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幸福》

曾看一短片視頻,描述非洲人的生存現狀。視角從某城市的KFC的顧客點餐開始,也許炸雞腿不合顧客的胃口,她只咬了一口就扔掉了。

美文欣賞:《幸福》

這些食品垃圾被貧困的人打包帶回家,當他看一隻只咬一口尚且完整的雞腿時,眼裏露出狂喜的神情,那是一個人看見食物最起碼的需求,我們可以稱之爲“貪婪”。相對於我們不缺乏食物的人來說,那種眼神讓人費解疑慮。

大街上正在嬉鬧的孩子看着他們食物的來源騎車回來了,瘋也似的把他和他的車團團圍住,黝黑的皮膚襯托出白白的眼球,那種神情是渴望是迫不及待。他們彷彿過節一樣的分搶了沾有別人唾液的雞大腿和意大利麪條。這種行爲在我們看是骯髒了,齷齪的,但他們真的很快樂,在他們來說,能吃飽就是天大的幸福。那種來自心靈滿足的幸福。

而騎車人則把相對較好的食物帶回自己家裏,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看着他拎着食物,雀躍狂喜,妻子接過他手中的塑料袋,仔細的分發在各個盤子裏,審視食物時是那樣的滿足和快樂,透過眼神能看到她平凡的幸福。因爲擺在面前的食物能讓他們活下去,甚至活的很好。渾然不計這些飯菜上有別人的齒痕或唾液,對他們來講,這是能得以生存的來源和能量,能一家五口永不分離的補給。而那個男人在吃飯前帶領一家人虔誠的做着禱告,看到此不禁心裏酸酸的,怎樣的生存條件才讓人對殘羹剩飯如此渴望與期待?在城市人看來骯髒的垃圾,不屑一顧的殘羹剩湯,到了貧民的眼裏是無比美味,無比誘惑。這些剩飯對他們來說如上帝的恩賜和獎賞,心懷感激的吃下去,一家人溫飽的活着就是快樂的事,平凡的人,平淡的幸福。

看着這樣的畫面心裏很不是滋味。有了充足的食物,纔會有安適的幸福感。試想一個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還有力氣憧憬幸福麼?還能高談闊論遠大的理想和未來?生存尚且艱難,那麼未來等待的只有掙扎了吧?他會覺得生活在地獄裏,這和幸福撤不上半點關係。

我們每天都在浪費大量的食物,誠然,這也說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但我們能否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基礎上不浪費食物呢?有則報道,日本雖然是小小的彈丸之地,但食品浪費卻排在全球第一位。目前全球有10億人口還掙扎在肌餓邊緣,大多分散在非洲大部。在非洲每隔4秒鐘就會餓死一個人。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試想如果把我們不需要浪費的多餘食物送給他們,那麼世界還有肌餓存在麼?

物質的越發達人們對幸福的`定義越模糊,仍然拿日本來說,雖然他們科技很發達,物質需求膨脹,可國民卻每16分鐘就自殺一人。諷刺的是自殺也排在世界首位,換言之,日本每天有90人死於自殺。用句網絡語言概括,日本人正在或即將走在去自殺的路上……

如此發達富有的國度,國民應該覺得很幸福纔對,相反日本國民卻熱衷於自殺。很奇怪吧?他們科技發達到擰開水管可以直接飲用,傻瓜式的生活令多少人嚮往之,但他們卻走在自殺的路上,事實說明,經濟的發達卻不能代替人民對幸福的認同。那些智能冰冷的機器不能給人心靈上的撫慰,它們只會令人類越來越懶惰,越來越空閒,心靈的空虛無聊直至生活無趣,變的迷茫無助,從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同時也衍生出各自不同的慾望,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下降了很多,無法同三十年前相提並論。物質的發達無法替代心靈的安定。紛雜的社會中,我們懷着各自不同的渴望追尋幸福的定律,用着各種奇怪的行徑實施並苛求得到幸福,各種不同需求組成了社會的百態,無論是大哭或是狂喜,幸福總以不同的姿態出現!

幸福來源於心靈無比強大的安定和滿足,物質決定幸福的尺度,卻無法決定幸福的深度。一剎那的心靈滿足也是幸福。“知足常樂”不是一句空話,用平常心面對患得患失的生活,那麼離幸福的滿足會近些,對自己和他人總是苛求,那麼幸福會站在一邊看你痛苦的哭,看你辛酸的笑。

讓我們再轉回去看看那家人吧,你看他們臉上洋溢着單純的快樂,對食物需求得到滿足的快樂!他們在物質上是貧乏窮困的,但心靈卻是安適的,沒有慾望得不到的氣憤;也沒有窮的只剩下錢的悲哀。他們的幸福是如此的簡單,俯身即得。這可是身處繁華喧鬧世界的你所能用心體會的到?看到他們一家人開心的笑容,你敢說你比他們幸福麼?

幸福感來自心靈的滿足和安寧。決定幸福長度不是物質,而是你的那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