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燕子經典的詩句

燕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在看到這種尾巴似剪刀的可愛小鳥們飛來飛去。那麼關於小燕子的古詩詞你們知道有多少呢?

關於燕子經典的詩句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此詩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爲歷史的陳跡。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爲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詩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爲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啓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啓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爲人稱道。

謁金門懷古居

宋-李好古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

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

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注:南宋時期中原淪陷,作者無法返回家鄉,面對破碎的河山,作者急切希望能收復失地,重回故土。南宋的腐朽統治讓作者備份難耐,因此寫下了這首暗喻憂愁國事之作。辛辣地譏諷南宋朝廷抗敵之無人,譴責了腐朽的南宋統治者,表達了自己渴望收復中原的急切心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腐敗無能的.南宋統治集團的不滿。

高陽臺·西湖春感

宋-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此詞借詠西湖抒發國破家亡的哀愁。開頭三句寫景,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淒涼。“能幾番遊”二句抒發出朝不保夕的無限哀愁。下闋“當年燕子知何處”暗用劉禹錫《烏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見說新愁”以下,詞人傾訴個人的滿腔哀怨,再無心事追尋往日歡樂,聽到鵑啼,真教人肝腸碎裂,痛苦難當。全詞淒涼幽怨,悲鬱之至,尤其兩個“怕”字,真切地勾畫出詞人睹物傷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金陵驛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笑從雙臉生。

注:古時,每年在春秋時節,人們會兩次祭祀土地神。這兩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非常熱鬧。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時節可以停止勞作,做一些鬥草、踏青、盪鞦韆之類的遊戲,這首詞就是以春社爲背景所寫。

歸飛的燕子,飄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鳥啼,映襯着笑靨如花的少女,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蝶戀花

唐-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本詞抒寫春日的閒愁。上片寫迎春之情。開頭三句寫初春之景,有富貴之象。後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他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面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只表現主人公的一種情緒。此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塞鴻秋·春情

元-張可久

疏星淡月鞦韆院,愁雲恨雨芙蓉面。

傷情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閒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寫入相思傳。

注:全篇七句四十五字,描寫出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情,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滿庭芳

宋-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佳樹清園。

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

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淥濺濺。

憑闌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