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高估自己美文

懷才不遇,是自我感覺而非社會評價。說的是才能沒被發現的心理落差,或者說人與社會的信息不對稱。

人人都在高估自己美文

人的才能和社會評價之間有差別。一般說,社會評價大多低於自己感覺的實際能力,有落差。

所謂信息不對稱在講,你懷裏揣着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別人認爲大不了是隻燒雞。當你真揣一隻燒雞的時候,別人以爲是一袋洗衣粉。

社會高估一個人的時候很少,人都在自己高估自己。

這裏面如果有什麼規律的話,就是:自己看自己,看的'是潛能和綜合素質;社會看一個人,看的是顯而易見的具體成果。所謂“不合理”就是這樣發生的。

假如把社會看成一個人,他一定急功近利,只注重當下。比如說,“社會”想知道一百米誰跑得最快,魁首必定是最近一次的比賽冠軍,而不會有第二個人。“社會”沒有耐心,他不會問:十年前誰跑得最快?十年之後誰跑第一?倒着跑誰第一?近視人士誰跑得最快?脂肪肝人士以及屬雞的誰跑第一?這樣的提問不符合“社會”的利益,而且太多的第一擾亂了“社會”秩序。

實事求是說,社會並不看重也從來沒看重過人的潛能,它只看結果。當下性和唯一性,是社會的統一標準,也是讓人感到鬱悶的原因,引發“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的感嘆。

在落差的另一端,即個人與低端這一面,自我評價的依據是全部“才華”,並非“結果”,或者說離結果還很遠。人自我判斷的時候會把潛能計入成績單裏。潛能是什麼?是胎兒,是精子,甚至只是一朵愛情的火花,還不能上陣打仗。從潛能到成果,路途迢遙。潛能還是什麼?是一點點愛好,一點點對自己的誤解,包括附庸風雅等連愛好都算不上的小點綴。而真正的潛能,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

幾年前,我受友人慫恿,開始長跑。跑過一段後,發憤用功,訓練之刻苦到了遭人譏笑的程度。汗灑操場自不必提,我邊跑邊攻讀中長跑理論,以跑爲人生第一要務,然後越跑越快。這時,權威人士發言:你有跑步天賦。我吃驚,過去包括童年我沒有系統跑過步,何來天賦?又一想,可能有“天賦”。我曾經跑到眼前發黑,脈搏200次/分,沒“天賦”的人誰這樣跑?

我顯示跑步“天賦”花了五年時間,雙鬢已白。不知道我還有哪些稀里古怪的“天賦”,如果有,不知需要多長時間把它們挖掘出來。

這是說,人的潛能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社會更不知道。人的潛能如果未經艱苦的錘鍊,它什麼都不是。人的一點點愛好不過是生命中的小擺設而已,算不上稀世珍寶,更上不了社會這桿秤。

懷才的人宜把懷裏的才甄別一下,分分類。有一些“才”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不值得苦惱,可能它算不上才,至少眼下不算。像礦石一樣,燒得起,燒出更高品質的東西才叫才。