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生活感悟隨筆

最近看了一篇報道,大致的內容是:1945年,德軍潰敗。在離戰爭發源地不遠的地方,一隻由六名德國士兵組成的小分隊掉了隊,被紅軍緊追不放,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了。路過一個防空洞時,他們就鑽了進去,想睡個覺再走,不料,在睡夢中,防空洞被炸,洞口被封死了。

聊天-生活感悟隨筆

幸好這個洞裏有很多的軍用生活物資,足夠他們活下去的。這六名士兵,直到第2190天洞口又被炸開,竟然還有兩名倖存者活着。在這六年的時間裏,爲了證明自己還活着。爲了不喪失語言的能力。他們始終強迫自己和對方講話。

這件創造了生命奇蹟的事情,多麼的不可思議。我把這個故事放到這裏,只是想說說這個講話給我帶來的一點點聯想。

出於生存的本能,人是要說話的。腦子裏的思維結果,通過一系列的發音器官,聲帶舌頭,藉着我們的嘴,很清楚的表達出來。身邊總是有很多的人和事,不愁沒話說,甚至有時儘量的避免說話。以前聽過一位醫生,關於老師的健康問題發表的'一些言論,大致的內容是,人如果說話太多的話,會不利健康。

豐富的語言,又創造出不同的語言環境。有些環境你並不喜歡,因爲那裏的人說話內容與你的思想格格不入,可是因爲你要生存,卻必須置身其中不停的說,有了語言能力心靈卻又很空虛,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有這方面的感受和經歷吧。

爲了填補心靈的空虛,到處尋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氛圍。過去沒有網絡的時候,大家互相的寫信,找些志同道合的筆友;書面交流溝通成了聊天的一種。現在的人就幸運的多了,因爲有了網絡,可以任憑自己喜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聊友。志趣相同的成爲知音,好朋友;不和自己胃口的,我們只需閉嘴或者消失。

就本人而言,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豐富而浩瀚的文學知識,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同時又有些不甘心,很想表白,想訴說。遺憾的是,常被被個人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束縛並禁錮着。也從來不願做對牛彈琴的樂手。

有Q號至今,文學羣倒是加了幾個,印象深刻的是紀弦文學羣。在這裏,爭論時常會在這裏發生。犀利苛刻的言辭,乍聽起來似乎讓人心生不悅,轉而又會發過來一張笑臉或是緊握的雙手,不悅也隨之消散。極像兩個激烈爭論中的朋友,吵着吵着忽然又覺得的沒趣,遞一支菸,拍拍對方的肩膀,哈腰,點個頭,好了,沒事了。

我卻總是能在這裏讀到最真實的語言,最中肯的批評。高手常常隱匿其中,你的心思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就像我,偶爾也偷窺他們,看他們如何的神采飛揚,論詩作文

最讓人覺得受益匪淺的是,羣友裏的人對你的作品的批評。前日發了小詩一首,名爲《把風給裝起來——珍藏》,紀弦給我認真的點評了一下:他首先肯定我的詩取意很好,意境很美,比喻意向拿捏到位。不足之處顯然也是詩中之大忌,有二:第一凝練不足,第二語言不夠精美。

他說的很有道理啊,詩的語言應該具有創造性的,還要極爲精煉。自己雖然知道欠缺,卻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被紀老師這麼直接的點評出來,方覺得該好好的重視一下這方面的不足之處。該謝謝他直言,只能發兩個字:謝謝。

寫詩,我真的不是行家裏手。能學着寫出這些淺薄的小詩,也是受益與我的一位知己朋友,不曾謀面的名叫華生的好友,正是他的鼓勵和薰陶,我纔對自己有信心,把偶然的一點靈感,飄灑在潔白的紙上,通過網絡,傳播出去。

網絡聊天其實就是說話,只不過不用我發音器官。手指敲打鍵盤,無聲的言語表達我們真誠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想來,又有些擔心,這麼的依賴於網絡的交流,似乎省了不少的口舌,許多年後,我們是否因此而又喪失了用發音器官說話的能力呢?不得而知,任何事情,只要不違背客觀規律,就讓它發展去吧!大可不必去庸人自擾去費神想它。不管是虛擬的網絡還是真實的生活,也不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氛圍。我們依舊要交流,要說話,要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