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涇溪》全詩及賞析

《涇溪》是唐代詩人杜荀鶴(一作羅隱)創作的一首哲理詩。此詩寫了急流險灘之處鮮有船隻傾覆沉沒而水流緩慢之處卻常有船隻傾覆沉沒的反常現象,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杜荀鶴《涇溪》全詩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出自杜荀鶴《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

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

時時聞說有沉淪。

【註釋】

⑴涇溪:又稱涇川、涇水,在今安徽涇縣西南,發源於黃山北麓,東北流至涇縣城關鎮與徽水匯合後,稱青弋江,然後到蕪湖匯入長江,涇縣,即以涇溪而得名。

⑵兢慎:兢兢業業、小心翼翼。見《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

⑶傾覆:顛覆、覆沒。

詩意:

涇溪裏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裏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賞析】

《涇溪》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寫的一首哲理詩,它告訴人們要居安思危,處盈慮虧,枕戈待旦。詩寫得曲折,理析得透徹。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證。

涇溪由於灘多石險,水流湍急,船伕都很小心謹慎,所以一年到頭都沒聽說過有翻船事故,反倒是水流平緩又沒有石頭的地方,時常聽說有船隻沉沒。

這首小詩,闡明瞭河流的險阻或平穩,船伕的謹慎或粗心,同行船安危的辯證關係,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一件事情如果人人都知有風險,大家做的時候就會小心謹慎,最終反而能成功;而一件看起來很容易的事,常常會因爲人們的輕視與疏忽而搞砸。

從表面看,詩的事理是礙而不通的。因爲行舟水上,遇險不傾,平流卻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不通的現象中,潛藏着大通的本質。因爲舟是人駕的,舟的載沉,不取決於路的平險,而決定於人的狀況。溪險石危時,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無石處,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這,正是杜荀鶴《涇溪》詩析理的高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