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課文原文

《桂花雨》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桂花雨》課文原文

《桂花雨》課文原文:

中秋節前後,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父親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梅花,那是木蘭……但我除了記些名字外,並不喜歡。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裏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故鄉靠海,八月是颱風季節。桂花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回,嘴裏念着:“只要不來臺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了,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上佈滿陰雲,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桂花雨》教學建議:

1、可以從學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懷的人或事引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多讀一點琦君寫的文章,以便對她有較多的瞭解。

2、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探究。可以先安排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注意停頓,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再安排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並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相同,互相討論討論。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課文中的重難點,教師要做一定指導。

3、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後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

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是教學上的難點。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可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說說,以便他們對母親的話有更具體的感受,如,這裏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麼說?這裏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麼說?……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4、要注意朗讀的指導。課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別表現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對桂花的喜歡、母親的擔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搖桂花時的歡樂、“我”對“搖花樂”的懷念。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錶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比如,選擇一兩處作示範朗讀,或者請學生範讀,再作評議。

5、課文中的許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如,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搖落桂花時那飄灑的陣陣桂花雨。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如,看過桂花的學生,可以回憶桂花盛開時的景象。又如,學生可能有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髮、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6、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如聯繫古詩或者聯繫課外閱讀談談人們對家鄉的懷念;還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感受。、

作品鑑賞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纔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着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着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檐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樹那麼有姿態,笨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故鄉是近海縣份,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爲“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裏念着,“只要不來臺風,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家老爺爺,一斗給毛家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着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拿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裏,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壠,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纔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壠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壠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着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

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爲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爲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