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精彩美文

從海幺爹西頭的山牆繼續往前走,走不多遠,折向南再走一段,然後折向西,沿石頭壘起的田坎走不過十多米,下一個河卵石砌成的臺階,過一個石板搭成的便橋,橋西頭就是一棟屋頂四面流水的高架大草房。

老街印象精彩美文

雖說是草房,從稻場中間向北踏上三步臺階,就能進入這棟草房內,屋裏內空很大,東西兩頭都是巨大的木柱隔開,木柱隔開的中間是堂屋。

東頭被木板隔成兩間房子,北面是一間臥室,臥室前面,也就是靠南邊是廚房。

西頭同樣被隔成兩間房子,我估計是兩間臥室。

堂屋正中靠東一點,開有一道耳門,從耳門走出去,東面是搭得一個偏搭子,豬欄裏養有幾頭生豬,欄圈旁一個不大的茅坑,坑上面橫着兩根杉樹條。西頭的耳門旁牆壁根,是用石板砌成的水池。緊靠水池再往北,是一排雜樹筒鑲成的架子,架子上面橫着澗溝,這是把堰溝裏的水引進水池,以使家庭用水方便。澗溝旁一條土路,間或還有幾步用鋤頭挖出的土臺階,順着這條土路可以抵達堰溝堤上的人行道。向西走一段就是“龍王廟”,向東走便可以走到供銷合作社。

這家主人,男的是做上門女婿。因此,家裏的一應事宜,都由老丈母孃說了算。所以,男主人只有做事的份兒,絲毫不能,也不敢爲家裏做主,是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莊稼漢子。再加上這一家女的人數佔絕大多數,有那麼點陰盛陽衰的感覺。

女主人倒是個開朗、活潑的性情中人,很喜歡小孩子們。特別是她那一張巧嘴,能說會道,又很會講故事,尤其是“燈簿子”更是她的特長,肚子裏就像是深藏着有無窮無盡的寶藏。

她嘴一張就是四言八句,像一張巧嘴嗑着瓜子,嘴脣一動,飄然而出。你們聽聽,這是我當年小時候,從她嘴裏聽來的`:

“頭上戴,玉鑲銀;千錘打,萬錘震。”

“二龍戲水圓珠襯,絳頭雙纓上下分,戴上能助英雄膽,能在前煞奪青雲。面上看似銀盆。”

“目如朗星耳有輪,天庭滿,地閣襯,牙排碎玉紅嘴脣。”

“身上掛,甲龍鱗,繞絡增光冷森森。護心鏡,賽月輪,不怕槍,不怕棍,刀砍箭射不傷身。”

“素羅袍,盔甲襯,不長不短正合身。女子剪,巧匠針,能工巧匠費盡心,盤龍飛鳳繡麒麟。”

“胯下馬,賽蛟龍,細看雜毛無半根,日行千里還嫌慢,嘶鳴咆哮似龍吟。”

“掌中使,亮銀槍,明又亮,重又沉。”

“大蟒搖頭冷氣生,鬥口大的素纓擺,五把鋼勾內裏存,無處找,無處尋,大將用它保明君。連人帶馬一塊玉,亞如平地起綠雲。”

……

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聽來順口,爽心。我們似乎覺得從她嘴裏蹦出的都是珍珠瑪瑙,如獲至寶。後來我也長大了,原來她講得這些都源自於古籍《隋唐演義》中的秦叔寶片段。可見她家裏是書香門第,怪不得草房裏飛出了好幾個金鳳凰——教書先生。

還有現在我腦中所儲存的土家族一些風俗習慣知識,大多都是從這家女主人那裏獲得的。

她那時對我們講:土家族人,勤懇耕山,善於漁獵,並在冬春季節“趕杖”。主食吃得是包穀、稻米,最爲普及的風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臘肉和唐饊。

穿衣服,女裝爲短衣大袖,右衽開襟,滾鑲二至三層花邊,原着八幅羅裙,後改爲鑲邊筒褲;男裝爲對襟短衫,頭纏二至三米長的青絲帕。

土家山鄉的吊腳樓最具特色。幹欄式結構,樓下餵養牲畜或堆放雜物,樓上作姑娘們的閨房,是織布、繡花、績麻、做鞋之所。克服了山區地勢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既通風,又防潮;既安全,又衛生。

在古代我們土家曾流行過姑家女兒必嫁舅家的交錯從表優先婚姻。

還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納弟媳的收繼婚。

男女原多對歌相愛結婚,那時的農村興父母包辦婚姻,婚姻。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唸經,道士開路。後來受漢族的影響,實行土葬。

在節慶方面,以過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爲主要節日。最隆重的是過土家年,俗稱過“趕年”,即趕在漢族過年的前一天進行,大年爲臘月二十九,小年爲臘月二十八。

……

她還告訴了我們不少的農學常識,什麼“耕得深,耙得爛、一碗泥巴一碗飯”,什麼“深栽洋芋淺栽秧,紅苕栽到皮皮上”,還有什麼“寧栽秋苕,不種秋蕎”。反正從她那裏,我們每次去,準是收穫滿滿的回家。

忘不了兒時的那些趣事,忘不了兒時無意中給我傳授知識的人。他們現在雖然早已長眠於老街的北坡,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雋刻在了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