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快樂人生的理解的美文

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介紹了伊馮·瓊斯和伊維特·瓊斯這一對連頭孿生姐妹的快樂人生。她們在1949年出生於美國的洛杉磯市,她們的母親威拉·瓊斯是一位貧窮的黑人婦女。當時醫生們預言這兩個小姑娘頂多只能爬行,他們告知威拉無法給她的女兒們施行手術分離,因爲她們共用循環系統。醫生們還說這對孿生嬰兒活不了幾年,要維持她們的生命,需要有昂貴的特製操練機械以及每分每秒的精心監護,否則,難以保證她們不會折斷對方的脖子。威拉當時已同丈夫離婚,她還要照顧其他5個發育正常的孩子,這一切都得靠她在一家紡織廠當熨衣工的微薄工資來維持。醫生們勸威拉把孿生嬰兒留給醫院。威拉對此只是報之一笑,她說:“上帝既然把孩子給我,我相信他也一定會告我撫育她們成長的`方法。”

對快樂人生的理解的美文

烕拉和她的孿生女兒們用事實證明醫學專家們預言錯了。伊馮和伊維特一直活得很好。儘管她們也能像世界上最早的連體雙胎——暹羅雙胎——一樣,靠表演幾樣奇特的雜耍發一筆財,但她們並沒有這樣做。她們在母親的照料、保護下過着安寧、樸素的幸福生法。瓊斯姐妹無憂無慮,人們時常可以聽到她們爽朗的笑聲,她們在笑聲中忘卻了自己與常人的不同,常使母親感到內疚和自責的是伊馮和伊維特還很小的時候,爲了償還欠醫院的1。4萬美元,她不得不狠心地將她們送到一個馬戲團巡迴展覽了兩年。可幸的是當時她們還小,那兩年的生活並未給她們留下任何辛酸的回憶。

自那以後姐妹倆就一直生活在母親身邊。她們一生只離開過洛杉磯一次,那是70年代初,她們作爲福音歌唱演員前往美國南部的黑人教堂裏演出。她們喜愛這種旅行生活,不幸的是母親年事漸高,氣力不支,且患有關節炎和靜脈曲張症,她那跛瘸的雙腿再也不能踏動離合器,給女兒們開車了。

她們又回到了洛杉磯中部黑人居住區的一個半間公房裏,母親和兩個孿生女兒同睡一張牀,一副簾子隔起的另半間房裏住着一位殘疾的黑人婦女和她患有白血病的15歲女兒。

儘管生活給伊馮和伊維特帶來了無數的困難,但她們都天生一副好脾氣。瓊斯姐妹早晨一睜眼就要笑,一直笑到晚上上牀闔眼爲止。她們從未打過架,就連拌嘴也沒發生過。她們體內機制受到自然協調,因此無須商量什麼時候坐下來,什麼時候站起來,什麼時候上廁所。瓊斯姐妹頭部相連,互相都看不到對方的臉。伊維特的臉略向下偏,因此伊馮的視野更開闊些。她倆交談時,就把臉轉向下方。她們說語時輕聲悄語,只有自己才能聽見對方的聲音。瓊斯姐妹走路時——他們甚至還能跑——不緊不慢,儘管她倆的脖子幾乎彎成90度,但走路時卻從來沒有絆倒過。

在人世間,少有像她們那樣遭受人生不幸的女孩,也少有像她們母親那樣遭受人生不幸的母親,可她們卻活得比許多人快樂、開心。她們在人生的不幸之中,選擇了快樂,選擇了堅強。孿生姐妹儘管一體,卻是兩個獨立的人。伊馮說:“我不知道伊維特在想些什麼,我也感覺不到她的疼痛,她是她,我是我。”雖然她們總是同時做事情,但說起話來卻總是說“我”而不說“我們”。儘管如此,瓊斯姐妹卻並不希望從身體上互相脫離,即使醫生們已成功地給其他的連體雙胎做了手術分離。姐妹倆覺得連在一起倒挺有意思,雖然這意味着兩人中有一人死亡,另一人也會跟着喪命。

瓊斯姐妹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裏,讀書或看電視。她們偶爾也上街看電影或找朋友玩。對於外人的好奇與不禮貌的議論,她們從不介意,總是耐心地因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瓊斯姐妹的母親威拉儘自己的力量,靠着一點社會保障金和福利費照料着自己的孩子,並希望能有一天也讓她們自己安個家。

人生卻未必都很完美,也未必都很快樂。而在有些外人看來,應該苦惱一生的人,卻在不幸的夾縫中尋找到人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