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愛國詩句名言

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銘記的,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仍然燦爛!接下來小編蒐集了中國古代愛國詩句名言,歡迎查看。

中國古代愛國詩句名言

1)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鄭畋《馬嵬坡》

2)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 更持銀盞起,爲君壽。——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爲範倅壽》

4)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5)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楊繼盛《就義詩》

6)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嚴武《軍城早秋》

7) 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閒夢遠》

8)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9)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0)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文天祥《南安軍》

11) 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楊炎正《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12) 白頭燈影涼宵裏,一局殘棋見六朝。——錢謙益《金陵後觀棋絕句六首·選一》

13)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14)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曲》

15) 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酒瀟瀟雨。——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16)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渡湘江》

17)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爲兩宮開。——王守仁《元夕二首》

18)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19)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查慎行《三閭祠》

20)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爲家共飲和。——洪秀全《吟劍詩》

21) 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何承天《戰城南》

22) 願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王維《老將行》

23)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4)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曹操《薤露》

2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26)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7)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張元幹《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28)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29)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羣臣柏葉應制》

30)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清平調·其三》

31)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黃遵憲《贈樑任父母同年》

32)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送人赴安西》

33)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鄭成功《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34)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陸游《病起書懷》

35)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36)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張祜《集靈臺·其二》

37)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樑任父同年》

38)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39) 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40)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41)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潘大臨《江間作四首·其三》

42)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

43)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4) 漢家天子鎮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汪遵《詠昭君》

45) 若順吾皇意,即無臣子心。——棲蟾《送遷客》

46)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

47) 餘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孟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48)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49)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50) 三萬裏河東人海,五千仍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拓展:著名愛國詩《關山月》賞析

這一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爲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的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着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在一般文學作品裏,常見“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中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李白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李白麪前,也許難乎爲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爲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恐“幾萬裏”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爲太遠,而曰幾萬裏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爲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裏”,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繫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爲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裏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着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李白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李白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爲它所支付的沉重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李白,徵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李白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纔會如此下筆。這幾句並不是侷促於一時一事,而是帶着一種更爲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李白所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