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我,除了年輕和焦慮,什麼都沒有雜文隨筆

1

22歲的我,除了年輕和焦慮,什麼都沒有雜文隨筆

我,96年老阿姨,今年22歲,該熬的夜,也仍然一個不落。一個沒房、沒車、沒存款、沒對象、沒夢想的"五無"人員。

22歲,有的人揮斥方遒,得意飛揚;有的人懷才不遇、茫然追尋。

有人說:女孩二三十,就是用來吃苦的。畢竟這個世界上只爲活着而活着的人太多了,不差你一個。

但,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功光環的背後,往往都是你看不到的辛苦付出。

回想起考公務員的日子,第一次筆試過了,面試被刷。

我不服氣決定二戰,從晚上九點看書到十二點,早上四點起牀看書到七點半收拾一下出門上班,臨近考試的時候每天晚上只睡三個小時。

我成功了,筆試過了,面試過了。

但,我放棄了。

有人說我傻,說我準備了這麼久,熬了這麼多的夜取來的成果說不去就不去了。

有人支持我,說我要成長就得離開體制的舒適區。

大多數人爲什麼不敢離開舒適區?沒有闖蕩的實力,沒有拿的出手的特長,沒有安身立命的技能。

因爲一旦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便會無所適從,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我想要闖一闖,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所以我放棄了。

2

以前覺得自己可以成爲任何想要成爲的人,前程似錦,風生水起,做着各種各樣的夢。

現在的我除了焦慮什麼都沒有,我不安於此,但卻從未下定決心改變。

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再時不時來場自我感動。

現在的我,連網上吵架都索然無味,每當火星四射的時刻就只想攤手,說“好吧算了”,喝杯奶茶、看看電視劇消消氣。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步入社會就知道金錢的重要性,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升職加薪,自己還爲生計發愁。

在這個巨大的世界裏,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渺小的一個點。

有的`人爲了家庭放棄自己在大城市的夢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卻依舊用自己的力量去靠近自己要的自由和夢想。

當我問身邊的朋友,你的夢想是什麼,他們大多支支吾吾,甚至還會嘲笑我一番,漸漸的我也就把它放在了心裏,不可告人,不與一羣鹹魚暢聊。

夢想這個東西,它不會在機遇來臨的時候憑空出現,也不會在機遇路過後隨即消失。它是深埋在心底,但要時常拿出來複習的某個想法,這樣機會到了,才能不遺餘力地去實現,而不是傻愣着等下次。

3

21歲的我踏出了學校邁向了職場。

在學校是成熟的學姐,幫助學弟學妹解惑,告訴他們大學哪些證必須考,大學生活該怎麼過。

在公司是一無所知的職場小白,小心翼翼地完成工作,生怕自己的某句話說錯得罪了同事或者領導。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22歲的我,肩上開始有了不得不承擔的重擔,不習慣不喜歡也得忍着。要麼適應規則,要麼被規則淘汰。不能再逃避,不能再任性。

小時候總覺得,二十歲到三十歲是人生最美好的十年。那是閃閃發光自由自在的青春啊。做着喜歡的工作,身邊有三五好友,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既能照顧父母,又能仗劍走天涯。

長大後才發現,大部分人的二十多歲,充滿了迷茫、慌張與焦慮。

這個年紀的我們,好像什麼都有,但好像什麼都沒有;好像什麼都敢,但又好像什麼都不敢。手上沒有一點籌碼,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揹着30歲的責任,操着40歲的心。

我們每一步都在緩慢而努力地爲生活、爲夢想拼殺。

縱然生活有疲憊有無奈,但只要走好每一步,該來的都在路上。

不管結果怎麼樣,一定要穿最漂亮的衣服,用最酷炫的武器,挑最美的夕陽和自己說——都會好的,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