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如此美麗-隨筆雜文

纔看了電影《美麗人生》,非常喜歡。

人生可以如此美麗-隨筆雜文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統治下迫害猶太人的故事。基度和黛麗的相識是頗有趣的。每每見到黛麗,基度總要稱她爲“公主”。他還時不時地問候她“早安,公主!”當他們結婚後,有了兒子祖叔華。然而納粹四處搜捕猶太人的行動打破了基度一家幸福的生活。

當基度和兒子被帶走的時候,黛麗也隨後追上了火車。火車開進了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基度從自己和兒子被帶上火車起,就一直騙兒子說是去玩一個遊戲。就是在集中營那般艱難的生活中,基度還是在用謊言告訴兒子大家是在玩遊戲,並且誰贏得了一千分就可以得到坦克。兒子從來都對這些話深信不疑。

終於,納粹倒臺了。集中營的一批批猶太人被相繼帶去祕密處決了,納粹軍官們在慌忙地準備着撤離。基度擔心黛麗會被帶走,四處去尋找她的時候被一個納粹士兵發現了。隨後,基度被殺害了。而兒子祖叔華很快就見到了如父親基度所描述的那樣:所有人都逃走了,沒有了一個人。而此時,盟軍的戰車和坦克開進了集中營,祖叔華真的相信父親所說的了。

盟軍士兵帶着祖叔華乘着坦克前行。祖叔華看見了路邊的母親。他和母親終於團聚了。

其實早前就聽說這部電影了,後來也找到了資源下了下來,只是沒有時間看。今天終於有時間看了,感覺確實非常經典。

雖然我沒有看過更多的紀錄納粹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這類的影片,但就這類題材來說,多數的電影確實是真實地將慘無人道的場景表現了出來,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真正地做到了讓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的地步。可是,那樣地去表現曾經那段黑暗的歷史究竟能有多大的教育意義和記錄的價值?我很懷疑。

如果從影像記錄的角度講,將當時那些犯人被殘殺的場景稍稍處理後搬上銀幕的做法實際上也是一種非人道和殘忍。更何況那樣真實地再現,只是給人以精神上的刺激,而這種刺激不一定就是積極有益的。如果從電影的角度講,我認爲這樣的紀實毫無藝術價值,也無美學價值可言,且與製作者的本意——讓後人不忘記那段歷史,多少有些背道而馳。觀者不願意多看,試問縱是再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推廣不出去,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沒有看過電影《南京》,不好妄下斷言。但是曾經看了一點有關該電影的截圖,似乎是美國人拍的比較紀實的一些影像資料的連綴。曾經看過或聽說過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殘害中國人時不僅寫有日記,甚至還用膠片將他們的暴行記錄下來。如果電影《南京》的真實再現採用的影像資料有關於曾經歷史中真實的一幕幕的話,那麼我認爲,這個電影不看也罷。不看它,並不是不夠愛國的表現。如果從愛國的角度說,看這樣的電影究竟是爲了記住什麼?是記住日本人的殘忍?是爲了記住中國人的懦弱與無能?還是別的什麼?而真正有價值的是應當珍惜今天,奮發向上,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話題再回到《美麗人生》上來。影片的前大段時間都是以詼諧幽默的風格講述基度是怎樣地追求到了自己的妻子黛麗的,故事完全在輕鬆風趣中進行。雖然影片的後半部分將到了沉重的話題,但是也是儘可能地在輕鬆和幽默中一點點地推進,同時也給人絲絲感動。

《美麗人生》的.畫面很清晰和精緻,開始部分人物的服飾或利落整齊,或華美動人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整個影片的配樂很恰當,有時優雅,有時則緊張,完美地契合着故事的情節,給人以聽覺的享受。

同樣是表現二戰時期納粹迫害猶太人這樣的史實的電影,我認爲《美麗人生》是很成功的。

開始看這電影時,以爲基度的行爲似乎有點“阿Q精神”,尤其是到了集中營的那些情節。但是我認爲他的行爲要遠遠超越了“阿Q精神”。是的,生活中很多事的確是不盡如人意的,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主動去創造條件和機會。就算是處在艱難困苦中,我們也應該極力營造一個美麗的環境,給自己一個希望,也給別人一個希望。

最難忘的是基度對黛麗的那些關於“公主”的問候的鏡頭,還有在德國軍官的宴會上,基度將歌劇的錄音放給了遠在牢房中的黛麗。我喜歡看黛麗在細聽基度傳達給她的每一次音訊的神情,我想她感受到的,也許不僅僅是丈夫的平安,還有關於愛的聲音。那,纔是最真摯感人的地方。基度的愛是那樣直白地流露了出來,對黛麗的愛(夫妻之愛),對兒子的愛(親情之愛)。而他的這些愛,也同樣帶給觀衆愛和美的體驗。

不能說基度是靠着自己的能說會道來生活的,雖然他以此贏得了黛麗的芳心,使她成了自己的老婆;也不能說他是靠着善意的謊言來生活的,雖然他騙取了兒子祖叔華對他的信任,許諾給他了遊戲會贏。也許不僅在基度的人生觀來說,就算在現實中我們自己的身上也可尋覓到美麗的人生。

人生,可以如此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