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鎮,這首詩爲你而歌

在美國只要看到小鎮,我總要在心裏迅速列出個等式:美國小鎮=中國小村。因爲在中美的行政建制中,墊底的分別是鎮和村,而在中國,村之上纔是鎮。所以,儘管我明白美國佬的鎮和咱們的村完全不是一碼事,還是忍不住要畫等號,忍不住要比較,然後忍不住要驚奇一下,驚奇那些鎮的小,和它們那種自覺的文化意識。

幸福的小鎮,這首詩爲你而歌

那段時間裏,適逢筆者所在大學的亞洲世界中心搞亞洲文化周,活動之一是參加布朗維爾鎮的詩歌朗誦會,而該朗誦會又是布朗維爾鎮的“酒、作家和歌唱的節日”系列活動之一。

小鎮常住人口只有148人,卻有着牢固的文學傳統,每年都有一個詩歌節。去的路上我就在心裏打鼓,就算全鎮人都劃拉上,又能寫出幾首詩?我就不信他們也搞小靳莊詩歌運動?到了布朗維爾我才發現,148人裏頭,起碼一半人跟詩有關。

朗誦會在一家書店的二樓舉行,我們到得早,正趕上一個樂隊在書店一樓的咖啡館裏演奏,樂手都是鎮上的居民,兩個阿姨和大媽級的歌手邊彈吉他邊唱。據說歌是她們自己寫的,沒準歌詞就是詩。聽歌的時候我把咖啡館裏的所有雕塑拍了一圈。雕塑家是小鎮土著,其藝術極有特色,現在已經衝出布朗維爾走向全美了。全鎮都以這個藝術家爲自豪,在這家咖啡館,全鎮最大的文化藝術的公共空間裏,爲他和他的藝術作長期展覽。由此看來,詩歌之外,148個人裏還有一部分和音樂等其他藝術有關。

二樓擺了很多書架,有新書有舊書,舊書打折,一兩個美元就可以拿一本。有的註明此書所售款額將捐贈慈善機構。我找到了納博科夫和麥克尤恩等人的小說。我們看書時,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上來,主持人出現之前,一排排的椅子上已經坐滿了人。加上那些等候在另外一個房間裏準備上臺朗誦的詩人,今天晚上還剩下幾個布朗維爾人跟文學無關呢?同行的一個朋友開玩笑說,選擇今晚下手的小偷要發了。沒錯,百人空巷,如入無人之境。

我們去的作家和詩人都是學院派,朗誦時得攥着詩稿。布朗維爾的文學愛好者們則兩手空空,他們把詩歌充分地落實到了口頭上,他們的傳統就是即興朗誦。有的完全是七步詩,在臺上走一圈,拍一下腦袋朗誦開始。現炒現賣,否則你很難解釋一個體重兩百磅的阿姨可以一點磕巴不打背誦出幾百行的詩來,而且詩之不足,舞之蹈之,聲情並茂。據熟悉內情者介紹,該阿姨已經蟬聯好幾次即興詩歌朗誦會冠軍。但她的詩太快,我來不及聽懂,只能依靠聲音的停頓在想象中替她分行。

有獨誦,有雙人合誦,還有情景詩劇。每一個布朗維爾人都激情澎湃,不需要麥克風。讓我感動的是一個殘疾小夥子,可能得過小兒麻痹症,一隻胳膊擡不起來,一條腿必須拖着才能走路,腦袋必須永遠朝左邊歪着。他就歪着頭朗誦了三首長詩。一首詩的最後兩句是:

陌生人,請給我你的手

我想飛。

現場靜下來。他希望我們伸出手拉他一把,他想飛。可是我們能給他的,只有廉價的、長久的難過和掌聲。

朗誦會結束,我沒有去問這小夥子的身份,但我敢肯定,他是我那天晚上見到的最好的詩人,那兩句詩是我那天晚上聽到的最好的詩。

布朗維爾讓我驚奇,這148個人還擁有9家博物館和紀念館,以及4家書店。9和4相對於148,我敢肯定絕對是個龐大的數字。它們所以龐大,是因爲我想到了我們的鎮和村,想必你也想到了。如果在中國找這樣人口數目的村鎮,除了偏僻深山和邊地,怕很難找到了——當然,我想說的不是人口問題,而是詩歌和藝術的問題。即便是我們的富庶文明之地,詩歌和藝術在日常生活中佔有如此巨大比例的,能有多少?有嗎?

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