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表達-短文摘抄

常有這樣的情形,政策法規甫一出臺,事情剛一開始,就從報紙、電臺上看到或聽到“全體支持”、“萬民贊同”、“一致擁護”等類的說辭。我就納悶,這寫文章的人是怎麼立馬就知道“全體”、“萬民”的“一致”的意見的呢?是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出的,還是通過開萬民大會舉手表決得出的?即使問卷調查,也只能算是抽樣,不能說是“全體”和“萬民”,更何況結果也難達到“一致”;而能參會的也只能是領導或代表,也絕不可能是“全體”、“萬民”,怕是連“廣大”都難達到。我是一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理應是“萬民”之一員、“全體”之一份,而我就很少接受過問卷調查,更少參加過表決大會。即使偶爾接受調查、詢問,投的也不盡是贊成、同意票,在某種程度上,還多是持質疑的態度。問問周圍熟識的人和遠在外地他鄉的親戚朋友,其情形大致和我差不多。假如就“你是否接受過對某事(當然是所謂的“全體支持”和“萬民贊同”、的事)的問卷調查或參會表決“的問題做個問卷調查,結果肯定是答“未”和“否”的多,且是絕對的多。

請注意表達-短文摘抄

從對某項具體的政策法規或具體的事理來看,得到“贊同”、“擁護”和“支持”的肯定有,肯定還不在少數,但距“全體”、“萬民”總會是有些距離的;持“懷疑”、“否定”甚至“反對”的也肯定會有,有時也還肯定不在少數。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的價值取向也是多元的。在現代社會,只有沒有政策法規和不幹事的政黨、政府是“全體”反對、“萬民”背棄的`。要制定政策法規、要幹事,就會有正有誤、有成有敗,就會觸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於是也就難得到“全體”、“萬民”的“一致”的“贊同”、“擁護”和“支持”的。

再從政策法規和幹事的初端來看,作爲涉規涉事的“全體”、“萬民”而言,也有個拭目以待、實踐檢驗的過程。不經三個黴天、三個伏天的木質的漲縮,怎能說木桶質量的優劣、木匠手藝的好孬?那些要急着表態的,也怕是少數沉不住氣或是有某種需求的人,而絕非“全體”和“萬民”的“一致”的意見。

如從以往的事實來看,被事前說成是得到“全體”、“萬民”的“一致”的“贊同”、“擁護”和“支持”的政策法規,經實踐檢驗後,名實相符的固然不少,但名實不符甚至名實相反的也很多。不用筆者贅言,大家都能說出一些例證。

那麼,“全體支持”、“萬民贊同”、“一致擁護”之類的說辭何其多、何其長久呢?筆誤說肯定是站不住腳的,因爲能在報上撰文、臺上演講的,說都是精英有誇飾之嫌,但都受到一定的教育和訓練應是事實,起碼不似我等草民的隨意的胡謅亂說。於是我想,懷着美好願景寄予過高期望而急於言說的有之,而出於某種目的而迎奉甚至獻媚討好的肯定也有,至少於在編者能完成任務,不在編者能賺取稿費——儘管很少,但聊勝於無。但不管是出於那種心理,強造民意至小會產生誤傳、誤導,不利於政策法規的實施和檢驗。對上,肯定是得不到黨和政府的真正認可的,因爲“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是我黨一貫奉行的原則,“說真話實話、真實地反映民意”是新一屆領導集體大力倡導的;對下,有違民意、有失民心;於己也遭良心譴責。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