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歸隱心情隨筆

在武俠小說的結局中,高手往往歸隱。

高手歸隱心情隨筆

歸隱不是因爲高手是高手,而是因爲高手心智成熟了。

但高手最精彩的時光卻是歸隱之前,而歸隱則意味着故事的結束。

精彩以內心的困苦和掙扎爲代價,而以一步步成爲高手作爲補償。所以,年輕人最好不要過早看透人生和認識自己,因爲過早的看透和認清就會以不能成爲高手爲代價,雖然能夠很早的免去衆多內心的困苦和掙扎。

這個社會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還是錢包的'大小,理論上我們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內心足夠強大,沒有錢包也能走自己的路。但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揹負一個家庭,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有些犧牲精神,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首先成爲高手。

適者生存,高手就是適者。

而過早看透人生和認識自己的捷徑只有一條,這就是“哲學”。

確實,哲學家在我印象中就是那些與社會格格不入、走路都能掉井裏的異類。

值得一提的是,哲學有一條岔路,這條岔路則是捷徑上的捷徑,這就是“心理學”。

按說懂心理學的人更能夠認清自己,但事實上患心理疾病最多的人羣就是心理醫生。對此我並不困惑,我的理解是,很多人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正如柏拉圖的洞穴隱喻一樣,絕大多數人都處於面向暗壁的無知狀態。

踏上捷徑的人,如果再想回歸洞穴,與無知的人一樣去專心的修煉武功,似乎已經不可能。但是,走出洞穴的人,如果不能夠比這些呆子修煉的更好,着實有點暴殄天物。只是,如果一味去修煉武功,難免會心情更加悽苦,而且還要違背做人原則。但換言之,悽苦與違背正是修煉武功的動力,有了悽苦和違背才能迫使自己儘快成爲高手。

後記:哲學和心理學是窮人的危險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