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看電影

我與妻是同齡人,有着相同的農村生活經歷,每每談起在農村的歲月,彼此都有着說不盡的話題。

生活隨筆:看電影

那年月,農村生活特別貧乏,村民們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地勞作外,僅有的一點樂趣便是兩個月輪迴一次的電影了,而且放來放去都是那些老片子,如《地道戰》、《地雷戰》、《奇襲》、《南征北戰》之類。然而,就是這些片子村民們也是百看不厭,生怕漏掉一場。爲此,村村都設有“義務情報員”經常到周邊公社、大隊探聽消息,每逢電影隊巡迴放映到本村時,村民們無不歡欣鼓舞,仿^***過年過節一般。隊長這天也格外開恩,要大家上午趕緊幹活,下午放假。於是,有的人家邀請親朋好友,有的藉機討好未過門的兒媳婦、女婿、孩子的老師等。家家戶戶賓客盈門,炊煙裊裊,好不熱鬧。

這天最受寵也最難伺候的要數放映員了。否則,放映時他們不是把聲音搞不響,就是把片子搞的斷斷續續,使村民們叫苦不迭。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多,因爲村村都要把他們當成上賓。

夕陽的餘輝還未消盡,孩子們就扛着板凳來到禾場上給家人搶位子。有的早早就爬到樹丫上靜靜地等候。夜幕降臨後,吃飽喝足的.放印員來到放映機旁,打開高音喇叭高聲叫喊:“鄉親們,今晚放映革命影片......!”話音未落,拍手聲、吆喝聲如雷貫耳。一場放完後,村民們總不盡興,禾場上就爆發出“再放一個”的歡呼聲。

散場後,人們扶來攜幼紛紛離去。田埂上、麥壠裏數百支用松油節點燃的火把形成的長長火龍在蜿蜒前行,仿^***當年井岡山會師的隊伍,好不壯觀。

那時,只要聽說哪裏有電影,就是十里八鄉也要趕去。一次,我與同村幾人步行好幾公里到鄰鄉去看《渡江偵察記》,一連看了兩場。散場時與同伴走散,又沒有手電,我只好硬着頭皮在鴉雀無聲、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往回走,結果在一個小山頭上兜了兩個多小時纔回家。妻接過話茬繪聲繪色地說,有次到別的大隊看電影,中途返回時突降大雨,女伴們哭的哭,叫的叫,亂成一團,慌亂中我與幾個人一同滑到路埂邊的泥坑裏,幾經掙扎才爬上來,但都變成了“泥人”。

時過境遷,如今我們坐在家裏看着大彩電,比起過去走許多路看那露天禾場電影要舒服自在得多,但在那種條件下看電影,也有着一種野趣古樸的情調,現在想起來確實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