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並瞭解古詩意思。

2.學習“英、詩”兩個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質疑。

今天我們學習《英英學古詩》,板題,指導“英”和“詩”的寫法。生描紅。

讀完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古詩的意思是什麼?英英是怎麼學的?)

二、播放課件,聽課文朗讀。

三、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你發現這篇課文和以前所學課文有什麼不同?(以對話形式出現)

2.同桌互換角色讀課文兩遍。

3.抽生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師生表演讀。背誦《靜夜思》

4.交流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四、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插圖。教師一邊引導學生看圖,一邊理解詩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牀前,(你想起哪句?---引出牀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遠離家鄉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這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嘗試背誦。抽生背。

4.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詩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詩?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師領讀一遍。

五、積累運用

再過幾天就到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說說中秋節有哪些風俗?每當中秋節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候,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全體背誦《靜夜思》

六、總結全文

學古詩就要像英英這樣不光是背古詩,還要了解古詩的作者和詩意。

課後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於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去年的《開心國學》中出現過,全班學生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查發現,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於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在指導朗讀時,爲孩子們標出了詩的節奏,教孩子們讀詩要“平長仄短”。自己親身示範,孩子們很快就找到讀詩的感覺。理解詩意時,圖文結合,既指導了說話,又鞏固了詩意,無形之中學生能根據每句詩說出詩的意思,同時,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中秋節傳統風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會吟誦……教育學生可把詩句運用到寫作之中。本節課充分的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快樂朗讀中積累並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