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的簡短小故事10個

導語:每一個小故事都像是雪中送炭,化解了趕路途中的辛酸。下面是人生哲理的簡短小故事,歡迎閱讀:

人生哲理的簡短小故事10個

故事1:兩隻鍾

兩隻鍾已經忙活了一輩子。

有一天,一隻老鍾對一隻小鐘說:“你一年裏要擺55600下啦。”

小鐘嚇壞了,說“哇,這麼多,這怎麼可能?!我怎麼能完成那麼多下呢!”

這時候,另一隻老鍾笑着說:“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鐘擺一下,每一秒堅持下來就可以了。”

小鐘高興了,想着:一秒鐘擺一下好像並不難啊,試試看吧。果然,很輕鬆地就擺了一下。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小鐘已經擺了55600下!

 故事2:我只做沒把握的事兒

王文華,臺灣著名作家,斯坦福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自己的建樹。問及爲何總是如此經歷充沛且保持鬥志的原因,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做的事情,沒一件是有把握的。”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朝聖。富和尚很早就存錢,窮和尚卻帶着僅有的一個鉢盂就上路了。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南海朝聖回來,富和尚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

富和尚問:“爾困,何以往南海?”

窮和尚答:“吾不往,則終日癲狂,行一步則安一分,爾穩重,故爾在。”

所謂十拿九穩的事情,往往是獲得回報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沒有把握的事。

你覺得沒有把握,別人同樣覺得沒有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遠只能看着別人的成功,風險與收益向來是成正比的,投資是這樣,生活也是如此。

故事3:耐人尋味的標語

一位科學家得知死神正在尋找他,便利用克隆技術複製出了1個“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亂真保住性命。

面對13個一模一樣的人,死神一時分辨不出哪個纔是真正的目標,只好悻悻離去。

但是沒過多久,對人性的弱點了如指掌的死神,想出了一個識別真假的好辦法。

死神又找到那13個一模一樣的科學家,對他們說:“先生,你確實是個天才,能夠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複製品。

但很不幸,我還是發現你的作品有一處微小的瑕疵。”

話音未落,那個真的科學家暴跳起來大聲辯解道:“這不可能!我的技術是完美的'!哪裏有瑕疵?”

“就是這裏。”死神一把抓住那個說話的人,把他帶走了。

一句批評或者奉承的話往往會使人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故事4:每個人都是上帝

同事近日出差去德國,回國後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在多特蒙德市,由於公務安排,他們每天都要下午五六點鐘才結束工作,纔有閒暇逛商店,但他們每次都難如願。因爲只要一到6點,哪怕店內擠滿顧客,店員也要禮貌告知:下班了,送客。到週末多數商家根本就不開門。該先生不解:“市場經濟不是說顧客是上帝嗎?不是賺錢就是道理嗎?他們怎麼能夠攆上帝出門?”原來,在德國人看來,多開一會兒門,顧客滿意了,老闆收益了,店員利益卻要被損害了。週末也一樣,開門時間長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自然無法保障。

在朋友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成熟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勞資關係————顧客是上帝,而店員也是上帝!

 故事5:年齡問題

朋友在法國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導遊、妻子一起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門口的工作人員卻只肯賣給他們兩張門票,原因是工作人員認爲他的妻子還不到十八歲。我這位朋友也很生氣,他認真地讓導遊幫他翻譯,告訴工作人員說,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輕,其實已經年過三十。工作人員卻執意不肯多收一張門票的錢,讓他感動而不解。後來他了解到,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待遇和博物館的門票收入是不掛鉤的,法國人設立博物館的宗旨,是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多地接近藝術

同樣,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說起年齡則是一副懊喪的表情,她說,西方人永遠都看不懂東方人的年齡,每次去酒吧,都被要求出示身份證,真想跟他們說:拜託,我已經是中年了。

博物館和酒吧,同樣是對待青少年的年齡限制,一個極寬鬆,一個卻極嚴格。彷彿一個好園藝師對幼苗的心態:對給予陽光、水分、營養和愛毫不吝惜,對於可能的侵害,則一概拒絕。

故事6:不到一天大

“今天是你餘生的第一天。”在維爾瑪丹尼爾的書《歡慶快樂》中,她給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個全新的解釋。她曾經採訪過一個去阿拉斯加拜訪愛斯基摩人的人,那人的話使每個人有所領悟。

