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享樂之後美文摘抄

湖南山裏娃黃建設是一名90後的在校大學生,愛交友,崇拜及時享樂。上高中時,他就喜歡跟同學一起吃吃喝喝,花費比較大,常常編造各種理由向父母要錢。

瘋狂享樂之後美文摘抄

2014年9月,黃建設考入湖南一所文理學院。剛入學時,他表現不錯,因爲能說會道,很快在班幹部競選中勝出,成爲生活委員。平日裏,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負責幫助班裏的貧困生申請貸款。網貸平臺的手續比較簡單,只要將照片、學生證及銀行卡信息上傳至網貸平臺,便可以成功完成註冊,平臺放款速度很快。

一年後,黃建設工作開始怠慢了,在第二年班幹部競選時,他落選了。無官一身輕,他索性租房在校外生活,吃喝玩樂,買昂貴的名牌衣服鞋子。花費越來越大,父母給的生活費無法滿足他的開銷,他開始向同學借錢。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如何才能快速生財?他想到了以前當班幹部時爲同學辦理過的網絡貸款。可是貸款是要還的,但爲了奢侈的.享受,黃建設根本沒考慮這些,只要能搞到錢,先花了再說。

2015年下學期,黃建設開始把黑手伸向同學們。他找出原來在“優分期”平臺申請貸款的同學李寬的資料,包括照片、學生證、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上傳後即成功完成註冊,隨後就等着放款。第一次通過“優分期”平臺貸了4000元,花完後又用李寬的身份信息,在“分期樂”上貸了2200元。可是,黃建設沒有固定收入,拿什麼來還貸款?

黃建設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他想只要把錢還上就不會被發現。後來,他想到採用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試圖矇混過關,於是,把以前申請過網貸的同學資料都找了出來,在多個網絡貸款平臺上貸款。其中,他利用同學小桑的資料在8個平臺上進行註冊並多次貸款,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而且有些平臺利息高昂,一次在“錢米”借款1000元,一個月後還款時已經產生了635元的利息。如果逾期還款,違約金也會很多。黃建設還款逾期多,產生的違約金大大的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窟窿越補越大,最後再也補不上了。黃建設便破罐子破摔,只借不還。一年的時間,黃建設多次盜用同學的身份信息進行借貸,這些錢都被他用於享樂。2016年5月,他再一次用同學李寬的名義,在“名校貸”上借款。還錢的日期到了,李寬接到短信後,才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拿去借貸了。李寬的賬單顯示,“名校貸”上的還款金額爲12000元,分24個月還清。其中2400元爲押金費,如果逾期還錢,這個錢就拿不回來了。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利息一百多元。於是,李寬向警方報了案。

警方查明,近一年時間,黃建設盜用18名同學的身份信息,登錄名校貸、京東白條、現金巴士、極速學貸等P2P借貸平臺,借貸共計本息五十餘萬元。大部分同學借貸平臺上顯示的借款信息,都是案後才知情。除此之外,黃建設還盜用朋友王明的信息,從2015年10月開始,陸續貸款46000元,涉及的借貸平臺多達12家。黃建設貪圖享樂,盜用他人信息進行貸款,但瘋狂過後得到的將是身陷囹圄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