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南京路教育隨筆

南京東路幼兒園地處繁華的上海市南京路商業街附近,不過關上幼兒園大門,近在咫尺的南京路卻似乎與幼兒園裏的孩子們並無多大關係。園所場地狹小,出了教室,孩子們的眼前只有一抹窄窄的藍天。爲了擴大活動場地,彌補園所空間狹小的不足,我們在散步時打開園門,帶領孩子們踏上南京路步行街,利用飯後散步環節延伸出“逛逛南京路”活動。

逛逛南京路教育隨筆

一開始,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對步行街上的商店都有各自不同的認識,互相交流的話題多了,真實的生活情境引發了一些內向膽怯的孩子願意主動與同伴交流。於是,我們回園後及時梳理,將不同年齡段幼兒對於步行街的認知經驗進行彙總,形成組織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幼兒逛南京路的側重點。實施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新問題,再針對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斷完善活動方案,使散步這一簡單活動變得更爲積極、主動、有效。

小班 南京路真熱鬧

一大早,在家長志願者的參與下,小班首次集體逛南京路的活動開始了。我們針對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預設了兩條目標:第一,知道我們幼兒園位於南京路,南京路是條步行街,尋找南京路上熟悉的商店;第二,乘坐觀光車,體驗和同伴、老師一起逛南京路的樂趣。

一路上,孩子們指指點點,有說有笑,坐上觀光車更是興奮不已。隨着車輛緩慢地在南京路上行駛。“前面有兩個很大的電視。”浩浩指着世紀廣場上的大屏幕說道。“你知道那裏是什麼地方呀?”老師笑着問。結果,洋洋迫不及待地回答:“世紀廣場,我媽媽告訴我的。”

“老師,老師,我看到肯德基了。”小不點琳琳指着路邊的商店招牌說。

“你們看到了嗎?我怎麼沒有看到呀?”老師故意問。

“那個牌子上有個肯德基老爺爺……”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

老師笑着問:“你們去過嗎?裏面有什麼呀?”

這下,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一發不可收。

隨後,老師接着問:“南京路上還有哪些你很喜歡的商店呀?”孩子們急切地回答着。“我喜歡寶大祥(專門賣兒童玩具用品的店)。”“我喜歡新世界(集購物、遊樂爲一體的綜合商店)。”

同時,我們給教師一定的生成空間,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活動方案。比如,對面開來一輛巡邏車。孩子們興奮地說:“警察叔叔。”於是,老師立刻問道:“警察叔叔開的是什麼車呀?和我們坐的車一樣嗎?”

老師繼續追問“哪裏不一樣”,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發現觀光車與巡邏車在車身長度、形狀、乘坐的人數等方面存在不同,進而萌發了乘坐巡邏車的願望。

第一次逛逛南京路活動後,我們進一步彙總孩子們逛南京路時獲得的各種信息,發現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是快餐店。於是,結合迎新年活動,在接下來的逛逛南京路活動中,將孩子們帶進肯德基,體驗快餐文化,感受優質服務,學習運用正確的禮貌用語。特別是當孩子們看到大人們用餐完畢後都會及時清理,在教師的鼓勵下也跟着模仿。我們更把這一細節延伸到園內的進餐環節,引導孩子們自己清理、收拾,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積累自我服務的經驗。

另外,爲了滿足孩子們乘坐巡邏車的心願,我們及時聯繫擔任南京路步行街巡警的幼兒家長。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孩子們實現了願望,坐上了巡邏車,也發現了關於巡警的更多祕密。我們還建議巡警媽媽現場展示各種裝備,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的簡單方法。學習環境的改變讓孩子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升。

中班 南京路真繁華

我們把中班幼兒逛南京路的活動目標預設爲:第一,知道南京路是非常有名的步行街,感受南京路繁華熱鬧的景象;第二,逛逛南京路上的商店,找找南京路上的“四個一”商店,說說裏面各有哪些不同的商品。實際過程中,我們同樣發現,低結構活動有不少隨機教育的空間。

活動中,有了小班逛南京路的經驗、在家庭中已經有了一定識字量的孩子們很快發現了南京路上有不少寫着“第一”的商店招牌。不少孩子好奇地問:“爲什麼這些店都有‘第一’這兩個字?”

