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木蘭詩翻譯

人教版木蘭詩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嘆息聲唧唧又唧唧,木蘭對着門織布。聽不到織布機的響聲,只聽到木蘭的一陣陣嘆息聲。

問木蘭想的是什麼,問木蘭思念的是什麼,女兒沒有想什麼,女兒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天夜晚看見軍中的文告,皇上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已經成年的大兒子,木蘭沒有年長的哥哥,我願意爲了這次徵兵去買馬和鞍,從此代替年老的父親從軍去打仗。

到東邊集市上買一匹好馬,到西邊的集市上買馬鞍和鞍墊,到南邊集市上買嚼子和繮繩,到北邊的集市上買根長長的馬鞭。早晨辭別父母出發,夜晚在黃河邊上宿營,聽不到爺孃呼喚女兒聲音,只聽到黃河水奔流發出的濺濺的響聲。早晨辭別黃河繼續前進,傍晚就到黑山山頭,聽不到爺孃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下胡人的戰馬發出啾啾的叫聲。

到萬里之外參加戰鬥,像飛一樣越過關塞和羣山。北方的寒氣傳來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的鎧甲。將士們經過上百次的戰鬥,有的犧牲了,木蘭等壯士們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勝利歸來了。

木蘭從前線回來拜見天子,天子高坐在舉行大典的朝堂上。朝廷爲木蘭記功很多次,兵賞賜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表示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快快把自己送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姐姐聽說妹妹回來,對着門梳妝打扮;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對着豬和羊把刀磨的霍霍作響。推開我東邊臥室的門,坐在我西邊臥室的牀上,脫下我從軍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先前在家時穿的衣裳,對着窗子梳理我像雲一樣好看的鬢髮,對着鏡子在臉上貼上美麗的花黃裝飾。木蘭出門看同伍的士兵,夥伴們都很驚奇:共同生活戰鬥了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位姑娘。

傳說兔子靜臥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爬搔,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雄雌兩兔一起貼着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爲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誦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杼: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專用名詞,不能念kěhàn。

鞍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jiàn。

轡頭:pèi,繮繩。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騎:jì,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ó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i,當劈開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靠近,臨近,此處引申爲貼着。

5.教師範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爲五個部分。1、2段爲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127;段爲第二部分,寫出木蘭準備出征和奔馳征途。第4段爲第三部分,&127;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5、6段爲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127;段爲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讚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爲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爲一個部分,&127;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麼情況?表現了她的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嬗遞進(板書:反覆),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奔馳遙遠征途)。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