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縷糉香端午情雜文隨筆

記憶裏,那片兒不大的蘆葦蕩,也曾使我的童年豐富多彩起來。特別是每年的端午前後,蘆葦蕩裏面時常會見到我們幾個小夥伴兒忙碌的身影,更能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

縷縷糉香端午情雜文隨筆

記憶裏,每每快到端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夥伴兒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書包到村南的那片兒蘆葦蕩裏打葦葉兒。

記憶裏,我們幾個小夥伴兒常常比賽誰打的葦葉兒好,誰打的'葦葉兒多,以此來決定誰是今天的隊長。伴着落曰的餘輝,我們的歌聲與歡笑、吵鬧聲在鄉村小路的上空飄蕩……

那叫聲“啾啾”的鳥兒,我們給它們自取名曰“葦喳兒”;

那高高的細長的草就是母親用來綁糉子的馬蓮草,到了秋天,它會結出綜色的果子,我們叫它“馬蓮棒”;

地下那白白的,矮矮的,像馬蜂窩似的好吃的菌,我們叫它們“羊肚兒”……

如今的端午前後,葦塘依然存在,馬蓮依然茂盛,但葦塘裏再也看不到我們的身影,葦塘上空也不再飄蕩我們的歌聲。但母親的身影,卻是每年與葦塘作伴兒,與夕陽爲伍……

端午之前,母親總是先打些新鮮葦葉兒,以備當年的端午之需;端午之後,在閒遐裏,母親也時不時地打些葦葉兒回來,等待我們放暑假……

今年,母親更是早早便準備好了新鮮的葦葉兒。一大早,電話便打來了,而且還是讓兒子接電話:“皓兒,姥姥今兒包糉子,記着來啊,另外,姥姥還準備着一些好東西給你呢……”後邊沒聽清母親說什麼,她突然把電話掛了,我知道,母親打電話向來如此,因爲說多了電話費就得多交些。

我突然覺得鼻子酸酸的,是啊,確實好久沒回去看看了……

還沒進村,老遠就看見父親手搭涼棚向我們回家的路上張望着,看到我們的身影后,一轉身,又拐向家的方向了。我知道,父親這是急着向母親彙報迅息了……

院落的一角擺着紅棗、花生豆,另外有兩個盆兒裏用水泡着母親已煮好的葦葉兒和糯米,梯子上掛着也已經煮好的馬蓮……

母親正埋着頭,往她已經打好的一個糉包裏放糯米呢。

母親包糉子是很講究的,她打好一個糉包之後,先用三顆花生豆墊底兒,說這是爲了防止上面的糯米順着糉包下面的小洞滑下去。然後放少許糯米,再在糯米上面放三顆紅棗,最後在紅棗上面再放些混合在一起的花生豆與糯米,整個過程不能擠或壓糉包,使得糉包裏面留有足夠的空隙。母親說這樣煮出來的糉子吃起來才柔滑。

縷縷銀絲爬上了母親的額頭,條條皺紋嵌上了母親的面龐,歲月的印痕無情地刻在母親的身上,年復一年,曰復一日。但母親仍把她的愛以不同的方式注入給兒女們。

又是糉香飄蕩的季節,那縷縷糉香讓人回味無窮,而那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糉香中所蘊涵的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