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想象和拼湊美文

關於想象和拼湊美文

很久以前,一位哲學教授厲聲斥責我:“你毫無想象力,你將一事無成!”我覺得他太不公道,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就和他頂撞起來。教授微笑着,叫我到黑板前面去,畫一頭想象的野獸。

關於想象和拼湊美文

我拼湊了一頭野獸:教授的頭,豬的身子,鷹的翅膀,魚的尾巴和鹿子的腿。同學們嘻嘻哈哈地笑起來。教授對我的大作卻不屑一顧。

“你看,”他說,“你並沒有想象出任何東西。你所畫的只不過是把看到過的東西湊合攏來而已,這種玩意兒誰都會畫。只有傑出人物才懂創造,平庸之輩只會拼湊。”

瘋子與呆子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卸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用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卸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卸掉。沒有螺絲有備用胎也裝不上去啊!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用胎裝上去了。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爲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爲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品尿選才的老教授

老教授在退休前決定收一批關門弟子。他來到坐滿應試學生的教室,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從容地從講臺上拿起一個裝着黃色液體的燒杯說:“請注意,燒杯裏裝的是人的尿液,你們每人嘗過之後,將結論寫下來,我先做個示範,大家看清楚。”

老教授說完把燒杯舉到胸前,將一個指頭伸進液體後放進嘴裏,極認真地品嚐起來。於是學生們也仿照老教授的'動作,一個跟着一個品嚐起了那杯尿液,然後埋頭寫下自己品嚐的結果。

交卷後,老教授看也沒看學生們的答案,指着三個根本就沒有嘗,也沒有寫結論的學生問:“你們爲什麼不按我說的去做呢?”“教授這不是尿,再說您自己剛纔也沒有嘗!”聽了三個學生的回答,老教授哈哈大笑起來說:“孩子們,我鄭重地通知你們,你們的考試通過了,你們將是我這一生中的最後一批研究生!”

老教授的話說完後,教室裏不但沒有掌聲,反而響起了一片唏噓聲,有人大聲問:“教授,您連試卷都沒有看,憑什麼錄取他們三人?這對我們不公平!”

老教授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嚴肅地說:“你們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沒有看到放進燒杯的是我的食指,而放進我嘴裏的是我的中指。第二,你們過分地祟拜我,根本不考慮我的話有沒有道理,就盲目地去晶嘗這杯不是尿液的尿液,”

稍停片刻後,老教授激動地說:“他們三位沒有嘗,也沒有寫答案,起碼說明他們敢於挑戰我的權威,敢於懷疑我的正確性,我要的是敢於挑戰權威的雄獅,不需要唯唯喏喏的綿羊。我要的是能超越我的千里馬,不需要一步一鞠的跟屁蟲!你們說我不該錄取他們嗎?”

自由是智慧之源

2005年8月,中國一批國有企業的高層主管來到哈佛商學院,接受爲期3個月的培訓。上《管理與企業未來》這門課時,根據哈佛最著名的案例教學法,他們拿到的是一份具有測試性質的案例:

請根據下面三家公司的管理現狀,判斷它們的前途。

公司A:8點鐘上班,實行打卡制,遲到或早退一分鐘扣50元;統一着裝,必須佩帶胸卡;每年有組織地搞一次旅遊、兩次聚會、三次聯歡、四次體育比賽,每個員工每年要提4項合理化建議。

公司B:9點鐘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進行佈置;走廊的白牆上,信手塗鴉不會有人制止;飲料和水果免費敞開供應,上班時間可以去理髮、游泳。

公司C: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沒有專門的制服,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帶到辦公室也可以,上班時間去度假也不扣工資。

教授發完答題卡後說,請根據各自的管理經驗作出判斷。最後,96%的人認爲第一家公司會有更好的前景。

測試完畢,教授宣佈了三家公司的真實身份。

公司A:廣東金正電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製造爲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企業。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請破產,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軟公司。1975年創立,現爲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和美國最有價值的企業,股票市值2883億美元。

公司C:C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學的兩名學生創立,目前每股股價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體巨人時代華納,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樂,也是唯一一家能從微軟帝國挖走人才的公司。

教授宣佈完結果之後,開始講課。據回國後的主管們回憶說,那堂課什麼也沒聽進去,因爲心情被那個案例攪亂了。後來翻了講義才知道,教授在講《管理與企業未來》的第一章:自由是智慧之源。

在這一章裏,其中有這麼一段: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富不過是在自由價值觀普及的社會裏,無數個人自由活動的副產品。在個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會,民衆的智慧空前活躍,創新的東西也會被不斷推出,財富作爲副產品就會像火山爆發般噴涌出來。管理則沒有這種功能。管理可以聚攏現有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創造一時的強盛,但會使智慧之源枯竭,爲強盛土崩瓦解埋下伏筆,而且無一例外地都導向衰亡。只矚目科技與財富的繁華,卻忽略了它們賴以生長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視仇視自由,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時屢敗屢犯的通病。

前不久,我到一著名的廣告公司參觀。在總裁的辦公桌上,看到了他的座右銘:“管理的根本是給員工創造自由的氛圍,從而讓他們呈現出智慧。”難怪該公司的業務佔了全城的70%。

把“杯子”放下

一次,一位教授上課前手裏拿着一隻盛着一些水的杯子。他舉起杯子,讓所有的學生都看到,然後問道:“你們猜猜看,這隻杯子的重量是多少?”