“永遠不要問愛斯基摩人他多大了。如果你問,他會說‘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他們中的一個人就對我這樣說。

“當我第二次問他的時候,他說:‘不到,就這樣了。’這對我來說還不夠。於是我問他‘不到多少?’然後他說:‘不到一天。’

“愛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時,他們就死了,對世界來說是死了。

“然後當他們在清晨醒來時,他們重新復活,獲得新生。因此,沒有哪個愛斯基摩人能活過一天。這就是愛斯基摩人說他不到一天大的意思。那天還沒有結束。”

“北極圈裏的生活是嚴苛殘酷的,起碼的生存成了主要的奮鬥目標,”他解釋,“但是,你永遠看不到一個面帶擔憂焦慮的愛斯基摩人。他們學會了每次只面對一天。”

你學會了如何把擔憂和焦慮拋到一邊,生活在每一天裏嗎?

今天是你餘生的第一天。

 故事7:快樂之獎

一位悠閒的老人,守候在鬧市區的一條繁華馬路上。無數的行人從他身邊匆匆掠過,如同羣羣鷗鳥飛越擱淺的輪船。老人睿智的目光巡視着衆人的臉龐,不斷地輕輕嘆息。偶爾他會走到某位行人的面前,有禮貌地攔住他或她,悄聲地說一句什麼話,然後把一樣東西塞進那人的手裏,微笑着離開。

深夜了,老人回到一傢俱樂部,對負責人說,我已經對每一個我確認的人,發放了獎金。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家富裕的俱樂部,突發奇想,拿出了一大筆錢,委派對人的表情很有研究的專家,到城市最繁華的地帶守候一天,由專家判定的每一位快樂的人,會得到一筆獎金。

負責人說,唔,你做得很好。只是,我猜想,那筆錢,一定不夠吧?

老人說,我連那些錢的一個零頭都沒有用完。整整一天,成千上萬的人經過我面前,但是我能確認他是快樂的人,只有名。

 故事8:病箋

人在逃亡着,在疾病的聲響裏,在茱萸,艾草,菖蒲,車前草之間,從一種病逃亡到另一種病,他們說你在康復。你看到自己一天一天在變薄,變薄,已無法返回童年的辛酸。

一路下來,路在變短,房屋變矮,流水變窄。

人生不過是另一場巨大的病,在日子裏痛着,折磨着。它走過愛,恨,情,仇,走過悲喜交加的命。

病載着命,命載着你,在河道中顛簸着。

軀體像一座開始融化的冰山,不捨晝夜地崩潰着。

一些清風翻着寧靜的舊藥方。明月三錢,松柏兩棵,陽光四兩,清心一顆,世間的箴言,笑對生死,剩下半筐清脆的鳥鳴,在綠葉間翻騰。

病活在它長短不一的日子裏。我們活在長短不一的疼痛中。

進入它的內部,踩出了細節。我們在病中,找着自己的日子。

一些疾病在體內涌動,養活了一些人。

一些疾病在身外走動,死去了一些人。

 故事9: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過荷池,一塘的綠雲綿延,獨有一朵半開的紅蓮挺然其間。

我一時爲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不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漫天的雨紛然而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這樣一株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我立池畔,雖不欲撈月,也幾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無知地在其間雀躍,你曾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溼,那些無奈與寂寥,並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蓮花,在雨中怎樣地唯我又忘我!當沒有陽光的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快樂!一株蓮花裏有這麼完美自足的世界!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雨季何患?

故事10:愛的真諦

“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我的這位學生。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裏,掛在心上,卻伸不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的,我這位學生實實在在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就算他對我的感情是假的,也應該算是真愛……”這是一位老人的遺囑。老人生前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兒子,長大後先後都出了國,所幸還有個學生,細心地照料伺候他。兒子們經常從國外打電話回來,叮囑老人小心被那個學生騙了,說那個學生是衝着他的錢和收藏而來的,而老人總是這樣回答:我當然知道,我又不是傻子!是的,在愛的面前,誰都不是傻子。老人死後,律師宣讀了老人留下的遺囑。遺囑中,老人把大半的收藏都贈給了那位學生。

是啊,用口表白,用心掛念,這些都是愛的表達方式。但是,如果這些都不能落實到行動上,哪怕你說得再甜,掛念得再深,這樣的愛也只能是海市蜃樓而已。說難聽點,是好看不中用。

愛的關鍵,不僅要說在嘴裏掛在心上,還要你伸出一雙溫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