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詩意濃美文

穀雨詩意濃美文1

從桃紅初放到滿目葳蕤,穀雨節氣不知不覺來到了我的眼前。小滿遲,穀雨立夏正相宜。在二十四節氣中,穀雨是一個繁衍生機、勃勃榮生的時節。穀雨作爲春季的節氣之一,具有特殊的意義。而今傳承下來的關於穀雨的諺語,也幾乎都是圍繞有無雨水這個爲中心的。這個時節,雨水最多,民間鄉下的各種農作物也生長最快。

穀雨詩意濃美文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詩人范成大的一首《蝶戀花》,將穀雨時節生機盎然的景象形象生動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山崗上桃李爭相怒放、杜鵑漫山競妍的景象實在難得一見。花兒還是那樣嬌豔欲滴,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穀雨,顧名思義,播谷降雨是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髮育關係很大。雨水適量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乾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後期產量。

俗話說,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小時候在農村,每到穀雨時節,村裏的人便會忙碌起來。他們除了管理田地,還會把頭年儲存的蔬菜種子拿出來,或泡或曬,然後把菜園子平整好,再把種子撒下去。在古代農業社會中,耕種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手段,而播種便成了頭等大事,所以纔會有“一年之計在於春”一說,而春天最重要的便是穀雨時節。陸游曾描繪道:“寒食初過穀雨前,輕衫短帽影翩翩。獨轅碾破新堤路,雙耜犁殘古廟壖。”只有有了好的播種開始,纔會有好的收穫,因此每年到了穀雨這個時節,修鋤整犁,地裏的農活就多了起來。

那田壟已被翻耕好,只等人們播撒種子;那被春風吹皺的江水也泛了綠,在人們的引導下,水花歡快地跑進地裏,澆灌着滿載人們希望的土壤,不多時,便可以看見地裏鑽出嫩黃的新芽,漫山遍野,彷彿是一牀鵝黃色的被褥,很是明亮。一陣微風吹過,那一畦畦嫩芽便隨風搖曳,那是生命中最美的意象。地上的種子破土發芽,拔節長高,開花結果。結莢的菜籽,小小的青果,山林中不時傳來婉轉的布穀聲,這一切都是那樣地充滿着詩意。

穀雨詩意濃美文2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穀雨茶,顧名思義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穀雨茶,經過雨露的滋潤,茶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營養豐富,茶葉鮮活,細嫩清香。喜愛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諸多詩句詠之。

晚唐著名詩僧齊己在《謝中上人寄茶》中寫道:“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在輕霧如煙的茶叢中,翠綠鮮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將晚時,還未採滿筐。儘管穀雨佳茗難得,但詩人還是迫不及待地招來鄰院的客人品新茶。元代詞人楊朝英《水仙子自足》寫道:“杏花村裏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芻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閒時節自煉丹砂。”身在杏花村裏的處士,一年勞作雖然辛苦,有酒、有魚、有雞、有肉、有筍,自給自足,其樂融融,尤其是招待貴客的穀雨茶,更是山野特色。

詩僧齊己《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曰:“槍旗冉冉綠叢園,穀雨初晴叫杜鵑。摘帶嶽華蒸曉露,碾和鬆粉煮春泉。高人夢惜藏巖裏,白硾封題寄火前。應念苦吟耽睡起,不堪無過夕陽天。”在春天的茶園裏,杜鵑聲叫,充滿詩意。在寒食之前寄出的新茶帶着山嶽的曉露和山泉的清香,因爲吟詩而睡了晚覺,但再晚也沒有到夕陽西下呀。

據《神農本草》載:穀雨茶“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李德裕在《憶平泉雜詠憶茗芽》中雲:“谷中春日暖,漸憶掇茶英。欲及清明火,能銷醉客酲。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飲罷閒無事,捫蘿溪上行。”穀雨茶,經過雨露的滋潤,營養豐富,喝了對人的身體特別好,可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無病喝了可以防病。

唐昭宗時戶部侍郎陸希聲《陽羨雜詠十九首》之《茗坡》:“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江蘇宜興古稱陽羨,陽羨的茶在唐代爲上品,穀雨之前所採之茶更爲名貴,故陸侍郎在摘煎時也不能不懷着珍惜之情了。

穀雨時節,沏一壺細如雀舌的穀雨茶,染滿身清香,伴着輕音雅樂,讀着這些詩句,頓覺縷縷清香溢出,塵世間的浮躁和功名利祿皆散去。

穀雨詩意濃美文3

穀雨是一個浪漫的節氣,此時青苗剛剛抽芽,燕子歸巢,杏花疏落,牡丹開得正好,如果說掐着春天的尾巴出去旅行一次,此時剛好處處是風景。若此刻積累點春天的雨水,煮一壺新茶,看一本好書也是愜意的享受。今天我們不妨去掉些浮躁,安安靜靜聊聊穀雨茶。

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穀雨茶,顧名思義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裏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爲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爲雀舌;與清明茶同爲一年之中的佳品。喜愛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諸多詩句詠之。

唐昭宗時戶部侍郎陸希聲《陽羨雜詠十九首》之《茗坡》:“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此詩描寫的是摘煎新芽的情趣。江蘇宜興古稱陽羨,陽羨的茶在唐代爲上品,在穀雨季節,將剛剛伸展的茶芽採摘後即入壺中煎飲,用來醒酒和解渴。故陸侍郎在摘煎時也不能不懷着珍惜之情了。

晚唐著名詩僧齊己在《謝中上人寄茶》中寫道:“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在輕霧如煙的茶叢中,翠綠鮮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天色將晚時,還未採滿筐。儘管穀雨佳茗難得,但詩人還是迫不及待地招來鄰院的客人品新茶。元代詞人楊朝英《水仙子·自足》寫道:“杏花村裏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芻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閒時節自煉丹砂。”身在杏花村裏的處士,一年勞作雖然辛苦,但酒肉菜蔬都可自給自足,其樂融融也。尤這招待貴客的穀雨茶,更是山野特色。

看來古人都喜歡用穀雨茶招待客人呢,現今製茶人祖輩們口傳下來的說法,似乎也更喜歡穀雨前後的茶,尤其是穀雨當天的茶。

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倡議將每年農曆“穀雨”這一天作爲“全民飲茶日”,並舉行各種和茶有關的活動。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做的幹茶纔算是真正的穀雨茶,而且要上午採的。民間還傳說真正的穀雨茶能讓死人復活,當然這只是傳說。可想真正的穀雨茶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之重。茶農們那天採摘來做好的茶都是留起來自己喝或用作來招待客人,他們在泡茶的時候,會頗爲炫耀地對客人說,這是穀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貴客來了纔會拿出來喝。

而今消費水平遠比從前高許多,我們在春回大地的穀雨時節,沏一壺鮮嫩的穀雨茶,和親近的人在一起,染上滿身茶香,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最好也有書可細讀,體悟清朝才子納蘭容若提到的“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愜意和歡欣。莫要辜負這韶光,待到佳人遠去才徒然嗟嘆“當時只道是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