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英語的教學隨筆

近年來,爲推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應用於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與嘗試。

有關小學英語的教學隨筆

一、what?——在語篇教學中我們應該建構什麼?

在當前的語篇教學中,我們往往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新單詞、新句式的教授上,一節課常常顧此失彼。教學目標不能達成。我在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關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譬如,在引入一篇對話或短文時,教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信息:如果採用聽的方式,我會教給學生速記的方法;如果採用閱讀的形式,我會關注學生掃讀的技巧。在引導學生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去猜測某些新單詞的意義。而在對一篇對話或短文進行歸納總結的時候,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作爲提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認爲,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們爲學生解決的,應該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會讓孩子們獲益終生。

二、where?——我們的語篇教學應該建構在哪裏?

在高年級語篇教學的備課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老師抱怨文章的篇幅過長,內容過多,無從下手;而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對於語篇支離破碎的“肢解”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很多老師習慣於在進入語篇教學之前爲學生解決所有的新知識點,甚至還會爲每一個新的知識點做足了“操練”的功課纔會放心讓學生真正接觸語篇。這樣的“好心”其實往往剝奪了學生自主建構的權利。

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常採用這樣三個環節:

1 導——設置話題,着力於激活與本語篇相關的背景知識,爲學生提供建構的基礎與可能,同時進行新單詞新句式的適當鋪墊(鋪墊那些會對語篇學習形成較大障礙的內容);

2 聽/讀——根據技能訓練的不同要求,以聽或讀的方式爲學生提供能夠獨立接觸語篇的機會,讓學生對語篇獲得一個整體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引導學生藉助對文本的聽或讀獲得信息、整理信息、轉述信息,同時不斷驗證老師提供的學習策略或學習方法,使之逐步成爲學生自己的學習經驗;

3 練——設置任務型的語言活動,以交流互動、有效合作等方式爲學生提供語言建構的情境和機會,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養成。

我們的語篇教學,應該建構於學生的已知、已會(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和所思、所想(情感態度,思維過程等)之上,這樣的“建構”纔會真正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who?——在語篇教學中應該建構的是誰?

在語篇教學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建構的,不僅僅是學生,更需要教師的主動建構。

首先,教師新的角色意識的轉換。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是教會學生語篇的.人,更應該是引導學生經歷語篇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只有教師完成這種角色的轉換,才能在語篇教學中思考:在學習該語篇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還需要通過學習獲得什麼?在此過程中我可以爲他們做些什麼?學生還需要哪些資源?他們有多少自主學習的空間?等等。經歷了這樣的思考,我們的語篇教學纔會真正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其次,教師對教材的自主建構。建構主義認爲,每一個人對於知識的建構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相同的課程標準和相同的教材,一線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對於教材的運用和使用應該也是有區別的。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教材只是教師幫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形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一種媒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校環境乃至家庭環境對教材做出調整、刪減和補充。而對教材的這種創造性使用,首先要求教師研讀教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種解讀和理解才能使得我們對教材的使用成爲建立在每一個不同教師原有教學經驗之上的內化和建構,才能真正用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