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細語美文

忽然想起很流行的一句話,經常對你說愛你的人不可信。不知道這是出自哪位大師之口,毫不負責任的話語。非誠勿擾裏香山告別會裏有這樣的對話,秦奮拍李香山的馬屁,下面的一個朋友說不許拍馬屁,秦奮這樣說:再不拍就來不及了,馬屁裏面有真情。

愛之細語美文

不是每個人都是虛僞,或者說,不是一個人在每個時刻都虛僞。愛的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全世界都痛恨的本拉登,對待愛人和女兒也是充滿了人性最底層的真愛,這一點不容置疑。愛情面前,一樣是人人平等。

很多人把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奉爲圭臬,膜拜不已。這樣做其實不止違背了哲學本身,更是誤讀了說這些經驗的人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意識和物質的探討上,講究將主觀意識付諸於實踐,接受實踐的考驗,再從實踐中得到新的更正確的意識,反反覆覆不斷提高,而不是停止。這就遵循了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原則。所謂沒有絕對的絕對。就拿這句話來說,首先,它只適用於局部或是部分的人,以偏概全,違背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其次,它違反了物質是不斷運動的規律,且不說運動,同一時代同一大背景下,千千萬萬不同的人,每個人都在不斷變化,它更不能對每一個人的變化着的狀態做到實事求是。

假如,你每天和你愛的人說早晚安,這是常規思想和做法。而有人喜歡每天和他愛的人說一句我愛你,這是否就不符合常規了呢,總說人要活得本真自然,不扭扭捏捏,真性情。要是對一個人連最起碼的真實感情都不能流露,那是否太可悲了?最真實的真實反倒不如一句話的力量。

看了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也看出了很多觀點的偏頗。人們總喜歡用慣性思維去考慮事,看待人,覺着怎樣纔是“應該的”,怎樣纔是“合理的'”,或是己所之慾,施於人,結果未必管用,因爲只有經過了的纔是真實,正在發生的纔是存在,理論只能用作理論,有它的侷限性,而事實總充滿了不可知。我一個無名小輩在這裏無權高談闊論,只是說說心裏的想法,意見不同之處雨尊重。

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裏,人類無限制地增長數量,最後必定會被自己打敗,甚至會終因資源枯竭而毀滅。因爲無限制代表着無度,這是自然規律,需要符合它。很多的循規蹈矩的“諺語”不知道還能生存多久,我想,其必有其終結吧,因爲他們的誤導性遠遠高於引導性,有限範圍的代表性遠遠高於務實性,物極必反。而愛只是愛,說一遍,一千遍一萬遍,還是愛,無論增減都不會影響其性質。所以,多餘的話,有時候不多餘,不多餘的,反倒是多餘。

我會每天對自己愛着的人說一句,我愛你,只要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