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花就開了雜文隨筆

前幾日,有幸在寶雞第二屆年度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聽到這樣一段講話:“感謝文學,讓我體驗到了職業之外更高的語言等級、思維等級和快樂等級,給我平凡的鄉村生活增添了色香味,也讓我感受到了更加開闊、豐盛的人情味兒。”

走着走着花就開了雜文隨筆

講這段話的是一位普通的80後鄉村女老師,19歲便登上了講臺。2012年夏天,她做了母親。源於初爲人母的感動,追憶一路走來的時光寫了一些文章,並集結出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她的第二本書也即將面世。

參加這個典禮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有作家、教授、工人、醫生等等,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愛好寫作。

其中,有一位老人的事情很讓我感動。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年已經七十三歲,從初中起便愛好寫作,堅持至今,儘管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仍樂此不疲。

還有一位農民大伯,由於不會使用電腦,就在手機上用手寫板寫作,經常寫作到凌晨。他很謙虛地對我說:“我的基礎沒打好,請你有時間了幫我改改錯別字。”

去之前,我本來以爲這就是一個走過場的典禮,頒個獎,講個話,沒什麼意思。但我錯了,這羣癡迷於寫作的人,是那麼可愛、親切,他們在平凡的日子裏,用文字抽絲剝繭般地攤開了一張夢想的網,便能看到更好地世界!

曾經,我也是喜歡寫作的呀!

還記得上小學時,在母親裝雜物的筐子裏,我第一次看到了作家三毛的.散文集《背影》,從此對這類“閒書”便愛不釋手。想來,這應該是我最初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我被深深吸引,被牽動着情緒,在書裏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有了零花錢,我多數會跑到書店買書看,和表姐妹的選擇比起來,親戚們都覺得我“學習學傻了”。可是,精神世界的快樂,倘若沒有一點癡和傻,又怎能體會得到呢!

上初中後,開始斷斷續續地寫一些文字片段,有一句沒一句的,沒什麼章法。我當時的語文老師姓楊,他不但耐心看完了一個初中女生的塗鴉,還告訴我什麼是“意識流”,給了我許多鼓勵,推薦我去閱讀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等書籍。真正喜歡上寫作是在高中時期。文理分科時,我選擇了文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寫作。那時,我還不會使用電腦,每一篇作品都要先打好草稿,再仔細譽好,才裝進信封裏郵寄出去。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鉛字發表,是單調的高中生活裏一大樂事,還常常收到熱心讀者從四面八方寄來的信。文科班裏喜愛寫作的同學們,自發組成了一個文學社,大家一起寫文章,互相點評,用略顯稚嫩的筆書寫着生活的詩意。

歲月匆匆,不知從何時起,我很少提筆寫作了,曾經用心經營的博客也丟了,甚至連在網絡簽名上寫幾句話都覺得麻煩。走着走着,變成了一個埋頭走路的人,不再擡頭去欣賞周圍的風景,不再去關心小我以外的世界,不再去記錄、去分享。

如果有人問我有什麼愛好,我不敢再像年少時那樣脫口而出,“我愛好寫作呀。”從女教師、從農民大伯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成長,愈來愈深地刻進你的生命裏,變成你的烙印。

內心深處,似乎有一點小小的火星,正在閃爍、跳躍。我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無知無畏地走在一條艱難而快樂的路上,前方有一個聲音在輕輕說——

走着走着,花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