“50克!”“100克!”“125克!”……學生們回答。這時,教授說:“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我把它像這樣舉幾分鐘,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學生們回答。

“好吧。那麼,舉一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你的手臂會疼痛起來。”其中一個學生回答。

“你說得對。如果我把它舉一天會怎麼樣呢?”

“你的手臂會變得麻木,肌肉會嚴重拉傷和麻痹,最後你肯定得去醫院。”另一個學生冒失地說。所有的學生都笑了。

“很好。不過,在這期間水杯的重量發生改變了嗎?”教授問道。

“沒有呀。”大家一起回答。

“那麼是什麼使手臂疼痛、肌肉拉傷的呢?”教授停頓了一下又問道,“在我手臂開始疼痛之前,我應該做點兒什麼呢?”

學生們迷惑了。

“把水杯放下呀!”有個學生說。

“對極了!”教授說,“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正如這個道理。你把它們在腦子裏掂量幾分鐘,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考慮生活中的挑戰或問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每當一天結束,你上牀睡覺的時候,要把‘問題放下’。這樣,你第二天醒來一身輕鬆,精神煥發,能夠應對可能遇到的任何機遇與挑戰。” (選自《科學與文化》2007年第6期 李貞剛/薦)

沒有最傻,只有更傻

奚愷元教授有一本書叫做《別做正常的傻瓜》,是行爲決策理論的經典讀物,主要說正常人經常做出不理性的判斷——傻。書寫得真的挺好,我每看完一章,都要一拍桌子,說:“唉,看來我真不是一般地傻!”

我是有依據的。

奚教授問:

你在商店A看到一個鬧鐘,非常不錯,就是有點貴,要100元。你本來想買了,忽然一個朋友經過商店,說,這個鬧鐘啊,我知道,就在不遠處的商店B也有,正在搞活動,只要60元。從A商店到B商店騎車10分鐘,你會不會去買呢?

我選擇了:去!爲什麼不,100元的東西賣60元,可以便宜好多錢呢。

奚教授又問:

你在商店C看中了一隻心儀已久的名錶,果然很完美,無可挑剔,就是太貴,要6600元。你本來一咬牙,想買了,忽然一個朋友經過商店,說,這個表啊,我知道,就在不遠處的商店D也有,正在搞活動,只要6550元。從C商店到D商店騎車10分鐘,你會不會去買呢?

這也叫便宜啊?算了吧,爲了這點兒錢跑一趟,不值得。

奚教授嘆了一口氣:比例偏見!接着在“聰明人名錄”上惋惜地又劃去一個名字。我說:別啊,再給我一個機會吧!

奚教授又問,假如交易沒有成本,請回答下面問題:

你的一個好朋友悄悄和你說,嗨,別說兄弟沒告訴你,買股票A吧,內部消息,估計要猛漲。你欣喜若狂,立刻殺入。這隻股票現在10元,你買了10萬股,就等着漲停了。

可是萬萬沒有料到,股票A從第二天開盤就開始暴跌,幾乎每天跌停。你暗罵小道消息不可信,但是始終捨不得拋售。幾天後股票A跌到了5元一股,跌得你面無血色。這時你打開電腦,屏幕上顯示“你確認拋盤嗎”,你可以選擇“確認”和“取消”。你最後會怎樣做?

這次我很謹慎,選擇了“取消”。等等吧,“確認”其實就是等於確認了我的損失。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再漲回來,說不定明天就上升了呢!

奚教授說:正在此時,你接到一個電話,你出去接完電話回來後,看見你太太神色慌張地坐在電腦面前,滿臉愧疚地看着你。你知道大事不好,定睛一看,你的那10萬股股票全部都被“確認”拋掉了!你太太解釋說,她不是故意的,只是想來打遊戲,習慣性地按了屏幕上的“確認”。

你除了想吐血外,實在不知道該做什麼。緩過神來,你看着賬戶裏只剩一半的現金無語半天。太太試探性地問:“要不,你再買回來?”那麼,你是買回來,還是不買呢?

我說:堅決不買!這隻垃圾股票終於脫手了,還要買回來,就是瘋了。我寧願花點時間研究尋找一下其他已經在上升通道的股票。

奚教授又嘆了一口氣:心理賬戶!然後毫不猶豫地把我的名字劃掉,說:下一個。我苦苦哀求,請奚教授無論如何給我最後一次機會。他很猶豫地看着我,想了想,終於開口說:要不這樣吧,你結合自身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或案例,以及本書所教授的內容,隨便談點什麼,告訴我真的還有人比你更傻,我就考慮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

我接受了挑戰,苦思冥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胸有成竹地給奚教授講了這個故事

去年春節,我一個朋友的公司老闆想給員工發88元的紅包增添喜氣,財務怕麻煩,直接打到了工資卡里,沒包紅包。

奚教授頓了一下,說:嗯,是比你更傻,你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