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拆橋的名言故事

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過河拆橋的名言故事

釋義 比喻達到某種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故事 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 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 法的人還要多。”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 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 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 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 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着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參政,你這下成爲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 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出處《易·繫辭下》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釋義 表示每個人或每件事都得到了適當的安排大家都滿意。

故事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 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爲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 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 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爲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 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爲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 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 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 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爲我的 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 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 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裏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 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