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裏的新朋友教育隨筆

新學期開學,每個班裏總會有一些插班生進入,這些孩子有的上過早教班,有的是從別的幼兒園轉來的,還有的從來沒有上過任何托幼機構。如何讓這些孩子能更好地融入新的集體,縮短適應的時間,這成爲我們最爲關注的問題。

大家庭裏的新朋友教育隨筆

元元是下半學期新來的孩子,她來幼兒園之前沒有上過任何托幼機構。進班第一天,她看起來很愉快,一進教室就直奔擺放在桌子上的玩具,我走上前去和她一起玩,她也不害怕,認真地跟着我學。這些稍稍緩和了我最初的擔心。可是當她發現媽媽已經離開,便焦急地四處尋找,並一直哭着叫“媽媽、爺爺”,甚至要自己開門跑出去。元元的哭聲迅速感染了其他孩子的情緒,有的孩子也跟着眼淚汪汪地說“要回家”,頓時班級中瀰漫着不良的情緒。

經過上半學期集體生活的適應,很多堅持來園的幼兒已經能夠擺脫“分離焦慮”的影響,愉快地在幼兒園生活和學習。可是對於新來的插班生,幼兒園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這些幼兒對陌生的環境仍然存在情感上的“排斥”;同時,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對較弱,明顯與“老生”形成差距,這不但給教師的工作帶來難度,也不利於這些“新生”的入園或轉園適應,甚至會影響班級中其他幼兒的情緒和班級一日活動的順利開展。

“元元,不哭了,老師也很愛你的。”我走過去對元元說。抽抽搭搭的元元看了看我,沒有停止哭泣,繼續站在門口向外面張望。我拉住她的手,蹲下來抱住她,又拿了一張紙巾輕輕地幫她擦掉眼淚,“看,你的頭髮都亂了,老師給你梳一個好看的小辮子吧。”我邊說邊拉着她往鏡子前走,元元順從地跟着我,慢慢停止了哭泣。

插班生入園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與教師和其他幼兒建立感情,尤其有些幼兒之前沒有進入過托幼機構,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此時教師一定不能對他們有排斥心理,要多與他們交流溝通,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這樣幼兒纔會感覺到“老師愛我”,愛是安撫幼兒最有效的方法。

待元元的情緒稍微穩定一些,我熱情而“隆重”地將她介紹給全班孩子:“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我們班又多了一個新朋友,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大家一起和元元做好朋友哦。”這時秋秋走到元元面前,剛伸開手要擁抱元元,就被元元排斥地推開了,秋秋很失望。“沒關係的秋秋,元元剛來,還有些害怕,其實她也喜歡你。”我一邊鼓勵秋秋,一邊拉了拉秋秋的手。

第二天,元元很早就到幼兒園了,我問她:“你願意做娃娃家的媽媽嗎?”元元點點頭,徑自走進了娃娃家,過了一會兒,活潑開朗的萱萱也來了,她抱起一個娃娃坐在元元身邊。萱萱對元元說:“我做娃娃家的媽媽,你做什麼呢?”萱萱見元元繫着圍裙,想了想對她說:“要不你就做阿姨吧。今天寶寶要過生日,給她買個蛋糕吧。”聽到要給寶寶過生日,元元的眼睛立刻放出了“光芒”,她馬上接口說:“我去買蛋糕!”說完,就走出娃娃家朝着隔壁的小超市走去。

娃娃家遊戲結構鬆散,可以幫助新來的元元自然地融入同伴羣體,通過角色扮演,又可以緩解她的分離焦慮,所以我適時地引導元元到娃娃家遊戲。元元和同伴的關係很快就有了變化。幼兒喜歡遊戲,而同伴是他們最理想的遊戲夥伴。在和同伴的遊戲交往中幼兒可以獲得快樂和滿足,從而逐漸消除對新環境的排斥,此時,家長和教師應鼓勵幼兒逐步學會從自娛到共娛,自然產生交往行爲。

遊戲結束,孩子們紛紛把玩具收拾起來,元元卻只管搬自己的椅子,桌子上鋪滿了玩具。我站在元元旁邊,暗示她說:“小玩具在哭呢,它說它很想回家,誰願意送它回家啊?”元元只是回頭看了看桌上的玩具,仍然置之不理。涵涵馬上跑來說:“我願意!”說完迅速將玩具收回了籃子裏,並將它們放在玩具架上。“涵涵真棒,五角星送給涵涵,你是收拾小能手!”我邊表揚涵涵邊看看元元,只見元元一直盯着涵涵看,似乎在思考着什麼。我發現在後面幾天的遊戲結束後,元元已經知道要收拾好玩具了。

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及時對“榜樣”進行表揚,會對其他幼兒的行爲產生正面導向作用,幼兒也會發揮模仿的天性,儘快習得好的行爲。記得班上的誠誠每次回答問題都很積極,但他不會等待和舉手,常常迫不及待地說出答案。此時教師就先請舉手的幼兒回答,同時還不忘加上一句“說話先舉手,纔是好寶寶”。經過幾次這樣的示範,誠誠逐漸學會了等待。可見,正強化比批評和指責更有效,同伴的榜樣示範作用,更能讓幼兒習得良好的行爲,也能讓新入園的插班生儘快遵守集體中的各種規則。

元元在戶外活動時總揹着自己帶來的小書包不肯放下,這給她的運動帶來很多不便。觀察她幾天後,我特意鼓勵班級中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天天和她一起遊戲,並在元元來到操場時,大聲說:“天天,元元今天一定會脫掉小書包和你一起玩呢,她的本領越來越大了!”聽了這話,元元果真脫下了小書包,和天天一起玩起了蹦蹦球。

很多剛入園的幼兒會將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自己的某個小物件上,以此尋求安全感,如果教師強行讓幼兒離開依戀物,會讓幼兒陷入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如果直接對元元說“元元,你揹着小書包做運動多不方便,快把它脫下來吧”,也許元元會聽從,但也許內心還有些許的不情願。當教師把脫掉書包解釋爲本領大時,言語中沒有絲毫對背小書包行爲的否定和指責,反而對元元做出一種積極的期待性評價,所以元元很開心地“中計”了。一個人在集體的關注下,他的不良行爲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幼兒也同樣如此。他們會很在意同伴和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善於用一些期待性評價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爲習慣。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元元每天都能帶着微笑來到幼兒園,像一隻快樂的小兔子跳進教室,撲到教師的懷裏:她能快樂地和同伴一起玩耍,遵守幼兒園的各種規則,她已經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新生活,成了班級大家庭裏的快樂一員。

編輯: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