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教學隨筆

《推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唐朝詩人賈島在月夜拜訪自己的朋友李凝未遇,留下了《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在返回的途中,感覺詩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於是開始推敲詩中的用字,誤撞韓愈的儀仗隊,於是兩人共同斟酌,最後確定“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了。

《推敲》的教學隨筆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講賈島月夜訪友,以詩贈友。教學中,讓學生結合插圖讀課文,體會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靜謐與美好。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與插圖對應的句子賞讀。指名讀完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哪一句寫出了賈島和李凝的友誼深厚。學生很快找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我用課件出示了“摸”字的四種解釋,讓學生理解此處的意思,從而進一步理解賈島夜晚訪友的不易,從而進一步理解賈島與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結束這一段的精讀時,我出示了賈島的《題李凝幽居》讓學生抄下來準備早讀課時背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寫出了賈島的反覆推敲時的樣子。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橫線畫出賈島的所想的句子,讓波浪線畫出賈島的動作的句子。然後全班交流。先指名讀賈島的所想,質疑“推”字,不急於公佈答案。然後就到底用哪個字的問題,再看賈島的動作。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用哪個更好。1、賈島騎着毛驢進了長安城。2、賈島騎着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着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學生都知道肯定是用第二個句子最好,可是好在哪兒?從一邊一邊的`動作和不知不覺能看出賈島揣摩得認真、思考的時間較長。而第一個句子寫得太過簡潔,看不出賈島的細緻入微的動作。對於這個句子,我也讓學生通過觀察49頁上的插圖來進一步體會了。

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寫了韓愈幫助賈島斟酌,最後決定用“敲”字。精讀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賈島不能定奪用字的一個詞語——猶豫不決,從而體會出賈島嚴謹的作詩態度。接着,提問學生,韓愈決定用哪個字?他是怎麼做出決定的?從“思索”這個詞上下功夫,感悟韓愈也是治學嚴謹的。接着細讀韓愈的話,從而也讓學生明白,用“敲”字的三條理由:敲門表明有禮貌;敲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敲字讀起來響亮。

教學本課,最大不足是沒有留出小練筆的時間。本來我選擇好的小練筆的內容是:賈島恍然大悟……意在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敲”和“推”的確存在很大差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可惜,練筆的時間只有放在課後了。

學習完本課,在以後的作文中,如果學生能夠學會斟酌用字用詞,那麼,這篇課文的教學纔算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