你爲家人做過什麼?

親情樹下寫句話

出示家庭樹,教師渲染:家庭是一棵常青樹,多美的樹啊,裏面飽含着我們對家人濃濃的深情,大家講的每個故事都那麼動聽、那麼感人,這麼多的故事,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完。現在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在你的心靈樹葉上寫下你最想對家人說的話,再給這棵樹添一份溫馨,好嗎?

學生在《讓愛住我家》歌聲中寫句子,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感受,在寫的過程中體會家庭對於我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家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寫完感受後,把音樂的聲音放小,問學生:誰願意把你寫的話跟大家一起分享。指名幾個學生讀,交流完,請學生把樹葉卡片貼在家庭樹上。

課堂小結

家是一個快樂的城堡,讓我一起快樂的爲家唱首歌吧。

我和學生同唱《可愛的家庭》,在這個溫馨的歌聲中,學生的愛家情感得到再一次昇華,相應結束本課。

七、總結反思

1、要創造性的運用教材。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要聯繫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達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先進的思想等吸收到課程中去。同樣,對教材中不切合本地和學生實際的內容,也要大膽地捨棄。在《我的家庭》這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我們農村的家庭現狀,進行了“我的自畫像”、“包裏的祕密”、“學習別人的長處”等活動。品德課本作爲一種開放性的教材期待着教師創造性的運用。

2、開展有效的活動。

新課標指出:道德寓於兒童生活中,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模擬現場,情境再現,意圖能儘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指導行爲,培養能力。

在教學中,我也深深體會到在教學前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活動後,這只是給成功的上課做了鋪墊,要想使活動達到到預期的效果,還要精心組織、有效引導。特別是大班化的情況下,活動組織不當,很容易造成吵鬧而無效的局面。所以教師在活動前一定要講清楚規則、要求等,必要時,還可以先進行示範。活動中,要不斷地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對於在活動中出現的自己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課堂生成,要認真思考對策,並及時調整自己後面的教學活動。活動後,更要及時引導和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對於在活動中表現特別好的學生和學習小組要採用多種激勵方法激勵。

只有這樣,我們預設的活動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我的家庭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本課由“我的家庭貢獻”“我也有責任”兩個話題構成,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作爲孩子,我們對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貢獻。家庭的事情大家都來做,作爲家庭一員,孩子在家庭中也有責任,讓學生知道爲什麼要承擔這些責任、怎樣才能做好。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處於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課程的學習,在對家庭的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愛家庭、做貢獻的意識,對人和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形象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再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爲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子女作爲家庭成員要爲家庭的幸福美滿貢獻一份力。

【能力與方法目標】

提高自理能力。

【知識目標】

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中一員的責任,學會自理,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作。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爲家庭盡責任,懂得不管年齡大小,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家庭責任,要有負責任的精神。

【難點】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情,主要採用了活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從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大頭兒子做家務的片段,提問:他們在家會不會像大頭兒子一樣做家務?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大頭兒子的做法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學學習,大家要像他一樣爲自己的家庭出一份力。引入《我的家庭責任與貢獻》。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於學生年齡尚小,直觀的視頻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幫助課程順利的實施。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着重突出教學重點,主要從2個方面展開。

第一部分是我的家庭貢獻,此處我會分爲三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由簡到難層層遞進:

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家都幫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很重要。只有每個成員都對家庭做出貢獻,我們的家庭生活纔會更幸福。

緊接着出示三幅圖片,第一幅是照顧生病的爸爸,第二幅是照顧妹妹,第三幅是和爸爸一起打球,讓學生觀察並提問:你們能發現家人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關心的事情嗎?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作爲孩子,我們對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貢獻,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能與家人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

最後讓學生從家庭任務袋中抽取任務,並說說會如何完成。學生做完活動後教師總結:我們孩子是維繫家庭成員親情的紐帶。運用創意爲我們的家庭事務出主意,並嘗試着將我們的妙計轉化爲行動,這也是我們作爲孩子對家庭的貢獻。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於學生由於對生活觀察的不夠仔細,所以很難發現自己所作的貢獻以及應該對家庭所做的貢獻,通過情景教學和活動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通過體驗提高自身的認識。

第二部是我也有責任,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具有責任精神,因此這一部分我將採用案例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我會出示一下案例:趙晉豫7歲時,一場車禍使母親癱瘓在牀,成爲植物人。兩年後父親也因照顧家庭心力交瘁而患病,失去了工作能力。爲了讓媽媽早日康復,這個身高不足1.6米的少年從小學二年級起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照顧媽媽,他給媽媽翻身揉搓擦洗,生怕久病臥牀的母親身體長膿瘡,他每天陪媽媽說話,他每天堅持5點半起牀,一堅持就是7年,燒水做飯,喂藥餵飯,幫媽媽翻身按摩,照顧爸爸,每天都到很晚才能靜下來安心學習。

讓學生以政治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如果晉豫不照顧爸爸媽媽,他們家庭會怎樣?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總結:家庭責任的承擔不能僅憑一時興起,需要有負責人的精神,堅持負責到底!富有負責任的精神對自己帶來的是成長,對家人帶來的是溫暖,對家庭帶來的是自己的一份貢獻。因爲,有了爲家庭負責的精神,我們就會處處爲家庭着想,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認爲家庭事務只是大人的事情。

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由於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只有從榜樣入手,讓學生知道落實精神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接受並內化,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環節三:鞏固提高

爲了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落實,這一部分我會讓學生制定自己的責任清單,並且小組內展示。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師生共同回憶的基礎上,我採用了歸納式小結。通過本環節,學生對本節課能夠形成更清晰的認識。歸納式的小結清晰明瞭,從而加強知識呈現的系統性。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自己做好的責任清單張貼在家裏最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都能堅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