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清高與金錢

《漫談清高與金錢》分析了金錢與生活的內在關係,說明了金錢與生活質量的內在關係。

我喜歡朱自清,只一篇《匆匆》,就會令我這個多憂善感的人幾乎在酒後涕泗橫流,但實際上更令我欽佩的,還是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氣節,難怪他的名字會叫“自清”。

因爲我略讀了一些書,又因爲我一直潦倒貧困,所以我不得不被迫成爲了一個清高的人。但其實我清楚地知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多多少少都會用一些虛假的思想,來給自己找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所以我就想,我表面上雖儼然是一個清高的人,但實際上也許只是一個俗人,甚至俗得連自己有時都會鄙視自己。

清高其實就是不慕榮利,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著名齊魯文化專家王鈞林在《孔叢子·抗志》中寫有“夫清高之節,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煩慮,擇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這是對清高的最好解釋。在古代,清高是許多文人的一種追求,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算是一種清高;岳飛的“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也算一種清高。那時清高和金錢是相互矛盾的兩種事物。六朝時有個人叫王夷甫,因爲追求清高,從不言“錢”。他老婆故意將銅錢堆繞他的牀前,他早晨起來時,竟然呼婢“舉卻阿堵物”。

從古人的這些事例中不難看出來,要是對金錢過分有好感的人就不能算作真正清高的人。我無法自欺欺人地說自己不喜歡金錢,故而我的清高只能算是不折不扣的自命清高,也就是說我是一個假清高的人。

金錢是用作交易的媒介,是體現人類儲藏價值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質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我們人,首先應該是生物性的人,因此具有了一切生物所必須擁有的生存的需要,那就是衣食住行之類的基本需求。但是人經過了無數年的發展和進化卻又具有了明顯的社會屬性,所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變成了一個人與整體社會的關係。在這種社會關係中,金錢成了維繫彼此需要的重要工具。進化了的社會性的人的需要已經脫離了簡單的基本生存的需要,開始發展成爲了讓自己享受愉悅的需要,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而所有的這些需要最直接的實現手段漸漸地使金錢的作用凸顯出來。

在如今的社會中,金錢是指在商品經濟中對物質世界控制能力的數量化表現。因爲一個人的這種控制能力很難量化,所以擁有金錢的多寡。就成了衡量一個人在當今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最基本的標準。人們爲了實現自身的價值,或說爲了滿足自己對物質的需要和對精神的享受不斷地開始了對金錢的追逐和獲取。金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已經不必過於深究,看看你的所有需求,有多少是可以用金錢來換來的你就可以明白它的真正地位和作用。蘇軾在《策別·課百官三》裏就說過:“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所以我們不必自命清高地去詆譭金錢的作用。

人有兩種樂趣,一種是物質的,一種是精神的。物質的樂趣很容易用金錢來實現。我只是在想,精神的樂趣到底和金錢有多少因果關係。

比如一個不得不靠繁重的體力勞動來維持基本需要的人,他同時也在追求着內在的精神上的富有和享受,於是他喜歡上了讀書,寫作。但很明顯,這其中必有矛盾衝突。如果連看書的時間都被不間歇的勞作所佔用;如果連買一本書的錢都要靠在有限的用來維持生計的費用裏擠佔,那麼很明顯,金錢的缺少已經影響了他對精神樂趣的追求。

又如,一個人雖然無限地熱愛着大自然的秀美山川和人類的文明古蹟,但他卻是一個靠有限的工資來養家餬口勉強度日的人,那麼可想而知,他幾乎一生都會被束縛在自己的繁重的工作和枯燥的生活上,他不但沒有時間去遊覽山川欣賞古蹟,更不會有多餘的金錢來支持他的這種精神上的樂趣。

有時候金錢確實能夠買來時間。那些因爲工作而擠佔的時間完全可以用金錢的付出而重新找回來。而用金錢換來的時間你儘可以用來去享受精神世界的樂趣。

不得不承認,一個穩定而優裕的生活條件會給人們對精神樂趣的追求奠定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精神的樂趣是上層建築的.話,那麼物質的富裕或說金錢的適當擁有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基礎了。

金錢的適度豐盈,並不僅僅能讓一個人過上富足而高貴的生活,它更是一種質量完全得到改觀的生活,他之所以得體舒適,是因爲這種生活已經不必再爲純粹的生活必需品而枯燥地付出,已經可以使人從勞作中解脫出來,並且克服了所有生物對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迫切需求,生物性的生活需要不再受到限制和約束。而所有的這些條件都會給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追求精神上的樂趣。

金錢本身並無善惡,金子並不比鉛更貞潔,或者更邪惡,它既不是“孔方兄”也不是“阿堵物”。所謂的善惡不過是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英國人菲爾丁就說過: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這裏不得不提到人的慾望,人在生存的過程中會誕生出無數的慾望,從最基本的維持自身生命的簡單需求,到極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享樂需要,從物質的樂趣到精神的樂趣這些都是所說的慾望。而金錢的多少卻能直接地體現在實現慾望的過程上,這不得不讓人更加看重金錢的作用。我們無需再批判金錢;我們無需再對金錢存有偏見;我們無需再把它看作是萬惡之源。貧窮並不意味着一定高貴的,而富有也不一定就充滿了低級和骯髒。

其實,金錢不過是實現自身需要的一種工具,所以我們也不必過分地依賴它。過分地對金錢的追求,只能讓人屈從於它,而這與金錢的根本職能是背道而馳的。而且金錢也並不是萬能的,就像屈原說的那樣,“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何止是青春,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所珍視的感情金錢也無法買不到。所以說金錢是應該爲人服務,而不是人因爲對它的過分追逐,而把自己的自由拴在了它的身上。歸根結底,我們愛錢也要適度,世界上的“度”是一切行爲的準則,過度就會讓人偏移了正常的軌道。

我愛金錢,不僅金錢能夠使我的基本生存條件達到理想中的狀態,更能給我的精神上的快樂提供最直接的支持。如果我有了適量的金錢,那麼我就可以安心地去讀書,去聽音樂,去旅遊,去用心陪自己愛的人,去創造我的另一個精神上的快樂世界。但我在愛金錢的同時,還會時刻告誡着自己,一定不要讓自己成爲金錢的奴隸,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善良心。

我貧窮,但我從來不仇富,我只是有時會鄙視他們的某些賺錢方式。我努力去賺錢,但我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所以我不會用任何有違良心的手段去獲得它。對於花錢,我更喜歡“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種豪爽的態度,因爲我知道“千金散盡還復來。”也許從這一點上來看,我的骨子裏還是殘留着一些清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