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寬廣樂自多美文

造物主創造了人類,讓我們享受快樂的同時又品嚐煩惱和憂愁的滋味。從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來看,同樣的生活環境總是產生兩種不同的心境:有的是快樂多於煩惱,有的是煩惱多於快樂。渴望生存的愉悅,追求生命的快樂,是人的天性。

心境寬廣樂自多美文

人爲什麼會不快樂?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認爲,我們種類各異的不快樂,一部分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個人心理。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快樂往往多於外在社會環境造成的不快樂,心理因素的影響使無數人失去了生活中許許多多應有的樂趣。羅素還認爲,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要改變社會環境是無能爲力的,但是可以改善自己的心境。的確是這樣,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看法。正如美國思想家卡耐基所說:“思想的運用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如果懷着惡劣的心情看世界,總是一片昏暗毫無色彩。《聖經》上也說:“一個人心裏想什麼,他就會變成什麼,改變想法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只有改變自己的心境,才能產生精神的愉悅,從而找到快樂。

在生活中,心理不健康、感情脆弱的人極易產生厭煩和苦惱的不良情緒。這是我們心境快樂的大敵。大量事實證明,許多人的煩惱都是受慾望的驅使,導致心境不寬廣。還有的人心胸極其狹窄,常嫉妒別人,爲名利所累,總想得到很難得到的東西,一旦理想和現實發生衝突,心理上就難以承受。於是就孳生出煩惱,終日鬱鬱寡歡。如果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還會想更好的,看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又想擁有。“人心不足蛇吞相”,這樣一來就會煩惱無限。若想使自己快樂,就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得不到的東西就不要去妄想。我們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去做自己能力無法達到的事。慾望少自然煩惱就少,知足常樂是每個人應該懂得的道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我們很少想到我們已經擁有的,而總是想到我們所沒有的。因此我們雖然沒有生活在亂世的戰爭中,我們卻在平靜安全的生活中苦惱嘆息,實在是不合算。”所以我們要多看到事物理想的一面,而且要學會忘記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不妨試着多想一些快樂的事情,經常把經歷的高興的事兒記在本子上。事情雖小但只要想起來就會使自己高興。高興的事想得多,漸漸地思想包袱丟掉了,喜悅的情緒佔了主導地位,心情也會隨之開朗,慢慢變得樂觀起來。

在人們的生活中,快樂和煩惱是並存的,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煩惱總是不時來拜訪你。沒有錢的人會不快樂,而有錢的.富翁也有憂慮;平民百姓有愁苦,名人也有難言之隱。如果一個人擁有了金錢名聲和地位,但是在生活中總是缺少歡樂,那麼他的人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常和快樂相伴,充分享受人生的樂趣,纔是最重要的。俗話說得好:“高官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儘管平民百姓無權無錢無地位,但只要生活得開心,臉上常掛着笑容,高高興興生活一輩子,就比什麼都強。

人有七情六慾,所以避免不了煩惱。有了煩惱要儘快消除,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善於擺脫煩惱而使自己高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有智者說過:“凡人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就生活在有價值中。若哭喪着臉捱過幾十年,那生命便成爲沙漠,要來何用?”這話說得太精彩了。大文豪雨果說過:“比大海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只要做到淡泊名利,心胸寬廣,學會寬容,就會找到快樂。

每個人都有不快樂的時候,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就去哼自己喜歡的歌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心境寬廣樂自多。人生太短促,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而極少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