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偶頑抗的反義詞

 負隅頑抗(fù yú wán kàng)

負偶頑抗的反義詞

【解釋】:隅:角落。憑藉險要地勢,頑固抵抗。(負:依靠;憑藉;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也有垂死掙扎的意思。

【例句】: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扼守在塹壕中的敵人想負隅頑抗,我們劈頭蓋臉便是一頓猛掃。”

當代康笑胤

《思君賦》:她含情脈脈地對他說:“打消你尋花問柳、追鶯逐燕的主意,在我訓練多年的情將意卒面前,莫再幸福地掙扎,甜蜜地逃跑。你須知,負隅頑抗的下場,是被我罰去客廳跪搓衣板。”

故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ē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爲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穀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爲馮婦了。”接着,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 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於和老虎搏鬥。後來他成爲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 有一年,某座山裏出現了一隻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着一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衆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鬥起來,經過一場拼搏,終於打死了猛虎,爲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

 負隅頑抗的反義詞:束手待斃、束手就擒

束手待斃(shù shǒu dài bì)

【解釋】: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着等失敗。

【例句】: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

【故事】: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等死

【英文】: a dead duck

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解釋】:束手:自縛其手,比喻不想方設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例句】:日本鬼子毫無抵抗,乖乖束手就擒

【故事】:《宋史·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