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領着孩子們走進不同的“第一”商店。“哇,食品商店好熱鬧啊!”“人太多了,我媽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裏面賣許多好吃的,我媽媽總是帶我到這裏來買巧克力。”“裏面還有小楊生煎,我最喜歡吃了!”通過實地觀察,孩子們直觀瞭解了“食品”、“百貨”、“醫藥”以及“時裝”的具體概念,初步積累了歸類經驗。

在衆多商店中,我們發現,中班孩子情有獨鍾的是櫥窗內展示着一把碩大筷子的“筷子店”。於是,我們隨機帶領孩子踏入筷子店,鼓勵孩子們尋找商店展示出的各種各樣的筷子。有些孩子指着形狀各異的“筷架”問老師:“這是什麼呀?”此時,老師並不急於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孩子們尋找營業員,禮貌地說出自己的問題,認真地傾聽對方的介紹,在瞭解中國傳統餐飲文化的同時,體驗主動發起社會交往、從與人溝通中獲得知識的樂趣。

回園後,我們把逛街中的意外發現與中班正確使用筷子的目標結合,設計了一系列與筷子有關的活動,使孩子們更加願意用筷子並用對筷子。

大班 南京路有特色

進人大班,由於孩子們已經枳累逛南京路的相關經驗,因此針對大班孩子們的認知特點,我們預設了這樣的活動目標:第一,瞭解南京路上的百年老店,爲自己是個上海人感到自豪;第二,知道南京路商業街著名商店的`名稱,體會商店給人們購物帶來的便捷,產生對南京路的喜愛。我們把活動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們關注百年老店,從商店的外觀建築、金字招牌上的數字等方面,鼓勵孩子們瞭解百年老店的歷史,同時通過現場採訪等方式進一步瞭解老店的變遷史。

當老師剛帶着孩子們走到百年老店“張小泉刀剪店”門口,孩子們一窩蜂似地圍到櫥窗前交流。

“這把剪刀真大呀!”

“這麼大的剪刀能用嗎?”

“你們除了發現這麼大的剪刀,還發現櫥窗裏有什麼商品呀?”老師在一旁問道。“切菜的7]。”“還有切水果的,我家裏也有的。”“小孩子是不能用的,我媽媽說很危險。”

老師一邊引導一邊把孩子們帶入店堂。“叔叔,這個是什麼?”東東指着櫃檯裏的“湯婆子”問營業員,又圍過來幾個孩子一起好奇地傾聽。原來這件商品是老上海每家必備的冬季取暖用品。

此時,老師發現另一羣孩子盯着現場展示櫃臺目不轉睛,他們對營業員的推銷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見營業員阿姨手上拿着一個小工具僅幾杪鍾就把蘋果皮完整削了下來。阿姨一邊演示還一邊說:“走過路過別錯過啊,又快又安全的削皮刀,大家快來看看啊。”老師在一旁小聲地問:“你們知道營業員阿姨爲什麼要這麼做嗎?” “叫人家買。” “教人家怎麼用。”老師接着啓發:“這麼安全又好用的小工具,通過阿姨的表演,大家都瞭解了,纔會來買。這樣,店裏的生意可能會怎麼樣呢?”孩子們都說:“越來越好。”老師故意打趣道:“既然有這麼好的方法,不如我們回到幼兒園也去試一試吧。角色遊戲時,我們在小商店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一定會玩得更開心。”孩子們聽了一個勁地點頭。

孩子們在店內還有意外的發現,狹小的店裏不時有帶滑輪的夾子夾着錢在顧客頭頂上飛來飛去。孩子們通過詢問大開眼界,得知原來這是“飄”式收銀法,合理利用購物環境,爲顧客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務。這樣的收銀方式在南京路上迄今爲止只有張小泉刀剪店一家還在使用。“飄”式收銀法還承載着人們對過去歲月的美好回憶呢。

帶着幼兒逛逛南京路,是我們有效利用身邊的社會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的一種活動形式。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雖然預設了活動目標,但也適當降低了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把握住了“逛街”的真諦——走走看看、充滿愜意與樂趣,在幼兒最放鬆的時候挖掘出最貼近生活的關鍵經驗。

在充分挖掘南京路步行街的教育資源的同時,我們也很關注幼兒的學習需求,注意傾聽、瞭解幼兒的心聲,真正從他們的視角捕捉教育契機,更好地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不斷創設學習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積極獲取有效的生活經驗,拓展認知,提升綜合能力,爲今後的生活奠定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