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不是一種人生態度

一位老領導對我的一篇文章作了一段饒有深意的評論,讓我對“混”產生了一些感悟。“混”在漢語詞典中的四聲含義中有一種是“苟且度過”的意思,常來形容“敷衍塞責”的行爲,也來形容一種不思進取的處事風格。但是“混”對很多人來說已然是一種人生態度,我想這並不是因爲要求低,而是因爲追求少。

因爲這一樁小插曲,讓我想起很多年前親歷的一段事情,現在想起來很值得玩味。那時的我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時候,當時住在學校宿舍。在校園中緊挨住宿樓有一排8間的簡易房,數千學生在住宿或上課時必經此路。這裏自然也就成了衆多小商販的福地,這排房兩邊最頂頭分別開了家日用商店,一個是夫妻兩開的.,一個是單身男青年開的。夫妻店的老闆好客,不拘小節,丈夫愛下棋,常常一堆人聚集在店門口下棋,熱鬧非凡,總是聽到妻子的埋怨,然後再嘻嘻哈哈中像煙霧一樣飛散。

另一家店是個年輕的的小夥,老闆在很小的店面裏開展了很多的業務,電腦維修,代繳話費,代辦駕照手續,後來又增加複印打印,代收快遞等業務。服務面很廣,當然這些並不是最爲主要的,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每天早晨,會看到年輕的老闆把一張冷飲桌擺好,然後他會反覆的擦洗桌面和椅子,每一天都在重複一樣的事,每天都要保持這張桌子的潔淨。後來我便喜歡上了這個小店,閒來無事幾個朋友便會坐在這裏。一年以後,忽然發現擦桌子的人換成了一個老太太,一樣的時間,一樣的方式。打聽後才知道,這家店的老闆在另外一個地方開了分店,所以這個店由父母來照看。而另一家夫妻店還是在每天傍晚時分熱鬧非凡,只是生意做的缺少了點生機。

之後因爲工作的原因離開了那裏,後來聽說有一家關了門,我想能猜到是哪家。因爲談到“混”,忽然讓我想到了這段親歷,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認知到“混”的真實含義,

比如這兩家商店,都在經營,產品、客戶完全一致。只不過一家是用專心致志的態度做好作爲商店本該有的服務,而另一家在試圖通過掌握流量和建立客戶粘性來贏得市場,但是在同等競爭環境下,專注專業成了唯一的取勝之道。那麼“混”的在這裏解讀,我想就是“不務正業”,而非“無所事事”。

事實上,多數人當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時,成長和掙扎意識就會淡化,甚至會停止成長。整個過程會從“自我陶醉”發展到“自我麻醉”,進而會漸漸的失去抵抗意識,最終喪失抵抗能力。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過程,我們常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這種情形,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改變的方法。不知不覺就把“混”變成了習慣,變成了人生信條,變成了思維定勢。然而一旦這種“混”的平衡被打破,那麼緊隨其後的就是殘酷的現實衝擊。到那個時候,留下可選擇的也只能繼續“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